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至於什麼叫做忽然念起 ,為什麼會忽然念起,《起信論》卻沒有說明!! =========================== 何不另外再開題? 此題法宴豐盛 在該一題何防? 走跳江湖 · 2 星期前?
《勝鬘經》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起信論》解釋無明的起源,是因為眾生心性雖然本自 清淨,但從無始以來不能了達一法界。心既與法界不能相應 ,結果就「忽然」而有妄「念起」。
首先感謝星洲,Juinying,光露,安安,無心,殘天大德的回應!
星洲大德點出了,這都是陷入『第一因』的弊處與盲點(麻煩),類此問題在佛教界幾乎不敢碰及,打開經論,從《增支部》:「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卻為客隨煩惱所雜染,而無聞之異生,不能如實解,故我言無聞之異生不修心。」到大乘的《楞嚴經》,《圓覺經》《法寶壇經》《華嚴經》(如有必要,末學會引經據典)等以【心】為本,為標的。
佛的答案是,「法爾如是」或「無記」「聖言量」「難可了知」「此非正問」「迷無因」「性覺必明」「唯證乃知」!法友們如何智擇呢,感恩賜教!
1,殘天:本覺(本覺 不離不出 .. 皆是覺覺異成妄覺 ,此覺覺 .. 覺 色受想行識 真有為法 。習漏法 。)
2,波 : 覺性(不因一切法,理執義,明見虛妄的恆變,得見實恆的常在(自在)。)
3,原本如此..真如之道:自性(既然眾生一切皆由自性流出, 其顯相一切何來高低,智慧無明,順不順理…)
4,走跳江湖:見性(血脈論云:但見本性 不識一字亦得,三藏十二部 皆是閒文字 )
5,LYC3318:真心、本心(達摩師師云:「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
6,以上整理出諸大德的主要「觀點」,共同的特色是萬法的『根源』。
9 個解答
- 6 年前最愛解答
這是因為,在前面就已經訂下一個前提 ~ 心從本以來,自性清淨。
因為,為了堅持 "本自清淨",所以,導致在解釋無明塵染時,
不得不以 "忽然念起" 來帶過。 否則很難前、後融通。
(只有是一心開二門來圓融,但是,一心開二門,則又將陷入更艱難的挑戰。)
這都是陷入第一因的弊處。
第一因,其實是依凡夫智慧推論,所必然遇到的難關。
所以,要研讀此論,必須依正見簡擇。
有些可以參照、有些則要忽略。
路過
如意
(補充)
由於看到題主朋友的補充資料,不禁有些感嘆。
諸友睿智,難道沒有想過,以忽然心不相應,來解釋無明,只是更 "無明" ?
為什麼星洲有這樣的感嘆 ?
1. 忽然念起,其實並沒有解釋因、緣,而直接就跳到 "念起"的果,不是嗎?!
2. 諸友應知,無明是漏、是有為法,不是嗎?! 而漏、有為法,是緣起法。
必然是因、緣聚合而生起。
那麼,忽然念起的因是甚麼? 緣是甚麼? 緣力又是甚麼?
但是,一旦解釋了因、緣;那麼將會是場陷入永無休止的災難,不是嗎?!
以上,還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以下則是又會引出又更難解的問題。
3. 如果忽然念起成立,此時會有肉身嗎? 是色界身嗎? 是無色界身嗎?
"可能" 忽然念起之後的第一站,是在......地獄。 是不是呢?!
不就像是非想非非想處地的眾生,心念出定之後的下場?!
4. 更麻煩的是...行。
無論是福行、非福行、或不動行,忽然念起的無明,是否應該要透過愛、取,才會有行? 如果沒有愛、取,會有行嗎?
5. 接下來,就是十二緣起支的大混戰了。
為什麼? 因為互為因緣,缺一不可。
上面點到無明、愛、取、行;
後面的識、名色,如何融通?
除了證明忽然念起是 "非肉身、非人類" 之外,還能怎麼推演下去?!
