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祝願他人能成就

請問 各位大德、大善知識

~ ~ ~ 「祝願他人能成就」 ~ ~ ~

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

2.理由何在?

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

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

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

如果「祝願」,於對方沒有效果的、沒有利益的,惠請回答1至2小題。

如果「祝願」,於對方有效果的、有利益的,惠請回答1至6小題。

ps.就後學而言,希望第三小題與第六小題,有較詳細的解答與指導。

在此,先感謝 諸大善知識 不厭其煩的指導與斧正。

更新:

在此先謝謝,諸大善知識 不厭其煩的指導與斧正。

在意見區也見到增上緣之意見交流,值得稱讚與尊敬。

發問尚未到期,敬請持續意見交流與指導。

更新 2:

~ ~ 願眾生能早日離苦、體證涅槃 ~ ~

如本題題意,如此祝願或回向,

應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

----

因過年將至,預定今夜11點左右結案,

在此,再次感謝 回答者、意見者諸大善知識的指導與斧正,及解答贈點者無私贈點。

16 個解答

評分
  • ?
    Lv 6
    6 年前
    最愛解答

    「祝願他人能成就」,在愚學的認知上,和古大德所言的「願」是很像的,「願」的發起是以度化眾生為主,而其實,眾生當然也包含了自已在內,在佛陀的教法,正道是以利益眾生,包含他人和自已,而發願,多以他人為主為何如此?其實,在發願誓度眾生的同時,同時破化我執,亦是度化自已,這是愚學對於本題的導言。就本題而言,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 就上述而言,如此祝願是有饒益的功德及利益的。2.理由何在? 業力的牽引便在「心」行之處,他人的相是否有改變?並不在我們的計算之內, 就像我們說,在水族箱內推了水一把,想把水中的一座模型塔推倒,最後會發生 什麼效果?沒有人會知道,只是我能告訴您的是,箱內所有的水在之處都會被影響 到,如此而已。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因此,引申上述,要有足夠的願力,造成夠大的水流,想像的結果才會出現在眼前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 所以,祝願,在您的心佈施的同時,我執將很容易被消除,平等性智自然而然的顯 現出來,別人也可能因為您的慈悲心而被感化而有所改變,所以說發大願是饒益之 功德,利人利已毫不為過。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 故,大乘的行者平時一定會發大願祝願他人,利益眾生,落實信、願、行三德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 能 把「祝願他人能成就」變成自已的德行,造就自我的心清淨、平等、及慈悲 您才會了解這是一百億元也買不到的,若再能感化改變到他人,那真的是莫大的功德,再笨的父母,也寧拿一佰億元換個孝順的兒子,不是嗎?

  • 6 年前

    善哉!!善哉!!

    隨喜諸友精闢論述,法喜充滿~

    願眾生能早日離苦、體證涅槃~

  • 意見056,真如朋友,

    1. 如果隨念 佛陀的慈愛功德,是可以在 明行足這一段擷取沉念。

    但這是 佛隨念。 要轉慈梵住,也非不可行。但是,朋友 :

    是否熟練於..

    取相技巧?

    未到地定?

    五個禪支?

    慈心禪步驟?

    後面無須多加敘述。

    2. 作意 佛陀有慈愛,可能是朋友對經文、禪法的誤解。

    作意,應該指向如理作意,有幾個步驟,朋友應該是忽略了。

    * 熟練佛陀功德的定義,並倒背如流。

    ** 不是作意、想像 佛陀有慈愛,而是隨著數數隨念著上述的功德定義,而沉浸於其中。

    如果方法得當,很迅速就有過人的體驗,不過離五支強盛,仍有一段距離。

    2015-02-15 00:36:41 補充:

    意見057,朋友可能要針對名法的理路,再調理一番。

    1.不是慈心支撐禪支。而是當到達第三禪之際,修學者的心,會有明顯、強大的2支,特別突出。 就是樂、一境性。

    2. 凡,要查閱自己禪支之際,必須先能自在地從該禪地退出,才能審查諸禪支。

    3.但是,成功的到達上位,心喜、身樂,自然會知道。 但是,如果當真退出慈心後,審查諸禪支時,將會超越理解的明顯晃耀。

    4..從未說,三禪的樂是慈。朋友要仔細理解。

    樂是定的近因。三禪,具有樂、一境性的明顯禪支特徵。

    5. 幸福安樂。事實上,在取相時,具念、正知、專注、如理作意,祝福該對象幸福、快樂。 詳細內容,可以參閱慈經。

    2015-02-15 00:38:11 補充:

    6.兩種都不太算。 朋友應先了解 慈 的語意。

    7. 觀色? 朋友誤會了。 觀色蘊,是從四大開始、到各種色法的生滅、拓散、壞滅,等等。

    意見058,

    星洲不確定這個故事。

    意見060,似乎朋友對於五蘊的定義,有些模糊。才會這樣描述。

    意見061,朋友可能要對四梵住、心、心所法等定義多研究了。

    悲,是悲憫的擴大,不是從嗔轉過來的。

    無嗔的開展,是慈。但無嗔,也不是從嗔轉過來的。

    小結,

    朋友應尋訪導師。

    這樣,星洲的說法,很難對朋友有甚麼助益。

    更可能,讓朋友陷入自己的構想、想像之中。

    基礎與指導老師,非常重要。 惟有親近善士,才有能力理解正法。

  • 6 年前

    星洲 大善知識於意見006,提到

    祝願、迴向;有時是同義詞,有時是截然不同的2件事。

    一般,常常是混淆在一起的。主要差異在於是否為資助證悟涅槃的資糧。

    -----

    請問祝願、迴向的不同,在於是否為資助證悟涅槃的資糧

    可否再進一步說明其區別。

    如,鴦掘魔尊者故事:

    ......鴦掘魔即其日,著衣持缽,入舍衛城,往至彼母人所,

    語彼母人曰:「我從賢聖生已來,更不殺生。持此至誠之言,使胎得解脫」。

    是時,母人胎即得解脫。

    ~~ 此是祝願?還是迴向?

    ps.因為後學的認知「以至誠之言,使胎得解脫」是祝願,以上惠請說明指正。

    2015-02-13 03:36:26 補充:

    ~~ 「無二」 ~~ 「照與照者,本來無二。緣與緣者,皆是虛妄。」

    個人愚見如下

    如,《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所說: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再則,若「本來無二」,焉有「皆是虛妄」?

