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六祖壇經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請教諸位這句「自性能生萬法」.?
各位有否覺得:
修聲聞緣覺者.看到大乘經文.就起念<非佛說.是偽經>
修聲聞緣覺者.看到禪宗不二法的論述. 就起念<講的都是哲理>
修大乘行者:看到四諦法.四念法.就起念<這些都是不究竟>的
如果是如上者.皆是了小知小見者
佛法盡虛空遍法界,何其浩瀚;
14 個解答
- 4 年前最愛解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
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這【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就是如來自性所生萬法。
而【無餘涅槃】,就是如來自性。
若今了然明白,一切萬法,無非自性所生,則一切萬法現前,生即不生。
如人攬鏡自照,若對鏡中自己,著於有無,起愛憎心,妄加取捨者,
六祖惠能大師乃責之曰:【犛牛愛尾】也!!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
『世尊因普眼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見,乃至三度入定,
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
佛曰:「汝但於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
普眼於是纔起一念,便見普賢,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 ?Lv 74 年前
慧能大師所語 依佛所說 照實說經
在經文中都找的到
與其研究 大小乘學者所語
不如先學一下 何等是【非法語眾】
●《四分律 非法語眾 不以佛所教而說》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
何等【非法語眾】
眾中 不用法毘尼。不以佛所教而說。
應教不教而住。
應滅不滅而住。
是為【非法語眾】。
●《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謗如來》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
復有二種謗如來。
一 非法言法。
二 法言非法。
●《 謗如來 得大重罪》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
爾時佛告諸比丘。
有二種人 謗如來。
一 不信樂憎嫉。
二 信樂不解受持。
是故我今 告汝等令知此義。
【謗如來 得大重罪】。
若謗一切諸天及世人若魔梵王沙門婆羅門其罪輕。
【謗如來 其罪最重】。
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歡喜。信樂受持。
●《發麤惡言 誹謗正法 永不改悔 心無慚愧 趣向一闡提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純陀復問。
一闡提者 其義云何。
佛言純陀。
若有 比丘 及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發麤惡言 誹謗正法】。
造是重業【永不改悔 心無慚愧】。
如是等人 名為【趣向 一闡提道】。
●《破戒者 不應以被 袈裟因緣 恭敬禮拜》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迦葉。
若優婆塞【知是比丘 是破戒人 】
不應給施 禮拜供養。
若知是人【受畜八法】
亦復不應 給施所須 禮拜供養。
若於僧中【有破戒者】
不應以被 袈裟因緣 恭敬禮拜
- ?Lv 64 年前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請教諸位這句「自性能生萬法」.?
================================
佛說了一堆經文 也是這麼說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九
因是【性】故 顯現聖者
諸佛如來 無邊功德 不共之法【從此性生、由是性出】,
一切聖者 戒定慧品【從此性生】,
諸佛菩薩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從此性出】。
是【性】寂靜 過諸名相
【性】是真實 遠離顛倒
性不變異 故稱【真如】
是聖智境 故名【勝義】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 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大乘密嚴經卷下
世間諸眾生 染淨等諸法 皆依於【藏識】 為因而得生
修聲聞緣覺者.看到大乘經文.就起念<非佛說.是偽經>
==============================================
說出 非佛說.是偽經
就非比丘了
●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一)
云何比丘知法
於是比丘知法。
所謂契經・祇夜・偈・因縁・譬喩・本末・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
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
此非比丘也。
修聲聞緣覺者.看到禪宗不二法的論述. 就起念<講的都是哲理>
==============================================
學佛 是聽佛說
干比丘啥事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空 無生 無二 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
凡所有經 悉說此義。
● 入楞伽經卷第三
一切法空 不生無體 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
凡諸法門 皆說此義。
●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此 空 無生 無自性 無二相。悉入一切諸佛所說修多羅中。
佛所說經 皆有是義。
修大乘行者:看到四諦法.四念法.就起念<這些都是不究竟>的
==============================================
學佛 是聽佛說
不干比丘的事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佛復告迦葉。
所言苦者 不名苦聖諦。
何以故。
若言苦 是苦聖諦者。一切畜生 及地獄衆生 應有聖諦。
善男子。
若復有人 不知如來 甚深境界 常住不變 微密法身。
