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得此智即是,無生法忍
有關於「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得此智即是,無生法忍」此句。
請問諸大善知識
只要「知法」,就算「得此智」?還是尚需要什麼東東。
換言之,「了知」,是不是就等同「證得」?
若有差別,請問其主要差別之處。若能更詳細,當然更好。
--------
ps.
1.以上是後學對於能斷「思惑」者,是否就能兼斷「事惑」之疑問,
進而延申是,可以單憑斷「思惑」就能解脫嗎?
(意味不必修斷「事惑」,只要單憑斷「思惑」就能解脫?)
例如:明知此是生滅,但卻貪愛其中,這是「思惑」還是「事惑」?
2.緣於佔用另題「請問什麼是菩薩的無生法忍呢?」之意見空間,自覺不妥,改由發問。若之前有回應大德,請見諒,並敬請撥冗於本題回答。
-------
是後學語焉不詳,沒有作好功課。
後學的定義是「理惑」是對理性(法理)的迷惑;「事惑」是對事相(根塵識)的迷惑。(佛學常見辭匯)
另種二惑,是思惑、見惑。
六根本煩惱:
思惑→即五鈍使的貪、嗔、痴、慢、疑五種思惑煩惱。
見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見惑煩惱。
佛法修行中的解脫道,透過 [[ 斷我見 ]]及 [[ 斷我執 ]] 的方法,達到解脫生死的涅槃境界,而取證阿羅漢果。
-----------
感謝 諸大善知識 不厭其煩的指導與斧正
此題,後學重點是放在
1.「了知」,是否等同「證得」?
2.若有差別,請問其主要差別之處。
而今法緣已足,
自選貼近本題之回答有:走跳江湖、波、michael、靜修等四位大善知識之回答,交付投票。
未能選入回答者,乃後學習氣尚深所致,惠請見諒。
並預訂於1/26下午3點以後交付投票。
再次感謝 回答者、意見者諸大善知識的指導與斧正,及解答贈點者無私贈點。
--------------
31 個解答
- 波Lv 66 年前最愛解答
師兄安 :
知道,未必做得到。為何 ? 不了。[知]既已知,又來個[了知],入實於心性的法,已非法,而是心行。也就是 - - 心入萬法,法法皆心。
[理]是明擺著,可是行事時,是事依理,還是理依事。舉個例 : 於法,不近女色。可是 ,遇急難時,依法還是依事?
知[法本無性不自生]。還須要能捨法取性。如依止在不自生法,還是住法。是法不自生,非法不生。能於法中不住法直取其義,即不為法所窒箍。
[思]還需能應於[事],理法於行事中若能暢行無礙,才能是實了的明證。法無定法,法隨事顯,依事顯法。法不自生,依心而生。而心也不自生法,緣於事相啟生。所以 ! 心生法,實生不妄。而相法因緣生,生滅無常的妄顯,又無斷生滅,顯法常生實現。
法無生,無可住著。隨心生法,隨事用法,無著無住顯智現慧。行事見相明辨無礙,菩薩遂行萬法。
後學愚見。
2015-01-24 11:35:08 補充:
[後學的定義是「理惑」是對理性(法理)的迷惑;「事惑」是對事相(根塵識)的迷惑。
[思惑→即五鈍使的貪、嗔、痴、慢、疑五種思惑煩惱。][
[見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見惑煩惱。]
師兄是否發現 - - [理惑]也就在[思惑]。而[見惑]不就在事上琢磨的[事惑]。
[[ 斷我見 ]及 [ 斷我執 ]] - - [我]與[見],此[見]為我?無我?而[我]俱見?不俱見?後學所見 - - 見無我,但是 ! 我俱見。一如 - - 法無性,性生法。若 ! 我有見,即是成見的定相。但是 ! 我性並無定相及成法可見生。若有 ! 即無別法可生現,諸相得現見。
2015-01-24 12:10:04 補充:
執見即如成見定相。執一忘全。我見斷則執也斷。所執在見,理見的著住。此一著住影響著事見的理解。也就是 - - 心念左右著身行。因此 ! 理事與思見是相對的,又是一體相融的成法。
曾經與一位師兄談及[學修]。後學以為 ! 學的當中,總是聽法受課。如果可以 ! 最好能隨事一師。法理可說的是一般法則,入到細微處便見分歧。為何 ! 因個人業障與習見的分別差異。隨師能得見師行,覺受師的微行思心。隨緣生法,隨緣說法。明師 ! 契心合緣,即能引您入門,上路。此一契心者能印您心。投合法緣即得機授。這 ! 正是師兄所需。旁言無益。
理與思在法受。事與見在心覺。兩端合一是為[證]。
- 段王爺Lv 76 年前
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得此智即是,無生法忍.