    後學淺見,或許可改為「皆是菩提」。

    另,靜待二日回覆,實是以示後學十二萬分的無知愚見。

    又,眾生,慈(四無量心)

    建議請參考《維摩經》心淨→眾生淨→佛土淨的立論,

    在〈觀眾生品〉與〈菩薩行品〉的「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皆有所發輝。

    以上,後學只能依經而言,而自己是不如法愚輩,不足以論及心佛眾生之無分別智。

    2015-02-13 04:43:17 補充:

    個人愚見(2)如下

    1.言語本身有其限制,古人有喻

    說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足則鼓之舞之。

    2.「如見真實,何處需要一二」

    後學愚見,若真的見真實,一則一,二則二,法爾森然。

    但是,什麼才是「見真實」?

    以上,後學乃不如法愚輩,尚是盲夫摸象,盡是言不及義。

    尚祈見諒。

    2015-02-13 04:49:29 補充:

    --- 明察 ----?

    個人愚見(3)如下

    心佛眾生,曾問大善知識。

    該大善知識對後學說:你沒有資格問這個問題!

    當你可以眼睛聽到,耳朵看到的時候,再來問此問題。

    --------

    至今,後學猶是耳不聰目不明,豈有什麼資格明察及回應如此甚深法意。

    在此,惠請見諒。

  • ?
    Lv 7
    6 年前

    佛願力最大 但你我還在這苦海浮沉

    這是何解?

    原因在於不清楚實相

    想依他力願力 請參考此經文

    切莫自迷迷她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 一切菩薩。

    為智悲行 難行苦行 度自化他 已成佛道 當成佛道。

    無有一佛 及一菩薩 不自修行 智悲行道。

    而依他佛 他菩薩力 得成佛道。

    若說 有不自修行功。依他力 得成佛道者。

    是波旬說 非佛說。

    2015-02-10 08:29:33 補充:

    集 一 切 福 德 經

    【一切諸法 實際無願】 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無行無實 無生無起 無所有。無形無相 亦非無相 無來 無去 無住。

    本性清淨 本性明了 其性常滅。一切諸法 猶如虛空。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若是菩薩 於諸法性 若有少得。則【誑如來應正遍覺】。

  • ?
    Lv 6
    6 年前

    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

    答 : 當然 。

    2.理由何在?

    答 : 不善不生 , 「祝願」理成 。

    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答 : 覺足而施。

    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

    答 : 於己.. 已足而不受 , 施謂功 ; 於對方 .. 受以而注 , 滿是福 。

    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

    答 : 可行。

    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

    答 : 直心 。

    2015-02-14 02:02:47 補充:

    ( 好問題 ~ 自見交流 ^_^ )

    心,眾生

    兩者差異為何?

    ===

    答 : 心者為現 , 眾生見量 。 兩者本覺 , 無生差別 。

    慈心外觀眾生,實有慈心給與眾生?還是自身心受慈無量?

    =====

    答 : 譬如 暗夜持燈令物自明 。 實為法智 , 明物無礙 。

    2015-02-14 02:27:46 補充:

    「照與照者,本來無二。緣與緣者,皆是虛妄。」

    =====

    答 :

    照與照者 , 持燈法者 。 緣者攀緣 , 迷生虛妄 。

    能善分別 , 非作一句 。 覺明慧定 , 照緣無來 。

    2015-02-14 02:47:02 補充:

    心佛眾生,曾問大善知識。

    該大善知識對後學說:你沒有資格問這個問題!

    當你可以眼睛聽到,耳朵看到的時候,再來問此問題。

    =======

    ^_^

    誰戴眼來資格色 , 如何作動資格說 ,

    若見眼捲音資格 , 耳明資格口無說。

    不流惑解非善識 , 待得解結他自手 ,

    心佛眾生自心現 , 相相明辨不左右。

    交流 ~

  • 只是路過,覺得此題有意思。星洲所學有限,也請指教。

    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

    星 : 不一定。

    2.理由何在?感受。

    2.1 若對方毫無所悉者,則無法藉由感受這份祝願、因而自我策勵而成就。

    2.2 若如理的祝願,所拓散出去的色法是明淨的,若距離短、對方能感受到那"明淨的柔軟"者,至少對方有機會感受到這種善法策動的色法而策勵自己的善心。

    但,如理的祝願,獲益的是自己,因為發出祝願,至少必須有無嗔的支持。

    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星: 對方若要真正獲益,則必須知道這個祝願、能感受到他的善、也會隨喜、並能次第增上。

    但是,一般的口頭祝願,則沒有甚麼實益。

    2015-02-10 00:07:47 補充:

    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

    第二點已說明。

    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

    星: 最好能。

    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

    星 :

    6.1. 先具備善法的行為,如清淨的布施、說真實語、持戒、乃至禪修等。

    6.2. 於善法執行過後,依此善法而發出祝願。

    後語,

    題主朋友,祝願、迴向;有時是同義詞,有時是截然不同的2件事。

    一般,常常是混淆在一起的。主要差異在於是否為資助證悟涅槃的資糧。

    2015-02-10 13:11:23 補充:

    題主朋友,

    依中部、王品、鴦掘摩羅經(MN.86) 之中,鴦掘尊者以真實語來祝禱產婦胎兒平安,此事是為祝願。

    (註:但此真實語,是建立在真實的持守人體戒功德之上。絕非只是不說謊而已。)

    一般來說,

    回向用法,

    是把諸善行的功德,如持戒、佈施、聞法、禪修等;成為日後證悟涅槃的助緣。

    無論回向自身、他人,都是以證悟涅槃、解脫一切煩惱為目的。

    2015-02-10 13:11:38 補充:

    祝願用法,

    以善心、善行為基礎,祝禱自己、他人能離苦,但這個離苦,未必是究竟解脫,可能只是暫離一時的苦難而已。

    有如 :產婦胎兒平安、開刀順利康復、冤案得以昭雪、工作能夠安定、等等。

    依題主之例,

    若該真實語,願自己早日證悟涅槃,那就傾向於回向。

    若,願他人平安者,就比就屬於祝願。

    因此,個人認為 "資助證悟涅槃的資糧、助緣" 是回向、祝願的微小差異。

    2015-02-12 22:24:47 補充:

    意見014,真如之道朋友,

    雖然未必是向星洲提問,但是星洲仍有幾言,朋友不妨一聽。

    在踏入 "本來無二" 之前,其實有許多事,必須在學習上奠基。

    就以慈心外觀眾生一事來說好了,

    在朋友下結論之前,其實不妨實際修習慈心一趟,朋有會發現幾件有趣的事:

    星洲也碰過同樣之事,

    1. 不能確實掌握慈心的真正語意

    2. 無法分辨慈心的純淨或雜染 (往往是欲愛偽裝了慈愛)

    3. 不會激發真正的慈心 (不是染著欲愛、就是帶些世俗親愛,無法萃取出無嗔的慈心)

    4. 慈心無法定位於某一位對象、也不會選取合適的對象

    2015-02-12 22:25:06 補充:

    5. 無法長一點時間維持所激發出的慈心

    6. 不知眼淚是慈愛的大敵

    7. 也不知屍體是修慈陷阱

    8. 不知道的細節處太多了

    在學習慈心的培養過程中,

    "照與照者、本來無二" 這樣的 "銘言",真的能在修慈者的內心萌芽嗎?

    這樣的銘言,能讓我們真的升起慈心嗎?

    這樣的銘言,能讓我們慈心衝破界限嗎?

    這樣的銘言,能讓我們成就慈心解脫嗎?

    或許,朋友紮實地涉獵一下慈的培育方式,

    或許就能對 "本來無二",這樣的銘言,全新地審視一番。

    2015-02-14 01:27:36 補充:

    回覆 意見015,真如朋友,

    1. 慈心對象是由何處取得?

    覆: 慈心的對象,包括五種無限眾生、七種有限眾生。

    包含自己的父親、手足等對象,而父親、手足等對象,朋友要如何取得?

    在此,不論及真諦,因為在真諦之中,沒有眾生這種概念,也沒有慈愛的對象可言。因此,修學慈愛之時,只能針對俗諦。

    否則,將一事無成、只餘文字戲言。

    2. 是色受想行識何處為體?

    覆 : 以人間而言,五蘊缺一不可。

    3. 觀佛能成為慈心對象嗎?

    覆 : 理論上可行,因為 佛陀屬於七種有限眾生之一,聖者類。

    實際上,可能辦不到。 因此...此世間已無 佛陀。朋友在修學中,將會找不到。

    2015-02-14 01:28:11 補充:

    4. 阿羅漢能成為慈心對象嗎?

    覆: 不來、一來、入流;或許還有可能。 但阿羅漢的機率極微。因為 除非朋友能掃視到尚未般涅槃的阿羅漢 (四果)。

    最有可能的方向是,天。掃至不還天。

    5. 能的話?是觀察慈心觀照阿羅漢何處受慈心?

    答 : 當朋友掃視到了,或許會明白這樣問的困窘之處。

    6. 慈心是否離無明?

    答 : 尚未離無明,但可以暫伏貪、嗔、痴、五蓋等不善。

    7. 若無離無明如何離貪?離嗔?

    答 ; 同6。 暫伏、而非永熄。

    2015-02-14 01:29:11 補充:

    意見016,

    8. 是否能在行慈心後,如此思維慈心無常空無我,受慈心者無常空無我?

    答 : 可以。但對象不是慈心一支。而可能是31支。因未慈心一詞,是壹個集合性的名詞,真正的慈心一生起,會有一個心、與30支心所具起。 所以要初步地一一查辨。

    可以思惟無常、苦、無我;但或許沒有如此愜意,還必須從慈心出來之後,在轉觀禪,從色法開始。

    意見019,

    眼淚,是指 "憂"。憂,是嗔的表現。 許多人無法分辨憂傷而起的眼淚,而以為那是大慈、大悲之淚。

    如同慈愛一個路倒無依的街友,一般人常常是對街友可憐、乃至為其悲傷而流淚。

    2015-02-14 01:29:42 補充:

    這樣的眼淚,只是嗔的表現而已。

    實際上,真正的慈愛,是喜樂的。嚴格說,是心悅、身樂遍滿;很難有眼淚。

    星洲建議,先不要向高深的 佛陀看齊,而是自己先練習、印證是否在平等的慈愛之中,會有眼淚、悲泣的產生?

    當產生眼淚、悲泣之際,是否還具備真正的慈心?

    意見020,

    慈心解脫,是定的成就。可達於三禪。(論教第四禪)

    也可以轉觀為解脫。答案,載於第8,必須從慈心禪中轉觀無常、苦、無我等相。 一般,則仍是從色法觀起。因為色法是練習的基礎,可以讓學人熟練於觀禪、更可藉此剖析色蘊。

    確實,慈的修法,必定以有為的概念為對象。

    否則,將沒有對象可以升起慈愛。

    2015-02-14 01:30:16 補充:

    至於染著,則不夠嚴謹,也容易誤導。

    確實也會有染著,但未必事粗重的煩惱,但更可能是令一種染著,

    例如 :光明的相、色與非色轉觀瑞利的智、也可能是因體驗殊勝過人之法而升起的信、或許是周身遍滿的喜與樂...等等。

    但這些染著,是可以調伏的。

    但是,一般最應避免的是......

    直接跳到後面,有染著,所以就不用學了。

    就如同許多學人,認為 "禪定" 不究竟,所以就不必去學了,是荒謬的。

    因為,佈施同樣並非 "究竟",卻力勸學習。

    2015-02-14 01:32:36 補充:

    問題的癥結只有一個,不在於義理的釐清,

    而在於是否有睿智導師的指導。

    不是嗎,朋友?