6. 十二緣起支,在此可能要重新改寫。
相信許多朋友都有想過這些問題,
也相信很難找到解答。更別說是依理修證,因為修證之道,還是只能回到37道品。
但是,37道品的根源,是四聖諦。
可是....四聖諦的教法,跟這樣的 "忽然念起".....毫無干係。
相信許多具智的朋友一定莞爾不止,是的,就是苦集聖諦。
要嘛,採信苦集聖諦,
否則,就扔掉集聖諦。
不然,只好一心開二門。
的確可能,這正是一心開二門的成因。
若無四聖諦的出現,這一心開二門之說,幾乎可成為這世上萬教之始。
可是,若非不敢違拗集聖諦,又欲涵容四聖諦,何來這一心開二門之論呢?
這真是令人心竭而智窮之題啊。
諸友切勿誤會是星洲調侃這題目、或是這部論、及相關注疏。
只是星洲智擇,最終採信四聖諦而說罷了。
事實上,在勸修的章節內容,有些還是很值得參考的。
以上是路過、看到題主補充,有感而發。
(補充1)20:21
題主所舉的經證,增支部、一集、向與隱覆之品之心雜染、心解脫,(AN1.49~50) 以及彈指品之有聞與無聞 (AN1.51~52)。
其實這裡所指的心,與本題 "無為、本自清淨的心",定義應該不同。
這種心,依然是不離緣起法則。
況且,這裡的心,是在第二觀智階段就會被運用到。
或是在止禪的練習中,無意間 (不正確的作法) 也會在32身至之中被發現。
當然,正確的鍛鍊,則在名法的練習中,多多少少都必然會觸及。
祂是支持生命存續之心流、維持生命存在的力量。
但是,祂卻容易被轉變。 有如向與隱覆之品、心易轉 (AN 1.48) 所說 :
諸比丘!
我不見另有一法容易轉者。諸比丘!
此即是心。諸比丘!心之如何容易轉,極難作比況。
因此, "本自清淨的心",跟上述的心,應該是...不同的。
如果一樣,那問題就更大了。(那將涉及許多大乘的觀點)
上述的心,是凡夫可以探知、證知的。
但是,就算證知了祂,也還離初果有十萬八千里之遙。
以上,是針對增支部一集的補充。
如意
- ?Lv 66 年前
嗯 .. 這題很難唷 ~
簡單來說 : 就是 " 立足點 " 。
而經文上稱為 : 住 。
" 念起 " 即 是 : 立足點上的 " 發覺與計較 " 。
發覺與自己相同的 .. 計較與自己不相同的 ..
發覺與自己相同的 稱為 : 覺同 。
發覺與自己不相同的 稱為 : 覺異 。
而 " 念 " ..
簡單說就是 : 異 ,同, 的搖擺 , 動搖。
而無明的起源 也是清淨無染 。
因為 "明 " .. 而動搖了比較起來。
如此 ~
( 補充 : 藉由補充 回答星洲朋友 " 補充" 的 嘆疑 好了)
1. 忽然念起,其實並沒有解釋因、緣,而直接就跳到 "念起"的果,
不是嗎?!
答 : 因.. 為 : 身 ; 緣 .. 為 : 覺.. " 異 " 。
2. 諸友應知,無明是漏、是有為法,不是嗎?! 而漏、有為法,是緣起法。 必然是因、緣聚合而生起。 那麼,忽然念起的因是甚麼? 緣是甚麼? 緣力又是甚麼?
答 : 因 .. 是 : 妄識分別 ; 緣 .. 為 : 非同而立異。緣力 .. 為 : 相力 。
3. 如果忽然念起成立,此時會有肉身嗎? 是色界身嗎? 是無色界身嗎?
"可能" 忽然念起之後的第一站,是在......地獄。 是不是呢?!
不就像是非想非非想處地的眾生,心念出定之後的下場?!
答 : 念起於身 , 身入十方三界 。
4. 更麻煩的是...行。
無論是福行、非福行、或不動行,忽然念起的無明,是否應該要透過愛、取,才會有行? 如果沒有愛、取,會有行嗎?