謂是食身 非是法身。
不知如來 道徳威力 是名爲苦。
何以故。
以不知故 法見非法 非法見法。
當知是人 必墮惡趣 輪轉生死。
増長諸結 多受苦惱。
若有能知 如來常住 無有變異。
或聞常住 二字音聲 若一經耳 即生天上。
後解脱時 乃能證知 如來常住 無有變易。
既證知已 而作是言。
我於往昔 曾聞是義 今得解脱 方乃證知。
我於本際 以不知故 輪轉生死 周迴無窮 始於今日 乃得眞智。
若如是知 眞是修苦 多所利益。
若不知者 雖復勤修 無所利益。
是名知苦 名苦聖諦。
若人不能 如是修習。
是名爲苦 非苦聖諦。
如果是如上者.皆是了小知小見者
==============================================
不依經律 誰來說都一樣
麻煩發遣使去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
若有比丘說
我誦經持法。奉行禁戒。博學多聞。
正使有所說者 不應承受 不足篤信。
應用【契經】【律】【阿毘曇】【戒 】 四法驗證
與 【經】【律】【法 】相應者 便受持
不與【經】【律】【法 】相應者 應問【戒行】
不與【戒行】相應者 當發遣使去
- ?Lv 64 年前
回樓主 :
世間上有一句俗語「世上只有懶惰的人,並沒有愚蠢的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當一個人遇上瓶頸的時侯,並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法,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而這些解決方法就建基於個人不同的成長經歷。
「自性能生萬法」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思考可以變化出很多無窮無盡的物件或事情,一個人的思想並不是只局限於眼前的一切,一個人的學習並不是只局限於眼前的學習對象,他所教導你的事情,你是可以或有權經過自己天馬行空的思考去改進,從而去改變,這樣人生才會成長,而不是守舊如瓶。
有人說佛祖是不吃素的,可是就後來有人想到殺生是一種殘暴的行為,所以就生出了一個法,那就是改吃素,法的意思是方法,並不是法術的法。
「佛法」的意思是指學習佛祖生前修行的方法,並不是學習佛祖的法術。
【 哪一部經書是真,哪一部經書是偽並不是重點,若果偏要去分辨真偽,那就只能很實話的說,現今所有的經書都是偽,因為在佛祖時期的教導方法,是以口去教導,並且沒有設立任何文字 】
但是你並不能說,現今所看到的經書都是偽,所以就不去看,因為那都是教導的一種,能夠導人向善,若果你有這份教導的心,你也可以出一本屬於你自己的經書去跟世人分享,讓他人去學習。
- 4 年前
之所以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會有許多問號,
原因在於這幾點:
1. 自性的定義。
六祖的自性定義,可能不同於中觀的自性、也不同於唯識三自性、....。
2. 有為、無為的錯亂。
因為自性的語焉不詳,常常導致有為法、與無為法發生錯亂。
3. 全新的理論
因為前述的問題,一直無法獲得合理的解決,
因此,必須發展出更縝密的理論,來統攝前述的矛盾。
4. 修行與驗證的方式
有了理論,尚且不論理論的圓滿與否,
當然必須要有修證之道。
這是 佛陀用來檢驗正法的標準 :
善說,法是 佛陀所證悟,由 佛陀所說
自見,此生是可以證悟的
無時的,一旦證悟聖道、聖果立馬現前
來見的,歡迎來親自體驗看看
引導的,法,必然是導向涅槃的
智者各自證知的,法,必然是自己通過實踐而體證。
那麼,這句偈的體證之道,詳情又是如何呢?
這個實踐之道,
才是令人糾葛之事。
對於初學者,這完全不是問題,甚至會毫無保留地捍衛。
但是,一旦慢慢深入三增上學之後然而然會出現疑問。
三學的疑問,就足以令人昏頭。
若再涉及核心教法~ 各聖諦的辯證,就更令人揪心。
這,就是長久以來爭論不斷的癥結。
無關大小南北,
事涉佛陀正法。
如意
- ?Lv 64 年前
善知識法喜
師兄您好,您的題目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不才先拆文解字,然後附上全文
如此再請師兄看看
....
何:為何,何必,如何,誰...等等義,如此可知必定是疑問句型開題。
期:範圍,間隔,週期,期待,遭遇。
自性:此時先不做解釋,端看全文前後意指。
能:有,行,可以,一個確定的方式。
生:從某而出,必定依附前者但二者不相同。
萬法:許多的方式,規則,接受的認知。
以上是不才的拆文解字
....
所以此段文字有幾種意思
一,我為何期待自性可以生起萬法?
二,何種過程自性可以生起萬法?
三,誰在期間使自性可以生起萬法?
四,我為何要期待自性生起萬法?
五,為何某一過程,自性生起萬法?
六,為何期待自性有某種法則?
以上是此一句文字可能的意義
因此端看全文來明白,六祖與五祖當時的狀況....
———節錄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師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謂師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遂傳頓教及衣缽。
...
看到這裡要先知道為何五祖要說: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因為六祖前面保持一個觀念
———節錄
問曰:「汝自何來?」
師曰:「嶺南。」
祖曰:「欲須何事?」
師曰:「唯求作佛。」
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
師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
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
從前後文可以知道
六祖在聽見金剛經此句「無所住而生其心」
明白自心過去住於「成佛的期待」念頭中
如今「無所住」才是正確的
那麼什麼是無所住?
白話就是此時六祖明白,不要再住在有個成佛的過程這種心裡,而是明白生起的即是佛心,無需再心外求心,佛外求佛。
如此可以知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為何我期待自性本來是清淨呢?
原來是我先認為自性染污啊!)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為何我會滿懷期待自性能顯現生出種種成佛的方法?原來是我一直以為要靠外法才能體悟一切諸萬法門,事實上萬法即是此間一切攝受啊!)
所以五祖謂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因為六祖抱著,心外求心的妄想,就不能知道真實「一如不二」
願師兄法喜充滿
- 匿名4 年前
自性能生萬法? 嗎?生病了,念頭換一換,想一想,就會萬事OK嗎? 好恐怖的感覺喔~~~原來如此....真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