    這也就星洲常奉勸,與其吟誦 "不二、不一不異、究竟與否" ;不如實際踏上三增上學之途。

    學習的關鍵,就是三增上學。

    找到合適而睿智的指導老師,才是朋友所需。

    以上

    2015-02-14 18:06:13 補充:

    意見039,

    一、取相有不同的方式。

    一種是,如朋友所說,用回憶、憶念的方式來取相。

    另一種是,拿照片來取相。(尤其是初學,修習同性的敬愛者)

    還有一種,是從四禪轉慈心。直接截取實際的相。

    其他種種,則不贅論。

    但基本上,是念的強化。

    二、佛隨念時僧隨念時觀他們的慈,此時兩種慈有無相同?

    隨念之中,很難轉慈愛。不信,朋友不妨試試。

    但在拓散慈愛當中,是以平等一致的慈愛拓散到每一位你所掃視到的眾生。

    每一位、每一小群、乃至每一大區域、以至每一道、每一個方向的所有眾生。

    不過,對 佛陀發出慈愛,有些躓礙難行之處,不信,朋友也不妨測試看看。

    2015-02-14 18:06:55 補充:

    意見040~41,朋友的敘述,星洲有不同的認知,還請朋友包涵。

    慈心以 "正念" 取相,舍 "三不善" 心。(此時是色蘊...這句有問題。)

    修慈者,由喜轉樂,乃至到達樂、一境性。(朋友,喜屬行蘊、樂歸受蘊)

    悲無量從何處生起?

    由正念取相憶念,如理作意,調伏貪與憂,喜樂遍滿,樂為定因。

    無常空無我非思維,而是真實......

    無常、苦、無我;是一切有為法的特徵、並非因個人的思維而顯現。

    你觀察他,他具有此三相;你不理他,他依然無常、苦、無我。

    在觀禪之中,是直觀五蘊,而發現、印證此三項的真實。

    2015-02-14 18:07:26 補充:

    一般,常常把如理作意的動作,想像、理解成"思惟",認為在止之中,"思惟"能遊戲其中,其實是有問題的。尤以尋、伺止息的三禪以上。慈心禪恰好可遊於三禪。

    朋友可以試試看,在朋友專心一件事之際,比如說~唸佛名號。

    唸到似有若無、相續不斷的時候,看看 "思惟" 容不容易跑來跑去?

    意見044,

    依照朋友對地震發生後的的四無量修習敘述,應是朋友個人的見解。

    與四梵住的修習,可能還有不小的差異。

    慈,願他人幸福安樂

    悲,願他人脫離痛苦

    喜,隨喜他人的成就

    舍,中立於一切眾生

    2015-02-14 18:09:28 補充:

    每個人都可以很快練習一遍四梵住 (只是感受一下,而非真正證入禪那),

    但可能不是朋友所敘述的程序。朋友的理路,一不小心,可能會構陷出自我的陷阱而不自知。

    小結,

    朋友,網路資源豐富,查閱這些綱要,都不困難。

    但是,除非是宿世波羅密太深厚,否則,一般人,無法看著文字而自我學習成就。其中,太多太多的眉角,非得有合格、適任的指導老師從旁協助,才有機會一窺訣竅。

    只要朋友能踏上此路,或許會對目前的見解,有著截然不同的莞爾心境。

    應該是解答完畢。

    2015-02-16 02:40:19 補充:

    意見066,真如朋友,

    朋友,仍於對慈心禪觀望中。並無進一步的真實意願。否則,問題,將不是如此。

    因此,以下簡答:

    1. 當 佛陀在世時,若也見過 佛陀本人,那可以祝願。意見029也提到,聖者類。

    2. 在現代,朋友將無法對 佛陀祝願。只會空轉、淪於想像。意見029,第3點已提醒。

    3. 慈心禪,是以概念法為對象。何為概念法? 男人、女人、凡夫、聖者、等等。

    所以,朋友無法取相嗎? 意見052,不是提到以照片取相嗎?!

    如果要對自己散播慈愛,朋友可以照鏡子。

    4. 不是差別心。慈愛,從頭至尾,都是以平等、不偏愛的基礎出發。

    2015-02-16 02:40:59 補充:

    意見067,

    5.所以要打破界限,意見018,這一點,朋友沒有看出他的問題。 所謂 "界限",就是指五道的界限。對天人、對人、對鬼道、畜牲等等,平等散發慈愛。

    這一點,朋友會容易陷入想像,多想無益。只要真實踏上增上心學,演界就自然開闊,對經典的理解,也會跳躍式地增上。

    意見073,

    朋友依然陌生於四梵住的區別。

    願她的心願能行,這傾向喜梵住。

    感受非洲孩童痛苦,傾向悲梵住。

    受捐助者感動歡喜,還是偏屬於喜梵住。

    意見074,

    依照朋友的續數,其實這過程 ~ 充滿散亂。

    修慈之時,悲憫很淡很淡,強大的是無嗔。

    修悲梵住時,必定喜心遍滿。但此喜,與隨喜有差別。

    2015-02-16 02:41:24 補充:

    有喜時,不一定有慈心。就如同修十不淨,野會有強烈的喜。但過程中,沒有慈的角色。 (是喜、還是隨喜,語意不清楚,會有出入)

    小結,

    朋友依然對於四梵住的語義模糊。

    修四梵住的目的,並非只為了佈施等的善行而已;而是在心中暫伏、或永熄煩惱。

    有如,慈梵住,去除嗔惱。悲梵住,去除一切害。

    還是再三奉勸,合格、適任的善知識,才是朋友迫切所需。

    佛法,無法只單憑自己摸索學習而有所成就。

    除非宿世波羅密深厚到即將證悟,否則都須要善知識的指引。

    此題就到此。

    願朋友免除身心的痛苦、沒有怨敵、早日證悟涅槃,解除一切煩惱。

    2015-02-16 11:43:11 補充:

    真如朋友,

    佛陀是善分別者,在律中,即要求諸弟子,善知、善分別、善轉。

    朋友在意見078、079的推論,星洲不予置評。

    在有為法中,

    聖者,沒有三不善根,凡夫多的是。

    聖者,守護諸根、食知節量、警寤、七正法隨行、界律儀端正,凡夫..?