答 : 貪 , 癡 , 受 , 無止 , 亦.. 行。
5. 接下來,就是十二緣起支的大混戰了。
為什麼? 因為互為因緣,缺一不可。
上面點到無明、愛、取、行; 後面的識、名色,如何融通?
答 : 戒 , 定 , 慧 。
5. 接下來,就是十二緣起支的大混戰了。 為什麼? 因為互為因緣,
缺一不可。 ... ( 字數中略 ) 何來這一心開二門之論呢? 這真是令人心竭而智窮之題啊。
答 :
37道品的根源,是四聖諦 ; 四聖諦的根源 , 是 觀 : 無常 ;
觀 的根緣是 , 世尊 .. 解脫心。 是為 : 一心兩門 ( 觀與無常) 。
如此 ~
( 補充 ) : 佛的答案是,「法爾如是」或「無記」「聖言量」
「難可了知」「此非正問」「迷無因」「性覺必明」「唯證乃知」!
法友們如何智擇呢 ?
答 ..... ( 難以形容的兩字一義 ) 合覺 。
- 6 年前
問:起信論的論說根本以何為基?
答:此經是本於楞伽經而寫出來的經文。
問:有了楞伽經,為何還要寫一本起信論?
答:此經因緣分說明的很清楚。
此經內容與他經無異,也沒有多說些甚麼,但是為了一般人在未能
通達全貌以前失去信心,故以一個完整的型態概述一下全貌。
簡單說,為了初學菩薩而寫的。
問:此經大義經緯為何?
答:「真如」與「生滅」。
問:真如是體、生滅是用?
答:這是方便說。
這觀念太難懂,可以參閱楞嚴經中,有關真心是有體還是無體的章節。
有體說、無體說皆不是真如,何以故?起妄而說,妄非真如。
真如是不二,不二離言說。
問:此經最重的章節在哪?
答:若是二乘弟子,當置重點在「真如門」及「真如與生滅」的關係。
不該死抱著根塵識,不知長進、不開智慧。
若是大乘弟子,對真如當已無疑,當置重點在生滅門。
此經說到「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這句話點
出來了很多大乘弟子無法寸進功德的原因,一句「棄因
緣」就把生滅門當成邪說,不去用心。
事實上,捨棄了生滅門、真如門也遺失了。
問:此經的「起念」是什?
答:按此經論義,起念後即無明生。
依據楞伽經的解釋:
這是指妄想自性所升起的六因。
分別是執有、攀緣、相續、作、妄、待。
問:為何會「忽然」起念?
答:不該是這樣問。
這句「忽然起念」,同義於「因本無因」。
因是妄出的,故說忽然,不會還有甚麼原因。
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問題出在對因緣法的不深入。
因緣法,分為因法、緣法;緣法又分為內緣法、外緣法。
若能明白因法,就不會問「忽然」,這個因本身就是忽然。
問:真如即是如來藏?
答:這是方便說。先佛方便說,我們不可掛一漏萬的偏執取義。
試問,
如來藏如何解釋「明」?
起念稱見,未起念就不稱見,故,明不是見大。
明並非識,當然也不是識大。
更不可能是五大(地風火水空)了。
既然明不在如來藏七大內,如來藏憑甚麼解釋明?
如來藏如何解釋起妄?
起妄在無明之前,無明在識之前,顯然不能用識大解釋。
而見大,是在起妄之後才有的,故也不能用見大來解釋起妄。
當然更不可能用五大來解釋。
既然起妄不在如來藏七大內,如來藏憑甚麼解釋起妄?
