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常研<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請問::什麼是識自本心?

更新:

遍尋一切處.不見蹤跡.卻能生一切法

不可思議.不可思不可議.

覓而不見.但不離當處常湛然.

更新 2:

不驚.不怖.不畏

上士一決一切了

中下多聞多不信

12 個解答

評分
  • 2 年前
    最愛解答

    常言道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本心一經分別,就生出有情無情不同。如若不分別,一切聲色、飛禽走獸、山河大地、乃至飲食男女都在心性中圓,而無一法可得,又有什麼有情無情呢?

    因為有法可得,再去分門別類,愛憎取捨,一切煩惱因此叢生,輪轉不息。

    大可不必強調宗門強過其他法門,一切盡在因緣中不是嗎 ?

    如以宗門立場而言

    雖然說稍懂了,知道了。但是但是,說了即不中,知道了即不是。因為自認會了、理解了都還是情見,就有道理可得了,都仍盡在妄想分別之中。

    當「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因為懂得無情亦在說法。

    昔日祖師慈悲

    舉拂塵一揮 : 「會麼」。「會」是上上根基之人。

    反之,在「不會」之時,正是一念不生之時,頃刻迴光返照,無說是真說,無聞是真聞,「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磚瓦木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男女老少,飛禽走獸,是誰發現磚瓦木石呢?不是我們靈光照上去而發現的嗎!這靈光是誰?

    悟後起修,修甚麼,一切現成還需要修? !

    問題是自己做的到嗎,能不分別嗎? 能不打妄想嗎 ? 能不五毒所侵嗎?

    還是得搭配適合自己的行門去解行並用。您說是嗎 ??

    以上供您參考

    願吉祥

  • 僑東
    Lv 7
    2 年前

    這個不是!那個也不是!

    終日尋春不見春,(尋春者--不是)

    芒鞋踏破嶺頭雲;(穿鞋者--不是)

    歸來偶把梅花嗅,(嗅花者--不是)

    春在枝頭已十分。(刪去法--刪不去的即是)

    聻!有時候,「直下承擔」需要很大的氣魄!

  • 2 年前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識". 擬作"我".(彼一時.我行深於般若波羅蜜多境界.)

    1.經驗實際法..

    彼一時.我存在的狀態為不內不外,我"照見"五蘊皆空。

    2.習修方法學..

    此一時.我存在的情況為內外分明,我"觀照"五蘊不實。

    六祖壇經-行由品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1.經驗實際法.."我"見自本性.能示自所見生死法.印佛心印.

    2.習修方法學.."我"識自本心.能教大眾轉生死學.傳佛心印.

    經云「祖知悟本性...」

    我不見自本性.但我參禪頓悟.了義如實即名識自本心.亦名悟本性.

  • ?
    Lv 6
    2 年前

    且借一說

    真兄欄位無法表達意見

    業風野大

    惑亂本常

    無風是妄

    一心嚮往

    想當然爾

    是謂怠惰

    不識本心

    學法何益

  • 2 年前

    原本小弟不想談這件事,但是看到有人藉機談論順便影射無量壽經及法華經有問題,

    不忍心這個人繼續破壞大乘教,所以進來說說自己對本心的理解。

    宗門所謂"本心"即是楞嚴經所謂的[如來藏]

    先解釋如來藏的含義,才能理解世尊立此名的用意

    [如]就是{不變}之體性

    [來]就是{隨緣}之用

    [藏]就是不變藏隨緣,隨緣藏不變

    光是這樣講,並不容易懂,小弟用譬喻來說明會容易懂,

    譬如大海原本平靜無波浪,遇到大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

    風若止息,波浪就消失了,波浪雖然消失,大海不滅。

    大海雖然不變,能夠隨風這個緣而起波浪,因為大海藏著隨緣之用,

    波浪掀起,與平靜的大海是同一個大海,波浪與靜止是二,

    但是大海是一,就是宗門所謂不二法門。

    大海的體性即是眾生本俱之真如

    大海起的波浪是指眾生隨緣來去之用

    所以稱為如來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一不異。

    眾生無明生起無邊煩惱,若無明滅,妙如來藏不滅也,

    如果否定如來藏,則一切緣起緣滅之法俱是戲論,為何

    呢? 因為你連生出緣起的如來藏也消滅了,如同波浪滅

    ,大海也滅的錯誤見解一樣,如果抱持緣起才是佛教,

    而如來藏卻不是佛教的人,應該想到緣起從何處起?