    朋友,是不是有些差別?

    其次,

    每一種心,無論是不善、善,都不離緣起。

    但是,雖不能解脫三界束縛,卻是可以暫時貪嗔癡不起,這種狀態,稱為時解脫。

    慈心禪,對有漏凡夫來說,就是一種時解脫。

    時解脫中,貪嗔癡諸法,暫伏不動,作用的是諸禪善心、廣大心。

    凡夫地的時解脫,就是世間的三昧、世間禪定。

    2015-02-16 11:43:26 補充:

    依照 佛陀的教法,正確地暫伏五蓋、煩惱、不善的學習過程,就稱為增上心學。

    簡單說,就是 "定學"。

    談經論法,不如一天勤修增上定學。

    世間功德,不如慈心禪十六分之一。

    去尋訪善知識,踏入三學的領域。才不枉人世一遭。

    最後以一句名偈,共勉、祝願、回向:

    若人活百年,破戒不修定,. 不如活一日,持戒與修定。

    2015-02-17 01:00:50 補充:

    真如朋友,

    朋友可以自行定義名詞,只是與經典、論典差異頗大而已。

    定、增上心學、或稱增上意學。

    論藏的定義,是心到達一境性。

    經典的定義,是心俱足,節錄: 迦葉!更於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乃至……第三禪……乃至……第四禪而住。……乃至……此為比庫心具足之一。迦葉!此為心具足也。

    定,不是真正的慧。

    真正的慧,也稱為增上慧學。

    論藏的解說是,是以觀智通達四聖諦的成就。

    經典的定義,則是~若比丘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增上慧學。

    2015-02-17 01:01:13 補充:

    這與朋友對定、慧的定義,是否有差異呢?

    其次,在意見017、065,星洲已經陳述過了,慈心,是無嗔的展現。

    所以,朋友多言了。

    第三,悲,就是悲憫。而 "憂",朋友,憂就是嗔的展現。

    所以,悲就是無憂,此句並不夠精準。 那是朋友從感覺、概念去推論。

    有沒有差異?

    朋友何不親自試試,絕對比自己想像來的精確。

    第四,女孩的案例,星洲很少著墨,因為星洲不瞭解實際情況。

    第五,借定生慧,這一句,星洲同意。或許這就是朋友,所謂~定的意義在慧。

    朋友,講論至今,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

    2015-02-17 01:01:41 補充:

    一般學人,都著墨在案例、推演、陳述發揮自己的看法。

    但是,一旦碰到三學實際內涵,會很卡、很難通暢。

    最常見的,就是~ 跳過戒學、定學,直接夸言慧學。

    朋友,善知識,是梵行的一切。

    找到真正的善知識,生命才不會空轉。

    假如少出門尋訪,以經典為善知識的來源,也算是一個過渡方案,

    但不是一開就閱讀經典、公案、乃至論典。

    而是律藏。

    讀過一遍律藏,就能矯正現在許多偏差的見解。

    朋友,會回向嗎? 嘗試讓心生起喜悅的回向吧。

    就以此珍貴的回向,作為小結吧。

  • 匿名
    6 年前

    .

    眾生無盡 , 我願無窮 , 無我利他菩薩行的基本精神

    .

  • 善知識法喜

    師兄善行,不才合十隨喜。

    略述愚見,懇請諸位先學指正。

    ……………

    祝願他人能成就請問 各位大德、大善知識

    ~ ~ ~ 「祝願他人能成就」 ~ ~ ~

    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

    略述:依世間因果而論,起心即是行,善心能行善業。

    2.理由何在?

    略述:因果不昧故。

    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略述:起心動念,甚至起行,用身,語使眾生得受。

    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

    略述:祝福的起心,無含有貪,若以慈心,悲心,隨喜心,而起心行,於因緣觀察中可知見善巧。

    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

    略述:學佛者實應了知一切皆虛幻,不應用心投入,而以正見行法,無常空無我為行處,利益眾生為受處。

    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略述:所謂最利益眾生的成就,即是無上正等正覺,願一切眾生斷一切無明,證無上正等正覺。

    願法喜充滿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015-02-10 20:19:34 補充:

    心,眾生

    不才請問師兄

    兩者差異為何?

    慈心外觀眾生,實有慈心給與眾生?還是自身心受慈無量?

    師兄明查,慈心所受者實是自心外照,所給與及受者皆是自心。

    照與照者,本來無二。

    緣與緣者,皆是虛妄。

    2015-02-12 22:18:21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指導

    不才對於慈心有些疑問,懇請師兄慈悲指教。

    慈心對象是由何處取得?

    是色受想行識何處為體?

    觀佛能成為慈心對象嗎?

    阿羅漢能成為慈心對象嗎?

    能的話?是觀察慈心觀照阿羅漢何處受慈心?

    慈心是否離無明?

    若無離無明如何離貪?離嗔?

    不才疑惑懇請師兄指導。

    2015-02-12 22:24:20 補充:

    不才再補充一個疑問

    請師兄一同指導

    利益眾生

    是否能在行慈心後,如此思維慈心無常空無我,受慈心者無常空無我?

    不才合十感謝

    2015-02-13 00:58:07 補充:

    慈心不一定會流淚,悲心也不一定會流淚,但是流淚就是不正確嗎?

    一切如來心…此經有云:

    爾時世尊禮彼朽塔右繞三[這-言+(一/巾)]。脫身上衣用覆其上。

    泫然垂淚涕血交流。泣已微笑。當爾之時十方諸佛。

    皆同觀視亦皆流淚。各所放光來照是塔。

    于時大眾驚愕變色互欲決疑。

    佛於行走時完成四無量

    故而為眾生而起慈悲喜心而流淚。

    是如來不為罣礙。

    反觀一旁而起疑惑,此才是罣礙。

    2015-02-13 02:25:13 補充:

    慈心解脫?