知"法無自性"
僻如 牛頓運動定律 這定律是牛頓發現 但並不是牛頓創造
望 二虫細細品味 當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
"無生法"忍
忍 是初步的智慧 尚未親自證悟 都叫忍 或忍智
牛頓運動定律 學過的人 深信不疑 那叫忍
等到親自實驗去驗證 之後 如實知 的叫智慧
而"無生法" 是涅槃法
涅槃 是 不再生與死
從生死中解脫的法 教無生法
- 6 年前
惑的意思是疑惑困惑
思惑就是對於思想思考的疑惑困惑
例如某人對汽車有疑惑 要消除疑惑最正確的作法
就是徹底了解汽車
當徹底了解汽車後就可以說此人斷了對汽車的疑惑
那麼要斷思惑就是要從徹底了解思想作起
任何的思想不管是對是錯是正是邪都不重要
因為要了解的是思想本身
水之所以渾濁是因為水中的物質造成的
水一直都是清澈的
修習觀照功夫也是一樣
無法如實觀照的原因與觀照本身無關
原因出自於被觀照物
觀照本身沒有次第 次第的對象是被觀照物
針對被觀照物而建立的應該就是所謂的八正道吧
- 6 年前
因為經典中,確實沒有這兩種法的分別。
覆:善哉!
那為何有兩種法的分別?
那就是後世弟子搞怪,把一乘法分為二了。
但是,事實上,
喬達摩太子,證悟成為 佛陀;
阿難達尊者,證悟成為阿羅漢,
此二聖,其智慧深度,決不一樣。
覆:佛陀與阿羅漢的證量無有差別,其智慧也無法分孰勝、孰劣。
佛陀與阿羅漢的唯一差別
就是佛陀無師自覺因緣法、緣生法
而阿羅漢是聞法而覺見因緣法、緣生法
在印度的傳統,佛陀只能一個,那就是導師,其餘弟子最多只稱為阿羅漢。
其用意是尊敬,不與導師齊同同樣稱號而已。
其實佛陀就是阿羅漢,阿羅漢就是佛陀,沒有差別。
2015-01-25 00:28:15 補充:
經證: 雜阿含498經 、或SN.47.12 (舍利弗相應。弟子記說)
此南北共傳的經篇不符合因緣法、緣生法,擱置不予參考。
說明一:此句經文『過去、未來、今現在佛』
與《雜阿含》296經、相應部12相應20經相違背衝突
說明二:緣起的諸法,無法比較孰勝孰劣或等。(智慧亦是)
說明三:若言誰的智慧較為深廣或勝等劣之見,則是我慢。
2015-01-25 00:28:48 補充:
就以朋友所說~佛陀無師自覺,就可以看得出來 :
1.佛陀能自己覺悟,其智慧深廣程度會亞於、或等同任一位阿羅漢嗎?
覆:此說不僅不合世間邏輯思惟,亦不符合緣起法則。
一、就以世間邏輯思惟而論
無師能自己覺悟這件事,並不代表智慧就是較為深廣。
若自己覺悟或先發現某某事就是代表智慧較為深廣
那麼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那智慧就比愛因斯坦較為深廣嗎?
微積分學是牛頓和萊布尼茲他們兩人手中發展出來的
那麼此二人的智慧就比其他數學家的智慧就較為深廣嗎?
哥白尼提出地球是繞著太陽轉
那麼哥白尼的智慧就比其他天文學家智慧較為深廣嗎?
2015-01-25 00:29:46 補充:
佛陀發現十二因緣法的集與滅,如實知五陰的集與滅。
不代表就比聞法聽法覺法證果的阿羅漢的智慧較為深廣或淺薄
二、不符合緣起法則
因為緣起法無法比較孰勝、等、劣。
2015-01-25 00:31:01 補充:
星洲再行舉證
歡迎星洲朋友繼續舉證
以因緣法、緣生法的正智善見
即能查覺何經篇、何經句是後世增新的教說而予以擱置不參考
對於星洲朋友作答的16題
除了第2題之外,其餘15題皆為正解。
針對第2題,current再提問一題,星洲朋友隨意作答。
就current這則意見(077)
對所有見到的所有法友而言
所有法友的對於這則意見
而生起的情緒與感受
會有可能(或機會)完全相同嗎?
