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周老師
此地檔案經重新整理後轉至下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benlaimianmuneverhappened/home
執著二想、有想者,不能出離輪迴。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不是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四百七十六》
諸菩薩摩訶薩於菩薩道【初修學時】,
應審觀察:
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執著和合所作。
我當審察諸法自性皆畢竟空,
不應於中有所執著。
【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
【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
【一切法性不應執著】,若能執著、若所執著、
執時、執處皆無自性,【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何以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四百七十六》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於菩薩道初修學時】,應審觀察: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執著和合所作。【我當審察諸法自性皆畢竟空,不應於中有所執著】,謂不應執著色、受、想、行、識,不應執著眼處乃至意處,......〈中略〉
不應執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應執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教誡教授諸有情時,行菩薩道無所執著】。所以者何?【一切法性不應執著,若能執著、若所執著、執時、執處皆無自性,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
是故,
說名「一乘、佛性、如來藏、第一義、勝義諦、法身、菩提、涅槃、中道、如來性、心、真我、道、法性、真如」,
已非「一乘、佛性、如來藏、第一義、勝義諦、法身、菩提、涅槃、中道、如來性、心、真我、道、法性、真如」。
2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我雖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謂非有、非無、離相、離名。」何以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五百二十七》
佛告善現:【我雖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離四句有得、有現觀?
佛告善現:若得、若現觀,皆【非有、非無,離相、離名】,絕諸戲論,是故我說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
佛告善現:若一切法實有相者,諸菩薩摩訶薩應於中學。以【一切法非實有相,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是故【菩薩摩訶薩眾不於相學,亦復不於無相法學】。所以者何?
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如是無相,既非有相,亦非無相】,故不可學。何以故?
【非一切法先是有相後成無相,以一切法本是無相後亦無相】。是故菩薩摩訶薩眾,不學有相、不學無相,【相、無相法,相待而立,非究竟故】。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法非有相非無相、非一相非異相。【若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若有相若無相、若一相若異相,皆同一相,所謂無相,修此無相名修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何等是有?何等是非有?
佛告善現:【二是有,不二是非有】。
善現當知!乃至一切想皆為二,乃至一切二皆是有,乃至一切有皆有生死,有生死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善現當知!諸想空者皆為不二,諸不二者皆是非有,諸非有者皆無生死,無生死者便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由此因緣,當知一切【有二想者】,【定無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無道、無得,亦無現觀】,下至順忍彼尚非有,況能遍知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彼尚不能修諸聖道,況能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況能【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有情眾】!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有二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四百六十五》
佛告善現:【二是有,不二是非有】。
善現!乃至【一切想皆為二】,
乃至【一切二皆是有】,
乃至【一切有皆有生死】,
【有生死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善現!諸想空者皆為不二,
諸不二者皆是非有,
諸非有者皆無生死,無生死者,
便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善現!由是因緣,
當知一切【有二想者】,
定無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無得、無現觀,下至順忍彼尚非有,
況能遍知色、受、想、行、識!
如是乃至況能遍知一切智智!
彼尚不能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況能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況復能得一切智智,
及能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皆無有想,亦無無想】。
【若無有想,亦無無想】,
當知即是菩薩順忍,
【亦是修道、亦是得果、亦是現觀】。
按:學人不察,起「有想」時,是住有想,起「無想」時,仍是住有想。如前所說,《佛說不增不減經》「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者,仍然是住有想。但有所起、有所想,皆是住有想者,且不論所起、所想者,是為何等。
故【若無有想,亦無無想】者,始為「不二想、非有想、諸想空」,始為【修道、得果、現觀】,始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有二想者】則定無般若波羅蜜多等,亦無得、無現觀、【無道、無涅槃】。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住有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三百七十一》
善現!【住有想者】定不能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何以故?
善現!住有想者若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必當【執有我及我所,由此執故便著二邊】,【著二邊故不能解脫生死,無道、無涅槃】,云何如實能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善現!【二是有,不二是非有】。
世尊!云何為二?云何為不二?