    關於師兄所言慈心解脫,不才不能理解?所謂解脫是指離貪嗔癡而解脫?還是借慈來暫時解脫愛欲?

    慈心取愛為依處,不以欲為依處。

    但是同樣取有為受處。

    取有則染。

    以上不才愚見

    懇請師兄指導

    2015-02-13 04:31:06 補充:

    感恩二蟲師兄指教

    …《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所說: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再則,若「本來無二」,焉有「皆是虛妄」?

    ……

    分別心起,才有差別,語言文字本來具足,非有文字語言而出成二處。

    佛性圓滿故!

    如不見一,何處不是二。

    如見真實,何處需要一二。

    請師兄明察

    ……

    2015-02-13 05:02:56 補充:

    二蟲師兄謙虛了

    如同前面討論

    佈施即是佈施

    佈施觀授,受

    觀慈悲喜舍

    即非佈施

    如此是明見

    2015-02-13 05:09:53 補充:

    見金剛般若波羅蜜此名字即知真實

    非文字障礙

    2015-02-13 06:09:03 補充:

    眼聞耳見,

    並非事理障。

    而是以為有眼能聞

    以為有耳能見。

    佈施如果是為了除貪得福報,那佈施就只是佈施。

    佈施即是般若,那眼聞耳見為何要有法能成就?

    2015-02-13 09:28:56 補充:

    二蟲師兄

    眼聞耳見,其心顛倒。

    眼見文字心生詞語聲音。

    耳聞聲音心生事物形象。

    此為顛倒

    不知不覺是迷

    能知能覺是知見

    亦可稱為障

    2015-02-14 09:19:47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不吝指教

    於慈心禪定完整答覆,不才受益良多。

    不才再續提疑問懇請師兄慈悲解惑。

    一、慈心禪取相取不在面前對象時,是否是由自心由念化成形象而觀之?

    二、佛隨念時僧隨念時觀他們的慈,此時兩種慈有無相同?

    懇請師兄指導

    2015-02-14 10:11:02 補充:

    慈心以愛取相,舍欲心,此時是色蘊

    轉喜則非慈,是喜,入受蘊

    悲無量從何處生起?

    由愛取相,入受蘊取不樂,是名憂,非舍喜樂,

    因為沒有不樂處,也沒有樂處。

    懇請師兄指導

    無常空無我非思維

    而是真實

    2015-02-14 10:14:48 補充:

    如同行走不用思維,即走。

    無常空無我亦是如此,非思維行。

    禪定心卻是思維而起。

    除非能觀察到時刻存在生起的心,而不做思維。

    2015-02-14 10:33:35 補充:

    清晨地震

    知覺地震是災

    起貪心欲平息災難

    思維可能有人會受傷,

    知自身無神通口念藥師咒

    此是色

    心生慈念願眾生平安

    知地震越來越強

    轉憂心眾生有人痛苦

    生悲心

    直致地震平息,

    知災害以過

    轉喜心

    然後放下一切念頭是舍心

    以上人人都能做

    非佛能行

    2015-02-14 12:10:32 補充:

    無心是道師兄法喜

    無常空無我

    不才用一舉例

    例如電視

    電視是用來看內容,因此電視只是載體。

    無常是內容

    空是載體

    本來無我

    眾生五蘊世界亦是如此

    無常是世界顯像

    空是世界載體

    無我是本來之事

    內容與載體非同非異

    不需認為本來是空

    或是認為本來無常

    或是認為本來無我

    誰會以為電視是我

    內容相同不變

    以為有,才需要認為沒有

    以為真,才需要認為非真

    2015-02-14 16:22:06 補充:

    人覺法空…

    事實上是不覺法有

    2015-02-14 18:35:29 補充:

    感謝星洲師兄再次指導

    不才起心皈依釋迦牟尼佛,遙想佛慈悲功德圓滿,智慧無量。

    在靜心念佛慈愛眾生,

    不才亦隨佛慈愛眾生。

    後面的內容不多敘述。

    此間佛真有慈心生出?

    事實上不論是我以為佛的慈愛,或是自己延伸眾生慈心。

    都是自心起念,作意佛有慈愛,

    在透過不斷累積的心,感覺越發強烈。

    2015-02-14 18:53:10 補充:

    慈心取相而得,

    慈入三禪,是慈心支撐禪支?

    那如何能知覺喜樂?此時慈心那去了?

    喜生起自然感受喜,

    樂生起自然感受樂。

    沒有一種心是重疊的。

    不能說三禪的樂是慈

    不是同一個心。

    願幸福安樂?是如何稱為幸福安樂?

    名詞解釋差異

    觀照自心有無慈心生起,而後轉悲心?

    還是直接起心關注是否有人需要幫助?

    以上兩種何種是慈心?

    佈施觀察手拿的資物是名觀色,觀察受供者是否如法是戒。

    都不是佈施

    佛應該要拒絕童子供養沙於他的缽中…

    2015-02-14 19:09:40 補充:

    佛受子供沙,而阿難尊者則心起疑惑。

    佛有慈所以受沙?

    阿難尊者無慈所以疑惑?

    不才認為不是如此。

    2015-02-14 19:14:33 補充:

    由色蘊處生起慈心

    再轉受蘊處起悲心

    再轉行蘊處起喜心

    因為蘊處不同,心存在的因緣也不同。

    2015-02-14 19:30:00 補充:

    悲心,由嗔心衍生

    憂悲苦惱

    從憂轉悲,因慈心如理作意,去貪憂,而起悲心。

    2015-02-14 23:58:05 補充:

    二蟲師兄法喜

    不才佔用意見欄十分抱歉,

    討論慈心,其實是因為慈心是善祝願的心

    正是師兄您題目

    慈心是為平和正確的關愛眾生

    當起心祝願眾生甚至用正確的發願自身,

    此間都有慈心生起

    以上是不才愚見

    2015-02-15 11:14:45 補充:

    星洲師兄法喜

    不才再次感恩師兄慈悲指導

    在靜心以慈心觀佛,願佛身體遠離傷害,遠離病苦,願佛精神遠離傷害遠離痛苦。

    此時心生疑惑,佛需要遠離痛苦嗎?佛需要我們的祝福嗎?

