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關於安住「如相」的練習問題?

<「如相」的重要性> 

※這是證聖前的最後境界,也是起幻後的最初境界。 

 因為此界是起聖差別相的最初現象,故經稱「還同正覺、一乘道覺」。 

  

※「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成於成自性」是佛性現象。此界僅止於緣起自性,妄想自性與成自性並沒有作用,故此界又名「不思議智境界」。 

 此界即是七種第一義中的第一義智境界。 

  

※緣起自性又名「覺明自性」,故此界相,又稱為「明」。 

 經云「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如相是有所的。 

  

※緣起自性所攝是名惑亂,於彼惑亂不起妄想是名為「如」,故此界又名「真如法界」。 

 楞嚴經云「真如妙覺明性」,即是指此處。 

  

※四卷楞伽經用「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來說明,故此界又名「空」、「無生(法忍)」、「無二(不思議的無二)」,此界是離自性相(不起性妄想,無性無義)的,是直觀。 

 心經云「空中無.....」,這是究竟涅槃前的最後境界,故此界又名「空」。 

 (當知,大乘佛法的空,不是虛空、無所有、無所....的觀念,而是指「如相」。之所以說清淨,是不起妄想,故說清淨,並不是甚麼都沒有稱為清淨。) 

  

※在第一義心境界中,真心、法身是初級班,非如相,如來藏才是如相。但也有經文把真心、法身以如相來運用,這時候,真心、法身、如來藏三無差別。(不要著於名相,要看其運用上的義來解釋。) 

  

※真如、一乘道覺、不思議智境界、明、空、無生法忍、如來藏、極樂世界、第一義智境界等等名,皆是「如相」的別名。讓自己體會、安住如相,是學習佛法的關鍵。 

  

<「如相」的現象> 

此界是直觀(或說智照),無性無義,不起分別,極大同小,極小同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問題> 

如相是不思議智境界,想利用思議進入不思議,常常會顛倒想。當然,開示悟入,能入的也不是沒有。不過,此界多是依練習而入。 

  

問:您是如何練習安住「如相」的? 

4 個解答

評分
  • cug
    Lv 5
    1 年前
    最愛解答

    如是!首從三皈五戒(初發心),到定力與聽經聞法的養成,面對問題思惟修(定慧等持)

    ,化解「所知障」、「煩惱障」,連這中道精神的認知(正見、直觀)也放下,

    還剩下認識苦因及彼此皆如(正知),隨順因緣(接受苦難),自在無礙?!

  • ?
    Lv 6
    1 年前

    問:您是如何練習安住「如相」的? 

    =============================

    您所說的如相:

    此界是直觀(或說智照),無性無義,不起分別,極大同小,極小同大,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很多人都會此法(在禪定中)

    並認為自己證道了

    在後學所修法門中的師兄姊彼彼皆是!

    不是錯!只是還沒對!

    做以上見解者

    都會認為修定才能更上層樓

    萬法齊觀:

    您是用甚麼觀?

    能做此觀即是自心現量!?

    NO! 

    <<四券楞伽>>

    心採集業

    意名廣採集

    <<雜阿含經39>>

    五種種子

    長成後自性涅槃

    自心現量的是種子

    不是犯我慢的"萬法齊觀"者

    六祖云:煩惱即菩提也!

     

  • ?
    Lv 6
    1 年前

    時光如流水

    何曾為君留

    求安暫得保

    無住應生心

    因緣深似海

    豈當波裡戲

    佛說真實語

    世人說癡愚

    學如逆水行

    筏舟靠般若

    此岸過彼岸

    學涯無止境

    苦海實無邊

    回頭便是岸

    南無阿彌陀佛

  • ?
    Lv 4
    1 年前

    佛在阿含中就有吩咐,修行要依止善知識,就是 有修有証,曾走過這條路的,他給你的教導,才會是正確無誤,不須要過多的摸索。佛法東來之後,能証得如的境界者,其實不多。幾乎全在禪宗裡,其原因,祖師們都是善知識再來,發願度眾與引導後

    學。有心朝這條路走,從各種經文裡去比對,自行來認定,可能不是很妥當,不見得能切合佛意。修行了一世,只在摸索,空無果証,很可惜的。

    在般若經中,「如」說它有相,其實也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它有住,其實也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看是在哪個場合裡解說它,起心練習安住「如相」,是不會獲得不思議智境界的,想利用思議進入不思議,沒有位過來人引導總是摸索。如何得與善知識結上緣?福慧的建立,就是個前提,信願行,都是基礎,由佛法中,得開示而得悟入,一定得具有些條件的,佛平等地宣說,得法的,總是少數,有其原因所在,這<問題>,該先去解決,才不致於多生在摸索。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