    若是不知從何處起,憑什麼相信緣起?又憑什麼相信緣滅後不是斷滅?

    其實否定如來藏連同緣起法也一起否定了。

    為何呢?

    波浪若不是大海所生,沒有了大海何處起波浪?

    大海外別有波浪? 波浪外別有大海??

    這樣見解不是戲論嗎?

    眾生如來藏寶覺妙心,各各圓滿,只因無明亂心海

    掀起陣陣波浪,若能觀照自心,不隨境界轉,

    就能止息輪迴,所謂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我們雖然未歇狂心,本如來藏何曾失去,

    如同驚滔駭浪的大海,雖未歇浪,大海不滅也。

    所以大涅槃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即是此理也

    為何五祖會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因為不了解如來藏,就會盲修瞎練,

    甚至連自己學佛法的作用是什麼都搞不清楚,

    不停的追尋緣起緣滅,卻不知道緣起緣滅何處生何處滅,

    用這樣的心態來學法,怎麼能通呢?

    有些人執意破壞大乘經,卻不知道把大乘經破壞連小乘經也破壞,

    慎思慎思,勿逞口舌之快,俗諺有云: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

    胡亂影射大乘經有問題,是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也。

    強不知以為知,即是無知的表現。

    小弟智慧不足概略說明,有不足處,請題主海涵。

  • 終日尋春不見春, (不拿鑽石打水漂~)

    芒鞋踏破嶺頭雲;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歸來偶把梅花嗅, (你聞看看)

    春在枝頭已十分。 (常樂我淨法身圓)

  • ?
    Lv 4
    2 年前

    什麼是識自本心?就是認識自己本來存在的真心。大家都說得如許複雜。傅大士只數句全交代完了。

    傅大士頌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雖然如是。幾人伶伶利利得過此關。還省得也未。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當來問彌勒。

  • 匿名
    2 年前

    意思是要相信自己就是佛(相信自己內心有佛,相信自己有佛性),不信怎麼學呀!

    佛法以信為先,不信 任何法都皆無法成就!

  • ?
    Lv 6
    2 年前

    心是因緣生 , 本來面目是無明

    不能照見五蘊皆空, 永遠脫不開我執

    一個節點有兩個面

    無明生死流轉不停

    解脫了是什麼? 原來是什麼?

    多說了,都是無明

    不是有也不是沒有

    要無明的說一下

    空無自性的覺性啊~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講到這個點 ,還是要延伸再多說一點

    都沒有錯啊!

    只要識得了, 煩惱不是都消除了嗎?

  • 閒晃,路過,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句名偈,幾乎是深植人心的名言金句,

    甚至是已經到了鎮教神咒的境界。

    實際上,這個名句,就已經完全涵蓋在 佛陀的基本教法中了,

    那就是 ~【 無常故苦、苦故無我 】。

    就算,

    在大乘的【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中,也這樣提到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云云。

    諸友不妨反過來思惟一下,

    那麼.....〔 識自本心〕,包含在〔照見五蘊皆空 〕 之內嗎?

    如果,只是如果 ~

    答案為~ 【是】,那麼,識自本心...就是以智見,觀照受、想、行、識等名蘊為空、苦、無常。

    如果 ~ 就只是如果...

    答案為 ~【 否】,那麼,是哪裡出了岔子呢?!

    這問題,是不是很有戲?

    當然,

    個人的學習,是奉行 【觀察五蘊為無常、苦、無我 】的教法的。

    因此,

    什麼是【 識自本心】?

    個人認為,就是 : 【 觀照自己四名蘊的真實現象】。

    如意

    (另一種的凝思)

    如果 :實相而言五蘊本空,是成立的。

    那麼,只要觀照五蘊的實相,是為 【無常、苦、無我(空) 】,不就是【識本心】,不就是直證解脫了,不是嗎?!

    那何必另提出一個甚麼【 本心】、又要去 【識本心】呢?

    心經,為什麼不乾脆直陳 ~ 【照見本心、度一切苦厄】?

    這是個自古以來有趣、又頑固的問題。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