善現!色想為二,色想空為不二;受、想、行、識想為二,受、想、行、識想空為不二。
善現!乃至【一切想皆為二】,乃至【一切二皆是有】,乃至【一切有皆有生死】,【有生死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善現!【諸想空者皆為無二】,【諸無二者皆是非有】,【諸非有者皆無生死】,【無生死者則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苦憂惱】。
5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請問,《雜阿含347須深經》末,有一譬喻,大意如何?
《雜阿含347須深經》
[0097c01]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豈謂佛所說的《涅槃經、般若經》自語相違?
40卷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二》
五欲無倫匹, 不染如蓮華,
但為引眾生, 後令入佛智。
《維摩詰所說經卷二》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禪, 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婬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我等今者應以四鉢奉此菩薩,如昔天王奉先佛鉢。』
『我等皆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是菩薩,令阿素洛兇黨損減,使諸天眾眷屬增益。』
『我等當請如是菩薩【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饒益一切】。』
『我等願為如是菩薩,當作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知識、朋友,因此方便修諸善業,亦當證得無上菩提。』
『【我等當作種種方便,令是菩薩離非梵行】,從初發心乃至成佛常修梵行。所以者何?【若染色欲於生梵天尚能為障,況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菩薩斷欲出家修梵行者,能得無上正等菩提,非不斷者】。
「舍利子!【譬如幻師或彼弟子善於幻法,幻作種種五妙欲具】,於中自恣共相娛樂,於意云何?【彼幻所作為有實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過門訶毀諸欲,【既善了知諸欲過失,寧有真實受諸欲事】?!【但為饒益所化有情,方便善巧示受諸欲】。」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不見菩薩名,不見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不見行,不見不行】。』
何以故?舍利子!菩薩自性空,菩薩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自性空,不由空故。......〈中略〉
舍利子!【此但有名謂為菩提】,【此但有名謂為薩埵】,【此但有名謂為菩提薩埵】,【此但有名謂之為空】,【此但有名謂之為色、受、想、行、識】。
如是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見生、不見滅、不見染、不見淨。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南陽慧忠國師曰:「佛性不得一種。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此意如何?
世間出世間法是有為無為互相依存
不離有為說無為
/次草
二法對立,世間所見。佛法不二,名出世間。
次草兄既為學佛人,豈得同於世間斷常二見?/周老師
學經文 佛要眾生 觀無所得
是誰在觀無所得 當然是眾生法性
正如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
大涅槃就是法性
何來世尊前後自語相違?
/無心是道
無心是道兄既然「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何以卻見此題,並來答覆回應?
你既見既知前來答題,何以又證稱「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故知,你將諸法與涅槃看作兩個。
/周老師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 南陽慧忠國師語》
曰。佛性一種為別?
師曰。不得一種。
曰。何也?
師曰。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
曰。孰為此解?
師曰。我此間佛性全不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
曰。如何區別?
師曰。此則身心一如心外無餘,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
1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請問,《雜阿含262經》曰:「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應作何解?
如果讓別人知道,您將捨離彼一切,讀成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誰會相信您的讀經能力
/次草 依次草兄的見解,要如何解釋《金剛經》文:「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周老師諸法從本以來寂滅相佛陀為宣說第一義豈能不假方便世間出世間法是有為無為互相依存不離有為說無為認為法實有或認為法非實有都背離【正觀世間集時不生世間無見】【正觀世間滅時不生世間有見】討論有無問題時五蘊世間已上場自演禪師就是看著這上場演的戲作出評語離有無的體會與識眾生心的能力無二才說世間與涅槃無有少分別不識自心眾生枉受六祖教誨起心動念誰作主都是自心事沒經過一番用心努力找不到無諍之處各各自以為是一但離本心墜入文字網皆是自心求/次草 =====【如實正觀世間集,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請問,如上四句,作何解釋?