經中之所以用如來藏說真如,是因為明、起妄、如來藏三性中,唯如來藏是
體性說,故說真如體時用如來藏表示同義。
如果真如就是如來藏,那真如就成了無明、無慧了,顯然非義。
建議:版上很多善知識有不同的見解,都值得細細品味參酌,無有對錯。
但對於否定經典的念頭,切不可起,這是嚴重的過失,其因果將會墮入無
慧的境界,對自己的慧根,禍害不淺。
讀經,有相應、不相應,但不可否定經典。
(經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對人的行為,有同意、不同意,但不可否定那個人。
(經云:於眾生有怨心,即是謗佛毀法。)
以上是末學的邊見,共與法會。
- 抹上一些空性的色彩Lv 66 年前
至於什麼叫做忽然念起 ,為什麼會忽然念起,《起信論》卻沒有說明!!
===================================================
因為就是忽然念起!
心所法 對於時間與次第 是不相應行
縱然達滅盡定 也見不到"忽然念起
這是發生在幼兒時期 我執建立時期
在我執建立以前 都是客塵
由於我執的建立才能順利成長
如嬰兒被狼群養大 我執變成狼
回到文名世界 不久便死亡
煩惱即菩提又一鐵證:
沒有我執建立 無法今日成就滅盡定
如來藏性 自性 見性是如此的重要
一句"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道盡了整部般若經 與涅槃經"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淺建==
- KoLv 56 年前
Emptying the Bucket…
Our biggest limitation is our imagination. But there is something so amazing that exists beyond your capacity to imagine. I call it the peace and joy that reside in your heart.
In the realm of the heart, in the realm of this inner beauty,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s indeed divine, not by our making, but by its very nature.
I’m not talking about conjecture. I’m not going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ll I will keep saying is to empty your bucket, and when you do, you will finally make room for answers to come. Because you see, the answers are inside of you.
Where is the understanding in this world? People are more educated now than they’ve ever been. Everybody has their reasons for why things are as they are. But understanding is not about reasons. Understanding is about what you have understood, what you have felt. It’s not about preaching. It’s about reaching and grabbing the answer and realizing, “Yes, now I understand.”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a simple opportunity—if you can see it. How can you see it? Empty your bucket. How do you do that? It’s easy. Just start throwing out all that’s not yours, and I guarantee you the bucket will be very, very empty. Because nothing in that bucket is yours.
In your life, you were told things and you said, “Okay.” Every time you agreed, something was placed in the bucket, again and again. Unfortunately, it has gotten to a point where there’s no room for anything else. It’s full.
Prem Rawat
A Story of Three Parrots…
There is a story of a man who loved parrots and wanted to raise special ones. So he bought three parrot eggs, and as they grew, he taught them music, physics, and mathematical formulas. When they were older, they could recite these formulas and quack Beethoven’s symphony perfectly. But one day the man died, and someone put them in a tree outside. They crawled up the branches, looking around their new home.
Then they saw another parrot and said to him, “We know everything. We can recite this formula and that formula.” The other parrot saw a cat approaching and said, “Do you know how to fly?” “Of course we know how to fly. When pressure is cre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wing, and there is low pressure at the top, we can fly.” He said, “No, not the formula—do you really know how to fly?” “But we know so much, what difference could it make?” “The one thing you don’t know you really do need to know, and because you don’t know that, all you know isn’t going to do you any good.”