    或是心生起,佛無形象不可思議…

    那為何眾生就可以祝願?眾生有形象?哪裡來的形象?

    無法對佛生起慈心,是因為差別心。

    以為眾生缺憾不圓滿,佛阿羅漢是圓滿的。

    我們從座而起,真實面對眾生,慈心是如何面對眾生?

    平和關愛,平等柔和關心愛護眼前的眾生。

    就算佛在世時,面前有人對佛慈愛,佛依舊是能感受的。

    2015-02-15 11:19:38 補充:

    昨日下午聽中廣廣播,講到一個故事。

    不才借來分享,

    四無量,既然無量,為何人心還有界線?

    這一天是2006年4月6日。

    凱瑟琳(Katherine Commale)看到美國公共電視播的非洲紀錄片,片中說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才五歲大的她,蜷縮在沙發扳著手指數數,一、二、三…… 三十,當她數到三十,一臉驚恐說:「媽媽,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

    媽媽上網查資料,告訴凱瑟琳:「瘧疾很可怕,小孩得到瘧疾很容易沒命。」

    「那小孩為什麼會得瘧疾?」

    「瘧疾是靠蚊子傳染的,非洲蚊子太多。」

    「那怎麼辦?」

    2015-02-15 11:22:08 補充:

    「那他們為什麼不用蚊帳?」

    「因為這種蚊帳對他們來說,太貴了,他們買不起。」

    「不行,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

    過了幾天後,媽媽接到幼稚園老師的電話,老師說凱瑟琳沒有交點心費。

    媽媽問她錢呢?凱瑟琳說:「媽媽,如果我在學校不吃點心,平常不吃零食,也不再買芭比娃娃,這樣夠不夠買一頂蚊帳呢?」

    媽媽帶她去超市,花了十塊美金,買了一頂大蚊帳,可以給四個小孩用。然後打電話問在非洲做慈善的組織,看看如何把蚊帳送過去。

    巧的是,給她找到一個「只要蚊帳」Nothing But Nets 的組織,他們專門送蚊帳去給非洲的孩子。

    2015-02-15 11:23:17 補充:

    凱瑟琳親手把蚊帳寄過去,一個禮拜後,她收到「只要蚊帳」協會的感謝信,信裡說她是年紀最小的捐贈人,還告訴她如果捐十頂蚊帳,可以獲得獎狀。

    凱瑟琳要求媽媽和她去跳蚤市場擺攤,把她的舊書、舊玩具、舊衣服拿來賣,賣了錢好捐蚊帳。

    可是賣了一天,生意不好。凱瑟琳想:「我捐錢買蚊帳,『只要蚊帳』協會就給我獎狀。那別人買我的東西,給我錢,他們也應該得到獎狀才對啊!」

    於是,她開始自己做獎狀,媽媽幫她買材料、爸爸幫她整理工作間,弟弟幫她畫愛心。每張獎狀都有凱瑟琳親筆寫的「以你的名義,我們買下一頂蚊帳,送到非洲」,當然還有她的親筆簽名認證。

    2015-02-15 11:24:46 補充:

    「只要蚊帳」協會把凱瑟琳的事蹟貼在網路上,引起許多人迴響。有一天,凱瑟琳看見電視上播出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替「只要蚊帳」協會做的公益廣告。她立刻寫一封信給貝克漢,感謝他,當然也發給他一張獎狀。貝克漢把獎狀貼上個人網站,事情就像雪球一樣傳開。

    2007年6月8日,凱瑟琳收到一封來自斯蒂卡村的信,村裡的孩子寫:「謝謝你給我們的蚊帳,我們看了你的照片,大家都感覺很美!」

    2015-02-15 11:25:54 補充:

    凱瑟琳受此鼓勵,非常開心,激起她更大的動力,她和隊員動手做了一百張獎狀,給富比士雜誌的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亨,每個人寄一張。其中一張寫著:

    親愛的比爾蓋茲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而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聽說錢都在你那裡……

    2007年11月5日,比爾蓋茲基金會宣布:捐三百萬美金給「只要蚊帳」協會。比爾蓋茲說他收到一張獎狀,而且收到一封信,信上說為非洲小孩買蚊帳的錢都在他那裡,看來他不把錢拿出來,是不行的。

    2015-02-15 11:27:55 補充:

    2008年,比爾蓋茲基金會出錢拍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因此踏上非洲大地。她看到當地的孩子用筆在蚊帳上寫著「凱瑟琳」,他們都把這個救命的蚊帳叫做「凱瑟琳蚊帳」。這個愛心蚊帳,會好好守護他們的每一晚。斯蒂卡村現在叫「凱瑟琳蚊帳村」!

    七歲的凱瑟琳,已經救了超過百萬個非洲小孩的生命。

    以上內容節錄自 天下雜誌

    抱歉 二蟲師兄 佔用您的版面了

    2015-02-15 11:31:01 補充:

    聽著故事

    願她的心願能行

    感受非洲孩童痛苦

    受捐助者感動歡喜

    這些心,與四無量差別在那?

    2015-02-15 11:39:44 補充:

    以上觀察慈悲喜過程

    慈時有悲嗎?

    悲是有喜嗎?

    喜時有慈嗎?

    2015-02-16 08:58:21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指導

    不才受教了

    不才提出一點補充

    人將一樣的相法分別了

    一個心起一個行

    或者是一個行起一個心

    師兄你認同嗎?

    小女孩的動力是貪

    推著她持續

    累積心色的動力也是貪

    其實是相同的

    名法色法名詞是人分別.18界.12處

    五蘊處卻相同

    2015-02-16 09:11:42 補充:

    不論是星光一樣的尋伺

    閃耀的喜

    都是起心行現前。

    而出現

    何緣行識?還更起分別?

    佛聖者,除無為與凡夫不同,有為與凡夫何處不同?

