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
Lv 7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

出自憨山大師 費閒歌

請教法友

應該 如何作 才是正確呢?

各有各的法門,請自詳述,切勿詆毀是幸!

阿彌陀佛

合十

更新:

版頭之

日誦萬卷也徒然。

未很清楚,請見諒!

更新 2:

是否請

michael 大德 就以下內容,再以白話一些,多作闡釋。以利大眾!

就如古德所說:「聖人制教名法

納法成業名體,依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相」

謝謝!

更新 3:

2015-07-18 18:17:27 補充

「聖人制教名法,納法成業名體,依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相」

這四句話係來自於資持記,大概的意思是:

聖人依其經驗和智慧集結成教,我們稱之為法(讀、頌經典)

而這法,我們要去領略、受持而成為我們的善的業性,這稱為我們的體(了解經義)

我們的身、口、意依這樣的業性而行,也就是護持聖制教的善法(行善法、菩薩道)

那麼,我們在別人看起來便有威儀之相(智慧德相顯現)

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和憨山大師的費閒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

感謝 michael 大德 的補充詳說!功德無量!隨喜讚歎!

10 個解答

評分
  • ?
    Lv 6
    6 年前
    最愛解答

    賈師兄法安: 一般有德的師父,都能針對不同根機的修者而有不同的教法在理解義理根基較差或年歲很大才學佛者,一般多以誦經、念佛為主但在這個法門上也有其究竟的義理,也就是「制心一處,心性清淨」所以誦經,這個動作很簡單,但是,您有没有精進在制心一處使心清淨?没有精進,便像德師所說您「閒」在那兒了,口在誦經,心在打妄想。 而,有理解經義的同修們,都以法食為樂,樂在其中,而忘了除了解了經義,尚應致力於六度萬行,就如古德所說:「聖人制教名法納法成業名體,依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相」,懂了,要去做才是否則,和佛陀所說的箭傷人喻,没什麼不同,有人被箭射傷了,不趕快救治,卻只忙著研究箭的材質、做法⋯⋯等等,也是徒浪費生命。所以,壇經也說道:「讀得諸經論,不過知解之徒」,知而不行,理、事不得圓融也。 所以,德師所言,應是包括了所有法門和不同根機的修者,而提出的共同性的缺點。

    2015-07-18 18:17:27 補充:

    「聖人制教名法,納法成業名體,依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相」

    這四句話係來自於資持記,大概的意思是:

    聖人依其經驗和智慧集結成教,我們稱之為法(讀、頌經典)

    而這法,我們要去領略、受持而成為我們的善的業性,這稱為我們的體(了解經義)

    我們的身、口、意依這樣的業性而行,也就是護持聖制教的善法(行善法、菩薩道)

    那麼,我們在別人看起來便有威儀之相(智慧德相顯現)

    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和憨山大師的費閒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 匿名
    6 年前

    這裡有一個天生陰陽眼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UWKszN7Zk

  • 6 年前

    您好:

    您有任何問題、各種疑難雜症,可到這個網站詢問(http://www.xn--z4q75q4na35ea312o13g.tw/)

    ,都是免費的,這個網站是真的有能力可以幫助您解決問題,您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問題,

    或許這個網站可以得到您要的答案。

  • 僑東
    Lv 7
    6 年前

    所見如是

    1. 心不定,難解經義;誦經能令心粗定,久誦成習,略知梗概 !

    2. 義不解,難肯踐履;解義能堅定行履,工夫綿密,果報成現 !

    3. 能解經,不能依行;智已現福德未熟,當修布施,累積資糧 !

    4. 自說解,不肯依行;大妄語自欺欺人,以誤當悟,自誤誤他 !

    5. 如何作,才是正確 ? 各有因緣難勉強,自度為先,隨緣度他 !

  • 如實行、如實受用

    =====

    讚歎活言軟語法友

    佛法能在平常生活中運用的上

    確實是可以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問題與困難、度越痛苦與煩惱

    懂了,要去做才是

    =====

    讚歎michael法友

    佛法能在平常生活中運用的上

    確實是可以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問題與困難、度越痛苦與煩惱

    2015-07-18 09:50:59 補充:

    各有各的法門

    =====

    煩惱是不分法門、種族、性別、國別、南北、東西、老少、貧富、貴賤

    在現實的人生生活中,誰有煩惱與困難?

    就可以來找佛門,修學佛法

    依循佛法的智慧,度越生命過程中,種種的煩惱與困難。

    2015-07-18 10:01:46 補充:

    日誦萬卷也徒然

    =====

    這句話非常的實在與貼切

    修學佛法

    若無法在現實生活上運用的上,是徒然的。

    若無法真正的止息煩惱與痛苦的,是徒然的。

    讚歎憨山大師

  • 匿名
    6 年前

    《佛藏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卷上

    念佛品第二

    「隨順念佛名為念處。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 6 年前

    個人愚見如下:

    憨山大師《費閒歌》概舉十個浪費時間的修行形態。略分三種:

    1.染塵自穢:不斷塵勞,雜念不除,意不虔誠。

    2.假象招牌:不肯修行,口誦不解,不下工夫,心口不一。

    3.貢高我慢:信願全無,不遇明師,侮慢師尊。

    由上列舉,可自行檢討有那幾項是自己的毛病,則可加以修正。

    PS.今尚屬太平,順境修行,常以「豁達空,當作勝妙,若認此空,則起大邪見,撥無因果,此中最險」。

    其應仗善知識指撥方能解脫此險境。

    是故,就後學淺知愚見是,想要擺脫浪費時間的修行,

    首要,是先遇明師,提起信願。

    而後,依善知識教誨一步步修正了義。

  • Lv 7
    6 年前

    戒-定-慧

    僧-法-佛

    這是現在修佛的教法. 看前幾天如如不動的回答, 和今天的回答.

    從實物的我, 經由介面, 到真實的我.

    因為未入道一切都是假, 因此取僧需戒以仿真. 但實際了解只是莫汙染.

    定取法是介面, 所以是過度, 連結實物與真體. 所以不依空終究難入道.

    人其實是三合一, 實物顯像於外, 法行於內可通於外, 佛布於內外. 如此而已.

    但因範圍廣大, 境化萬千, 故取慧以破境.

    皈依是框架, 以型塑取戒, 仿佛以求成佛. 如同前幾年價甚高的方型西瓜一樣. 都四四方方, 這是你們認知的修佛法. 但西瓜不型塑還是西瓜, 反而隨順自然.

    資料來源: 修悟所得
  • 怡馨
    Lv 7
    6 年前

    1並非嫌棄現代文明改造的這個天地......

    而是多一點智慧.............別白費力氣...

    畢竟原來的天地還是原來的天地。

  • 匿名
    6 年前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後學淺見:

    誦經不只是念誦經文而已,而是要心而思惟意理,知而解,解而行,如實行、如實受用,才不徒懸空談之弊端,方能了達諸佛妙理。

    若不依解起行,縱使日誦萬卷經書,終歸也是徒勞無功的。

    合十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