Prem Rawat
- 5 年前
為什麼會忽然念起?這裡有答案:http://book.bfnn.org/books/0082.htm#a04 楞嚴經 卷四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 匿名6 年前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的經文是這樣寫的:「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這裏面大家可以看到,「舉心動念」,最主要講這個罪的部分,最主要的來源都是在舉心動念。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仔細看看的話,我們的身口意——身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造作什麼事情,口就是我們嘴巴在說什麼話,意就是我們在動什麼意念——我們的身口意其實都在不停地作業,只是我們未必知道我們自己在作業而已。
詳細,請恭閱:
正覺教團弘揚「如來藏正法」|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0集─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0集
由 正緯老師開示: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系列。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所謂的「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要跟大家談這個最主要是因為,有許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裏面都會起一個疑問: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念佛一聲罪滅河沙,那是不是代表著,念佛我只要念個一聲,然後我把所有的罪業消除了,那是不是就代表了,我們今生所作的這些修行都已經成辦了,並且這一生所有的罪業都消滅了呢?乃至於我們就因此而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呢?正因為有這些質疑,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針對念佛一聲罪滅河沙這件事情的意思來跟大家解釋。
首先,我們看到關於說罪業的一些事情,因為這句話裏面提到的是如河裏面的沙這麼多的罪業,那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有這麼多嗎?好,我們不妨想想看,我們在《華嚴經》裏面曾經有看到 佛有這樣的開示,就是說如果我們所作的惡業,如果真的有所謂的體積或者是形狀來包容這些惡業的話,那麼即使是像十方世界虛空這麼大的空間,也都裝不下我們過去所作的惡業。當然,我們看到了《華嚴經》裏面這樣講的話,心裏面可能仍然會懷疑——爲什麼會這麼多呢?我們接下來再給大家看一下。
我們給大家看的經文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的經文是這樣寫的:「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這裏面大家可以看到,「舉心動念」,最主要講這個罪的部分,最主要的來源都是在舉心動念。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仔細看看的話,我們的身口意——身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造作什麼事情,口就是我們嘴巴在說什麼話,意就是我們在動什麼意念——我們的身口意其實都在不停地作業,只是我們未必知道我們自己在作業而已。