2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說法者的慈悲,就是清楚指明正法、標出正義,否則慈悲何用?
《大般涅槃經卷十七》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為純陀說偈:「『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世尊!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亦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為說之。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量煩惱,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言本無者,本無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波羅蜜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言本無者,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更改大藏經原文句讀,不就是欲蓋彌彰嗎?
sam 貼出的《大般涅槃經卷十七》關鍵經文,如下。
世尊。道者。非色非不色 不長不短 非高非下。非生非滅 非赤非白 非青非黃 非有非無。云何如來說言 可得菩提 涅槃亦復如是。然而上文最後一行,大藏經原文句讀是:云何如來說言可得?菩提涅槃亦復如是。sam 如上更改之舉,不就是欲蓋彌彰嗎?
8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三星連線,《楞嚴經、涅槃經、金剛經》三經對論時如何?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
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
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則汝法身同於斷滅,
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大般涅槃經卷十七》
無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
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您認為,此二小段經文,可共同對應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的哪一段經文,並形成一個較為清晰、較為明白的,可供學人悟入之處?
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請 kisc、sam、無心是道三位作答,《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大般涅槃經 卷十七》佛先曰:
「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後,迦葉菩薩言:「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滅、非赤非白、非青非黃、非有非無。云何如來說言可得?菩提涅槃亦復如是。」佛言:「如是!如是!」
其後,佛反曰:「道與菩提及以涅槃亦復如是,亦有亦常。」
請問,《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如是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除 kisc、sam、無心是道三位外,也歡迎所有同修作答。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答覆kisc所問:這算是毀謗嗎?
周老師 2 星期前 你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我的回答是佛說菩提 從阿含一路說到大涅槃都是直指輪迴性【心 眞如 法身 佛性 如來藏 法性 第一義 自性】(一)《阿含部》佛說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略〉(十)學過這些經文 知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直指【心 眞如 法身 佛性 如來藏 法性 第一義 自性】自然就會知道 佛藉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讓眾生悟自性●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四【菩提】無形色 寂滅恒不生身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身 心不觸菩提 菩提不觸心 而能有觸相 實爲不思議此是佛世尊 最勝寂靜處 善能滅一切 外道諸邪見如果聽佛說【無有少法,如來 應 正等覺 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按照字面 錯認沒有菩提 就把菩提給滅了這會跟般若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在勝義諦】【行般若波羅蜜 於第一義中行】有很大的牴觸聽這類說法 就要特別當心〈中略〉我完整述說 十二部經 菩提經文這算是毀謗嗎?可以明說嗎?/kisc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金剛經》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涅槃亦有亦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751c11]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
sam、kisc、無心是道諸位,仍然堅持「涅槃亦有亦常」?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學人見解相背,難免引經據典,論求真義。請問此時據何常規,俾使免於以經謗經?
譬如日前本人於「南傳學人仰天問曰:『大乘禪宗哪一個不是依所緣而修?有哪一個不是強良禪?』果如是耶?」一題中,引用《雜阿含347須深經》並作證曰:「若於一切名相,不再起念著有、造作善惡諸業,即了諸法本空。以此空性,乃名涅槃。故知,涅槃非有,本不可得。若於涅槃,及諸法相,起一念有,便背空性,斯皆竊果盜法之輩也。」
是時,學人 sam見此文字,便舉《大般涅槃經卷十七》經文:「道與菩提,及以涅槃,亦復如是,亦有亦常」為證,並曰:「我很厭惡不依經律,大放厥詞的說法人。」既然標的在於「涅槃」,本人即以 sam所舉《大般涅槃經卷十七》經文為憑,另開「以《大般涅槃經》為準,請問,可以因地凡夫知見,反呵果地如來境界否?」一題,並詳述本人相關見解,以便與 sam、無心是道、kisc等人進行討論溝通。
不料,對於本人所陳具體論證內容,渠等竟然全無回應。與此同時,渠等卻又別舉經文,用以支撐自身主張,於是形成了兩造雙方各說各話的局面。雖經再三要求,渠等亦不理會。至此,sam等人的心態,已是昭然若揭,總無非不願面對本人依據《大般涅槃經卷十七》所證成者,以及渠等「執持因地凡夫知見,反呵果地如來境界」之過。
乃至於為了遮掩真相,為了誹謗本人,遂東拉西扯,假造經證,混淆視聽,不惜破壞《大般涅槃經、增壹阿含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乘寶雲經、月燈三昧經、大寶積經、中阿含經、大般若經、不增不減經》的一致性。換言之,若要避免未來再次發生這種以經謗經之惡行憾事,學人應當誠心誠意,坦然面對論義標的,不閃不躲,直探法源,決不違悖追求真理真相之學佛初衷。不是嗎?
