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學佛前,以為「三教合一」、「五教同源」是一貫道是主張,如果仔細探本溯源,原來中國佛教的高僧亦有提倡「三教合一」者,請教各位前賢大德,如何抉擇?
唐僧宗密的《華嚴原人論》:然孔老釋迦皆是至聖,隨時應物,設教殊途,內外相資,共利群庶。
宋朝智圓大師《三笑圖贊並序》:夫三教者,本同而末異,其於訓民治世,豈不共為表裡?
以上!唐僧宗密的《華嚴原人論》是中國佛教史上,提倡三教合一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但是,宗密的三教合一,明確地以佛教作為「合一」的歸趣,而儒與道在那裡充其量只是個鋪墊,它們都是佛教的一個階段,是佛教發展過程中一個較低的層次,這也許與李唐時期佛教之隆盛有關!!
宋朝智圓大師不僅倡佛儒交融,而且明確地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智圓曾對東晉盧山慧遠送晉帝、桓玄「以虎溪為界,而送道士陸修靜、儒者陶淵明"則過之矣」,大表感嘆,並作贊曰:釋道儒宗,其皆本融,守株則塞,忘筌乃通。莫逆之交,其惟三公,厥服雖異,厥心惟同。見大忘小,過溪有蹤,相顧而笑,樂在其中。
有一日,頭頂道冠、身披僧衲、腳靸儒履朝見梁武帝,梁武帝見其裝扮即問曰:『你是僧人耶?』傅大士即以手指著道冠,梁武帝又問曰:『你是道士耶?』傅大士又以手指著靸履,梁武帝再問曰:『你是俗人耶?』傅大士復以手指僧衲,遂出。
佛印禪師首贊詩曰:道冠儒履釋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忘卻兜率天上路,雙林癡坐待龍華。
18 個解答
- charlieLv 75 年前最愛解答
任何一個外來文化要在一個不同文化中生存,發揚,茁壯..
都需要與當地的文化作結合....因為這樣是存在的基本要素!!
釋迦佛所教導的佛法...在印度或外傳到世界各國也不例外..
所以不同國家地域的修持或傳法者...都會依當地的強勢文化而有[[方便]]的變化產生.
當然這也會有副作用....例如,因此造成..佛法在印度,最後被印度教所吞沒!!
中國本是文化古國...故在中國傳法更是如此!! 但無論是何種方便的變化...都只是佛法大樹的[枝葉]...
[三教合ㄧ];[五教同源]...亦如是!! 所以如何抉擇並不重要.
重點是..最後還是要引導到大樹的根源!! 不能以[方便引進門]後就永遠停在方便的異地文化中.
方便法容易讓當地眾生[信仰].容易在知識中清談流傳..眾生都終將成佛.多令人快樂的未來.自然受人歡迎!!
所以在中國..[禪貧密富]..沒有辦超渡,懺悔法會 點燈祝福...佛寺就容易荒廢!
參加法會,捐款支持..清掃佛寺 造佛像建塔寺..就能消千百億業障..簡易方便,何樂不為!!
研習含有當地文化的方便經典,容易聚眾容易了解...故研讀根本佛法經典要義的佛子自然少..
短期禪修課程.以淨心號召參加人員多.. 長期禪修精進要開展緣起無我般若的課程...自然乏人問津!
更何況有心要引導到釋迦佛所教導的根本修持方法[四聖諦]上....更是難上加難!!
就是因為.方便法已經深植人心...離開方便法就沒有佛法...所以佛法在印度已經滅亡.
在中國...佛法修持也因此而離[正道]愈來愈遠!!
如何抉擇???
佛法在中國已經非常興盛....不應為生存而推薦方便佛法..
當回歸正道的修持...經法就是禪法,而不是舉辦方便法會或清談經文哲理!.
需要難行而行....否則體証緣起正法將不復存在於此世間中!!
以上個人認知 僅供參考!
- ?Lv 65 年前
我想這是取世俗的一種方便,那麼,在佛教正見的基礎來說
有「世間正見」及「出世間正見」二種,而就開始學習而言
世間正見會符合當時時代的善、惡普世價值觀念來談
所以,基本上是很容易用方便的方法將其它的論述加諸在世俗的範本中
因為世俗的並非究竟,只要能善知因果、了解善惡就好了,什麼說法並不重要
不過到了究竟,其它的論點並無解脫生死的圓融修法
有了這樣子的概念,所以並不會有所謂抉擇的問題。
- 僑東Lv 75 年前
如是我知:
舉例如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一、國小:(農工商)(各安天命、受業報)
1.一年級:學校畢業,社會新鮮人。
2.二年級:工作穩定,經濟獨立。
3.三年級:成家立業,養育子女。
4.四年級:事業發展,起伏成敗。
5.五年級:發達富戶,事業有成。
6.六年級:兒孫圍繞,安養送終。
──(三惡趣)──
.............................................................................