並且從前面的講次裏面,各位觀眾應該都有印象,我們在佛教裏面談的是因緣果報:過去世會形成現在世的業因,並且這些業因會經由現在世所遭遇到的各種境界,加上現在世我們自己的心行決定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不同的果。所以原則上來說,在既定的業因的前提之下,其實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很高的機會可以來改變業因的。可是,正因為說我們每一個人生生世世輪轉過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說,我們因為過去世而帶來了多少的習慣,甚至我們連這一輩子我們自己所養成的習慣都未必能夠完全瞭解。所以可見,我們從過去世到現在世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好的修行的程序的話,我們很難瞭解這些累世以來的習氣,對我們產生了多麼根本而深遠的影響。正因為這些過去世的習氣,所以我們會在過去業因的情況之下,又繼續沿著這些習氣,繼續在上面加上了許多的助緣;所以難怪我們會說,從念頭開始我們就不斷地在造作各式各樣的業,因為這些念頭都是順著過去世所累積的深重的習氣。
比方說,在這個習氣裏面,最重要、最重要會障礙我們解脫的就是所謂的我執的習氣。當然我執的這個習氣,我們在這個講次裏面沒有辦法深入地講解。我們提醒大家,我執的來源是由於我見!如果我們要知道我見的來源的話,那麼最好的建議就是好好的掌握《阿含經》;如果大家對於《阿含經》的文言文有所障礙的話,也可以選擇閱讀 平實導師所寫的《阿含正義》。相信您經過那樣閱讀之後,會對《阿含經》裏面關於我見跟我執的道理就能夠確實的掌握。這樣子你就知道說,爲什麼我剛才講的,我們這一世有許多時候都是順著這樣的習氣來作事情。
那正因為我們順著我見跟我執的習氣,如果再加上我們這一輩子的人生的際遇,可能碰上一些逆緣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往往都會隨著這些外面的環境的起伏,而生起了各式各樣不同的心念;這個心念也很有可能會因為外面的緣是逆緣,所以我們常常會生起了貪瞋癡種種的煩惱;那從這些煩惱呢,甚至進一步的會讓這些業真的會成形。所以,《地藏經》說的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舉心動念無非是罪」,這意思其實不是在恐嚇我們,而是在勉勵我們。因為一個惡念頭——就如同我剛才講的順著過去世所有累積的習慣,那麼我們一個惡念頭就可以跟許許多多的眾生結下了惡緣。各位回去可以自己體會看看,當我們如果抱著惡念的時候,我們跟眾生的互動的時候,也必定是從這個惡的念頭開始出發,然後把對方的所有的言行都往壞的方面去想;這個是我們不用怎麼修行,其實也都可以體會到的境界。如果是真正的修行人的話,其實可以更看得清楚,爲什麼一個惡念會跟許多的眾生結下惡緣。所以,這就是《地藏經》講的「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但是,《地藏經》講的這句話,其實另外一方面來講,也同樣是勉勵大家;因為我們剛才講的是,一個惡念頭會跟許多的眾生結下惡緣,但是同樣的,一個善念頭則可以和無量的眾生結下善緣。比方說我們在佛教裏面談到的持戒,不管是持聲聞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薩們要持的菩薩戒,這個戒持了以後,就相當於是持了戒所含攝的善的念頭;因此持戒之後,是跟無量無數的眾生因為這個清淨的戒而結下善緣,這個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來想說,爲什麼我們講念佛一聲罪滅河沙?因為所謂的河沙,形容的是說我們會牽涉到其中的罪業,我們剛才已經跟大家說了,從一個念頭開始就會跟許許多多的眾生會結下了善緣或是惡緣,就看說我們的念頭;所以,當然在我們說念佛一聲的時候,當我們念佛一聲的時候,自然而然我們的念頭就是所謂的清淨的念。當然我們要講的所謂的念佛一聲,指的一定是誠心的念佛;如果心口不一只是嘴巴唸一唸的話,那就不是我們所謂的念佛了。如果心口如一念佛的時候,自然而然心裏面也必然是清淨的善念,因為就是念佛嘛!所以,當然就會跟眾生結下許多的善緣;並且因為念佛起了善念的關係,所以我們也會讓我們停止接下來可能會造業的念頭,這是念頭跟念頭相續的影響力。換句話說,在念佛的清淨念的當下,如果我們真的誠心念佛的話,那麼在下一個念頭要立即起念來作惡,那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所以,光就我們自己來說,光是念佛,現前念佛的一念,本來就可以讓我們止息了接下來要作惡的念頭。所以,這就是爲什麼說念佛可以減少我們自己造作惡業。那如果再加上說,念佛的念頭當下跟許多的眾生結下善緣,這件事情結合起來看的話,我們應該不難理解,爲什麼我們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因為這個念頭對我們影響實在太大了。