10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經律論三藏,為何 sam、kisc、無心是道等人,有如心理變態般的、極度鄙視排斥論藏?
《大藏經》[佛光大辭典]
又作一切經、一代藏經、大藏、藏經、三藏聖教。
【指包含三藏等之諸藏聖典】。
亦即【以經、律、論三藏為中心之佛教典籍之總集】。
【類編佛所說之四阿含、五部,而稱為經藏】;
【纂輯有關諸弟子之戒儀等,稱為律藏】;
【諸論師之撰述,則稱論藏】。
《三藏》[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謂大小乘各【經律論】也。
(術語)Tripiṭaka,【經律論】也。
此三者,各包藏文義,故名三藏。
【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
因之而通三藏達三學者,稱為三藏。
特為真諦玄奘等翻譯師之稱號。其梵名一一列之於下。
一、【素呾纜藏】Sūtrapiṭaka,舊曰修多羅藏,譯曰綖。
聖人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故喻之以綖。
然經者訓常訓法,以聖人之言而名之。
且經之持緯恰具綖之義,故譯家易綖以經。
二、【毘奈耶藏】Vinayapiṭaka,舊作毘尼藏,譯曰滅,
滅三業過非之義。別名優婆羅叉,譯曰律。
毘奈耶之教能詮律,故別名謂之律。
三、【阿毘達磨藏】Abhidharmapiṭaka,舊作阿毘曇藏,新譯曰對法。
【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舊譯無比法,亦稱勝智而謂為無比。
【此藏生對觀涅槃之無比勝智】,故名阿毘達磨。
別名優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義。
【此藏所詮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
《五燈會元》[佛光大辭典]
凡二十卷,南宋僧普濟撰,今收於卍續藏第一三八冊。
此書取自景德傳燈錄以下之五燈錄,即於景德傳燈錄、廣燈錄、
續燈錄、聯燈會要、普燈錄等,撮要會為一書,故稱五燈會元。
其內收錄過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東土六祖以下,
至南嶽下十七世德山子涓嫡傳付法禪師之行歷、機緣。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大般涅槃經 卷十七》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大般涅槃經 卷十七》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
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惡意的以經駁經,就是謗經。不是嗎?
數日以來,很不幸的,sam、無心是道、kisc等人,明知本人所舉《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之經證,係「涅槃非有非無」之真實說,非「若知眾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隨宜方便則為說之」的、「有涅槃」的方便說,卻仍故意、惡意的公開謊稱,本人所主張的,是與「有涅槃」相悖的「無涅槃」,以便後續套用《大般涅槃經、增壹阿含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乘寶雲經、月燈三昧經、大寶積經、中阿含經、大般若經、不增不減經》等,對本人加以指摘撻伐。
是則,當 sam、無心是道、kisc等人,對本人進行誹謗污衊的同時,也就是對上述九經的一致性加以破壞、對上述九經加以公開的、故意的、惡意的曲解和毀謗。
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是對學佛人的侮辱。
9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9 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