──(三善道)──
二、國中:(士、軍公教職人員)(儒教、禮義廉恥)
1.一年級:士人學禮守法,盡忠角色本分。(理直氣壯、敢做敢當)
2.二年級:君子知命不爭,不怨天不尤人。(心安理得、無愧於人)
3.三年級:仁者恕他不害,大德施恩無求。(忍辱不報、心平氣和)
三、高中:(仙、天人、鬼神)(道教、婆羅門)
1.一年級:行者持戒修福,報生欲界鬼神。
2.二年級:斷欲清淨無求,報生色界天人。
3.三年級:證四禪心解脫,五通自在仙人。
──(凡)──
..................................................................
──(聖)──
四、大學:(佛教、聲聞乘)
1.一年級:斷身見戒取疑,入聖位須陀洹。
2.二年級:薄貪欲瞋恨心,一來果斯陀洹。
3.三年級:斷欲界色界愛,不還果阿那含。
4.四年級:斷盡三界貪愛,小乘極果阿羅漢。(色、受、想陰滅)
五、碩士:(佛教、大乘)
學般若,解空義,降伏其心;生滅心滅,頓證法身。(行陰滅)
六、博士:(佛教、最上乘)
學見性,了自性,法界無我;無明頓斷,無上正覺。(識陰滅)
................................................................................................
儒、道、釋三教,相輔相成,援引眾生,皆當成佛!但以福德因緣故,無量劫中,生生死死,進進退退;絕非三教有所偏廢,獨鍾有緣。譬如,藥貴對治,理要契根,三教之藥,各有療效;善用則治,誤用則害,不明此義,迷途難出!
- ?Lv 65 年前
中國佛教的高僧亦有提倡「三教合一」者,
請教各位前賢大德,如何抉擇?
======
答 : 知.. 不足者取。知.. 無明者愚。
譬如 :
「三教合一」.. 一合三教者, 可稱佛智正見 ?
「五教同源」.. 同源五教者 , 無明凡夫亦聖者,貪恚痴昧亦智體 ,
此同源可謂 如來 ?
是心非心 ~
- 橙Lv 65 年前
版主大德法安,
此題目與~學法首部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末學隨喜讚歎,感恩。
~學法首部曲~此處的(法字)不單單只是只有指某一個教而已。
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來的困難,重點在檢視二字,祂可拆穿
言行不ㄧ者。
在~學法首部曲~裡要先了解自己清醒的歲月有多少,以壽命七十歲
來說,清醒的歲月只有三十年,而三十年當中只有十五年有智慧或
許還更少也有可能,所以呢?,在~學法首部曲~裡若心中有存在
(真。偽),(大。小),(高。低),(貪,執著)等就絕對進不了
首部曲的門檻,更別說在~學法首部曲~裡要先學的有什麼???。
以上末學愚見僅參考,感恩您。
祝安康喜樂,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 匿名5 年前
都一樣是做生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後抉擇都是一樣
- 5 年前
個人以為佛、道、儒本一家,學員今生修行的因緣不同而已。 過去累世以來如果三個都分別在不同的世代修過,今世對這三門則不會感到陌生與排斥。
今生若欲從中選擇最合適自己修持的法門,則如同樓上大德所言,您此生的修行目的為何? (目地不用想得太複雜,樓上"如是我知"大德的分析表,蠻值得參考的)
當然選擇法門方面,還有一個非人力因素可左右的,就是遇緣不同。 仔細觀察回想自己從小到此時,與佛、道、儒哪一位先學、神明、佛菩薩最有因緣,也最想親近。 找最有因緣的去接觸,往往能事半功倍。
以個人修行十多年經驗,佛(淨土法門)與道(代言菩薩)一起修並沒有障礙,而儒家學說(五常五倫)是做人基礎。 以佛養道,培養清淨; 以道弘佛,利益眾生。 以下個人修行部落格,可參考交流,阿彌陀佛!
http://blog.xuite.net/lindahung7/lotus
真玲的修行日誌 @ 一心念佛 求生淨土 濟世勸善 廣度眾生
- ?Lv 65 年前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並無礙
~如一個人看他人難過(生起安慰他~慈心)
~問他為何如何難過想幫他(生起想幫他~悲心)
~幫他把問題解決他開心笶了(生起給樂~喜心)
~最後問題都好了事去不留不掛心(生起無礙~捨此掛心事~捨心)
看善人在做事可以見到~慈心悲心喜心捨心~~見不到他有一個"我心"
所以~(慈悲喜捨)=無我心=世間法=出世間法=諸法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