但是除了說,我們除了說關於我們自己修行的本身以及跟眾生的互動這兩個層次,來看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的道理的話,我們還要跟大家多深入看這句話的道理。關於這個道理,我們可以舉佛經裏面有一部經叫作《那先比丘經》。在這個《那先比丘經》裏面,那先是一位比丘,有一位國王他就是針對佛法有質問了那先比丘非常非常多的問題;那先比丘智慧過人,所以往往都能夠用適當的回答讓這個國王信服,乃至於說最後國王完全信服了佛教。在這個裏面,這個國王曾經問了那先比丘說,他說:「你們佛教主張的是說,這個人死的時候,如果快要死的時候,如果念佛的話,那麼死後的話,皆會得生善處。」那國王就說:「我不太相信這樣的話,因為你們同時也說,如果有殺生的話,那死了之後當墮入三惡道裏面;你們原來講的是應該要墮入三惡道裏面,那爲什麼又說臨終的時候念佛,怎麼又能夠得生善處呢?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好,針對國王這個問題,那先比丘就很有方便善巧地告訴這個國王說:「請你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拿這個小石頭放在水上的話,請問這個石頭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沉下去呢?」國王聽了之後說:「當然這個石頭——哪怕是再小的石頭,它會直接沉下去啊!」那先比丘接著說:「如果現在不是小石頭,你現在如果有,比方說有上百顆的大石頭,那你要如何讓這個上百顆的石頭能夠浮起來呢?我們可以把上百顆的石頭放在船上,那這樣子的話,如果那個船夠大的話,請問這個上百顆的大石頭會不會沉沒呢?」這個時候國王說:「當然不會!因為船的關係,所以哪怕是上百顆沉重的石頭船也不會沉沒。」那先比丘就告訴這個國王說:「因為有這個船的原因,有這個船的力量的緣故,所以說哪怕是有上百枚的大石頭,這個船仍然不會沉啊!可是如果沒有船的緣故,哪怕是一顆小石頭就有可能會沉沒了。所以,今天如果眾生造惡的話,如果他是很單純的造惡,沒有任何的佛菩薩的力量的幫忙的話,這個眾生也就是像這個小石頭一樣會直接沒入水中。可是如果說自己有努力,並且經過佛菩薩的加持的話,那就如同有一個大船的力量,哪怕是有百枚的大石頭也能夠承載得起。」所以國王聽了之後就非常的信受。從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理解,所謂的念佛這件事情,除了我們剛才說止息我們自己的惡念以及跟眾生結善緣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力量,那就是佛菩薩的加持。
談到這個加持的話,各位也許會有所質疑:爲什麼佛菩薩會加持呢?我們可以想想看,比方說如果是一個世間的善人,如果是世間的善人,我們有事情去找這個世間的善人幫忙的時候,通常因為他是世間的善人,通常他都會願意幫忙的,這個是我們在世間法裏面就容易體會到有這個好處在。可是今天我們再繼續看看,佛菩薩——凡是任何的一尊佛,祂從久遠劫的修行乃至於最後的成佛,其實在祂整個的修行過程裏面,有很重要的一個力量在支撐,就是佛對於所有一切眾生的悲願。所以比方說像 阿彌陀佛來講,阿彌陀佛久遠劫以前,打算要開始修行的時候就是有發大的悲願,所以到最後祂的成佛,成佛所發的悲願乃至於有四十八個大的悲願;那每一個悲願,其實每一個悲願都貼緊了各式各樣的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悲願是,哪怕是這個造惡業的眾生,只要他造的惡業不至於是最極致的五逆十惡那樣子不可挽回的惡業的話,那麼只要這個眾生在臨終的時候能夠一心地繫念 阿彌陀佛的話,那麼 阿彌陀佛就會盡祂的力量讓這個眾生有機會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裏再跟著 阿彌陀佛一起來修行。
這個我們可以看看,從前面我們講的因緣果報的道理來看,其實這些因緣果報之所以會成就,乃是因為眾生自己自作自受的關係。可是要讓眾生來脫離目前的惡業,可以說目前暫時告別三界裏面的惡業,然後繼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隨著 阿彌陀佛修行,到最後來重罪輕報,這樣子一個事蹟來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說,阿彌陀佛要花的力量有多大,才能夠把眾生從現在的娑婆世界的罪業裏面把他拉拔出來,讓他繼續好好修行。從這裏同樣也看得出,阿彌陀佛不分眾生,哪怕是作惡業的眾生也照樣要度他們,這樣子的悲願有多麼的深,有多強!所以我們剛才說,哪怕是一個世間的善人,當我們誠心誠意請人家幫忙的時候,這個善人通常也都會伸出援手;更何況是佛菩薩從久遠劫以來就是用這樣的悲願在修行的,怎麼可能說我們請佛菩薩幫忙的時候,祂會不幫忙呢?