    2015-02-16 09:15:56 補充:

    善心善心所,若真無貪嗔癡慢疑邪見,那即出三界

    那個心是離十二因緣生?

    不離十二因緣,如何無貪嗔癡?

    2015-02-16 17:59:35 補充:

    舍心起,心色去除。離色蘊。

    為何?

    因為起心作意故。

    一切禪境,本是心造,與世界何異乎?

    查與不查而已。

    禪定並非定的意義。

    定的意義在慧。

    慧才是解脫處。

    請星洲師兄明查

    善分別,是知。非住。

    無嗔…是南傳說法

    我卻認為是慈心

    悲…我認為是無憂

    師兄認為呢?

    只是名詞而已,在觀察時,沒有差異。

    分別這些心,心所名詞,對於執著的人或許有意義,至少能察覺自心生起是為何?

    但是沒有因緣觀照,察覺心亦是無用。

    何以故,法不覺故。

    如同前面故事小女孩,貪心為動力,慈心是過程,利益他人為結果。

    2015-02-16 18:56:02 補充:

    端看師兄目的為何?

    孩子目的在獎狀,能成就有其因緣。

    暫時伏去貪嗔癡,是很好的,但是平時時時刻刻都有貪嗔癡在生起?

    或許是!

    那以目的而言,就需長住禪地。

    如果目的是借定而生慧,那慧才是目的。

    佛教眾生方便,女孩由貪心起行,最後還是利益眾生。

    是禪定?是慧?

    師兄明白,是方便,方便亦非解脫處。

    禪定亦非解脫處,兩者都是利益眾生與增上波羅蜜。

    此善彼不善,即是差別。

    2015-02-17 07:40:56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的回應

    受益良多,

    不才合十讚嘆。

    先感謝版主二蟲師兄,

    再感謝各位先學,

    以此法緣心中歡喜充滿

    祝願自己,身邊親友,周圍眾生,

    過去一切眾生,未來一切眾生。

    能除一切苦,能斷諸無明。

    迴向一切眾生正等正覺無上菩提

  • Lv 6
    6 年前

    感恩師兄慈悲開此好題,若是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深義了解之人對於此題就沒有疑惑,此題亦屬信者恆信,為了不讓他人造口業,末學粗說如下~~~1.如此「祝願」,對方是否能有效果、利益?~~~能~~~。2.理由何在?~~~移動痕跡,肉眼雖看不見但不代表沒有,心(佛。法)力不可思義~~~。神通看不見,能量(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神通只是附屬品,當您達到某個境界時自然明瞭。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以受者而言) 最好是能三業清淨,若不能時,至少要有慚愧心,懺悔心亦可~~~。3.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以施者而言) 戒,定,慧,受持的深淺及當下的存心會影響功力(成果)~~~。4.如此「祝願」,(1)對自己,(2)對方有什麼效果、利益?~~~以聖者而言此句不存在~~~。5.學佛者平時需要去做到「祝願他人」嗎?~~~(普賢菩薩)已說得很明白~~~。6.「祝願他人能成就」於生活起居中要如何做,才是有效果的、利益的?~~~當自身的德行能產生潛移默化,見賢思齊時~~~。祝福大家身體安康,幸福如意。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 ?
    Lv 7
    6 年前

    我一直祝願"isis不要殺人"

    結果........你知道的

    結論.............

    你吃飯時 對方也不會飽

    你修道時 對方也沒修到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九

    若有菩薩 不久修行 六波羅蜜多,未曾供養 無量諸佛,

    不宿植善根,未久發大願,不為善友 之所攝受,

    【未於一切法 善學自相空】

    是諸菩薩 於所緣、事、隨喜迴向、諸善根等、無上菩提 及一切法,

    【猶取其相 而起隨喜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所起 隨喜迴向

    【以取相故 猶顛倒攝】

    2015-02-14 10:16:22 補充:

    kisc ( 實習生 1 級 )

    集 一 切 福 德 經

    【一切諸法 實際無願】 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無行無實 無生無起 無所有。無形無相 亦非無相 無來 無去 無住。

    本性清淨 本性明了 其性常滅。一切諸法 猶如虛空。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若是菩薩 於諸法性 若有少得。則【誑如來應正遍覺】。

    這段看一下就知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七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安住此中 見諸有情 墮顛倒想,

    方便善巧 令得解脫,

    無 佛十力 佛十力想,

    無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四無所畏 乃至 十八佛不共法想;

    2015-02-14 10:20:03 補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九

    若菩薩摩訶薩 無方便善巧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 佛十力 住 想勝解,

    便於 佛十力 作加行;

    若於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住 想勝解,

    便於 四無所畏 乃至 一切相智 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解脫 生老病死 及當來苦。

    2015-02-14 12:45:44 補充:

    其實"經文十二部"是"假設施法"

    本意"要人覺法空" 覺自性作用

    可惜末法沒人說"般若實相法"

    誤會搞大了 將錯就錯就麻煩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一

    如是善現!

    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於 佛十力

    不起作諸行 若有若無 故學,

    應於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亦不起作諸行 若有若無 故學。

    善現!

    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觀 諸法 自相皆空 故學。

    2015-02-14 12:48:45 補充:

    kisc ( 實習生 1 級 )

    集 一 切 福 德 經

    【一切諸法 實際無願】 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無行無實 無生無起 無所有。無形無相 亦非無相 無來 無去 無住。

    本性清淨 本性明了 其性常滅。一切諸法 猶如虛空。如來世尊 如是覺知。

    若是菩薩 於諸法性 若有少得。則【誑如來應正遍覺】。

    k大好心說出 末法【誑如來】的真相

    只可惜 大家有聽沒有到

    奉勸學法要小心...........

    2015-02-14 12:53:03 補充:

    佛藏經 囑累品第十

    我說去來今  諸陰皆空寂

    三世悉平等  猶若如虛空

    所有過去佛  亦說自相空

    未來世諸佛  亦說自相空

    我今出於世  亦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三世無有異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於惡道

    當來世如是  大惡甚可畏

    汝等勤精進  莫見是惡世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