可是往往也會有人說,雖然說佛菩薩會幫忙,可是我們向佛菩薩請求的時候,怎麼覺得好像沒有立即的效用呢?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來看看,什麼叫作立即的效用呢?我們要問問看,我們心裏面圖的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圖的只是中樂透彩的話,好讓我們賺一大筆錢的話,這種事情要求佛菩薩的話,那麼佛菩薩在看看我們之後,必定也只能夠搖搖頭嘆嘆氣說,這個跟你的法身慧命無關,跟你未來世的福祉也無關啊!你如果現在求這個事情,只是在耗損你的福德,對你現在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佛菩薩基於愛護我們的立場,當然不會去答應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在看說有沒有效的這個事情的時候,其實應該要問說,這件事情——因為佛菩薩最終關心的是每一個眾生將來無量世的福祉,所以如果說這個福祉是跟未來世的福祉有關係的話,佛菩薩就必然會加持。這個在許多學佛人的身上其實都可以驗證的,誠心祈求的結果,往往都會順應著這個人學佛的狀況而得到佛菩薩最適當的加持,這是每一個學佛人都會有所體會的事情。
接下來就是說,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所有的佛菩薩的加持,既然我們說的是加持,所以它的意思必定是我們自己要有相應的努力;不能夠說我們什麼事情都不做,全部都仰賴佛菩薩。所以我們剛才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或者我們講到了說臨終的時候只要一心的繫念 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一些事情只是讓我們知道佛菩薩悲願加持的力量跟心願是多麼的大;可是當我們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深深地記住,所有佛菩薩的加持必定都希望說我們自己也要努力學習。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同樣地也要回過頭來深自檢討:我們除了念佛一聲之外,我們有沒有努力學佛?乃至於說我們是不是能夠行住坐臥都能念佛呢?這樣子才是真正學佛應該要保持的心念。
那所以我們說,並不是單純地念一聲佛號便能消除所有的罪業,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夠消除妄念,不能止息煩惱的話,哪怕我們現在念佛一聲滅了很多的罪,可是我們如果接下來每一天、每一天,都還繼續地讓這個妄念煩惱繼續地佔據我們所有的心思的話,那麼我們仍然會繼續作了許多的罪業出來。所以,並不是念一聲佛號便能夠成辦所有的事情,並不是念一聲佛號便能夠消滅所有的罪業。
那順便我們也給大家說,就是說我們剛才提到的念佛一聲,其實我們一般人往往會覺得說,所謂的念佛必定是跟我們剛才舉的 阿彌陀佛有關係;往往也會有許多人覺得說,念佛就是所謂的淨土法門,念佛就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
好,我們在這裏要給大家提供,依照我們自己對於佛經的理解,對於學佛的心得體驗,我們說念佛法門不是只是一直在唸 阿彌陀佛這個名字,或者一直唸 觀世音菩薩,或者一直唸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而已。也就是說,不是像剛才那樣一直唸名字才叫作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也不是僅指的說往生極樂才是念佛法門。實際上應該要講說,我們如果認真學佛、積極學佛的話,那麼佛法裏面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每一個法門其實都沒有離開念佛的;因為每一個法門其實都是 佛的開示教導,我們都是跟著 佛的開示教導來一步一步地學習。並且,我們如果深刻的瞭解剛才我們說的 佛菩薩的加持力量的話,我們不管是在學每一個法門,其實心裏面都是要常常念著佛陀,或者念著 阿彌陀佛,或者念著 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說,八萬四千法門其實每一個門都不離念佛,這個才是所謂的念佛法門真正的意思。那至於持名呢,就不斷地稱誦佛菩薩的名號,乃至於說要往生極樂,那是念佛法門裏面的所謂的彌陀門。
好,那接下來講到這裏,我們就給大家作一個總結:我們說罪如河沙是不是真的呢?是真的,因為從念頭開始我們就成就了無量的業。那麼念佛會不會有不可思議的滅掉罪如河沙呢?會的,因為我們剛才已經跟大家詳細分析了道理了。希望大家要對這個方面具有十足的信心。
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裏。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2015年10月開課報名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資料來源: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 lycLv 66 年前
起信論》云:「生滅因緣者,為諸眾生依心意識轉,此義云何?以依阿賴耶識有無明不覺,能起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說明為意。」(隨意提示該書中一段)
這不是「忽然念起」的原因嗎?沒有說明嗎?
看不懂沒關係!請看《起信論講記》就好。還有看不懂時,就是尚未開悟的關係。追求開悟就好。
「觀嚴」與「星洲」同墮「無第一因、第一義」邪見,所說無非自意邪思邪想,不足為取。
《增支部》所說,與《勝鬘經》揭示,完全如實說。因為只要實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真心、本清淨心,就能現行觀察而自然確定如是觀行結果。
沒有大乘法正知見的人,偏不信佛法唯證乃知,就永遠不可能理解佛法任何真實義的。
有智、有福德的法友,就能尋求真善知識予以追隨修學,就有機緣漸通達佛法; 反之,無智無福者就再再不忍真善知識的如來正法開示,乃至一再謗毀,自斷真善知識緣,何能妄想識得佛正法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