一、絕不可能
二、有點可能
三、不太可能
四、有可能,但機率非常的低。
作不作答,隨星洲朋友,沒有勉強也沒有期盼。
2015-01-26 03:36:20 補充:
朋友是否可以舉證,證明阿羅漢的所有智慧與 佛陀無別無二呢?
《雜阿含》75經
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
……
……
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1. 世間解,請舉證阿羅漢能堪稱此號。
覆:世間解的稱號是後世增新
解說:佛陀對於世間的所有學問,是沒有辨法一一解決與處理的,佛陀對於世間上所有的事,不會完全知道,也不會完全皆會,佛陀所知道的是,世間所有的一切是因緣生,而這點阿羅漢也知道世間所有的一切是因緣生。
2015-01-26 03:36:49 補充:
舉例:
一、某甲要種田種菜,是求問農夫?還是請教佛陀?
二、某乙將本求利要經商賺錢,是求問富商?還是佛陀?
三、某丙要學木雕藝術,是找佛陀學?還是找木雕師父學?
四、某丁要學溺水救生技巧,是找救生教練學?還是佛陀呢?
五、某戊立志要當名廚,是找大廚為師?還是佛陀呢?
六、佛陀知道地球繞太陽嗎?佛陀懂得微積分嗎?會幫產婦接生嗎?某比丘身體生病了,是找佛陀醫治?還是找大夫醫治呢?城堡要做大城門,是找工匠還是找佛陀?
2015-01-26 03:38:49 補充:
教導農夫、商人、工匠、教練、眾生…於生活中能息苦並利他
這是佛陀的長處,其座下的聲聞弟子也做同樣的事。
但各行各業的領域、專長及知識
佛陀與聲聞弟子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的
不會證得息苦解脫之道,就變成全知全能的神。
把佛陀神格化,變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這是眾生想要的佛陀
而不是佛陀的原貌
2015-01-26 03:40:29 補充:
2.無上調御者,是否也請舉證 哪一位阿羅漢的智慧能得授此號?
覆:這也是後世的增新
因為不符合實際的現狀
說明:
若是指自我調御斷除三毒,其阿羅漢亦如是。
若是指調御有情眾生,那也有眾生是佛陀無法調御的,若言無上…那該當人人皆可調御,怎還有提婆達多的背叛行為?
經載也有眾生是佛陀無法調御的,反倒是佛陀的弟子出面教化而調御成功,佛陀無法調御的眾生,而弟子欲做到,那該是誰是無上調御者呢!
2015-01-26 03:41:22 補充:
3. 阿羅漢的悲智,也同於如來大悲之智 ? 是否能請舉證?
覆:佛陀與阿羅漢皆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不會佛陀成就的名為大慈悲喜捨,而阿羅漢成就的名為小慈悲喜捨,無量就無量,不會有大量大悲或小量小悲之分,也不會有無量大悲與有量小悲之別。
4. 朋友應該不否認 佛陀俱備神變智吧?
佛陀不是宗教家,也不是魔術師,佛陀跟我們一樣,走路不會離地三寸,也不會穿牆入水。
佛陀是一個導師,自證解脫息苦,也把解脫息苦之道,分享給眾生,如此而已。
2015-01-26 03:41:37 補充:
5.制戒,為何 唯有佛陀才能制戒? 是因為智慧無上? 還是尊重導師而已?阿羅漢為何沒有制戒?
覆:確實只有佛陀才能制戒嗎?那為何各個部派傳承的律典,多多少少都有部份差異,其中還有互相衝突抵觸的!
佛陀唯說一乘菩提道,是誰把菩提道分為解脫道與菩薩道,有尊重釋尊導師嗎?把菩提道一分為二的後世弟子,智慧更無上嗎?星洲朋友是修習誰的法?是釋尊導師的一乘菩提道!還是把菩提道一分為二的後世弟子!
2015-01-26 03:41:55 補充:
6. 請隨意、舉證朋友所認同的經典,證明 阿羅漢聖者在各方面的世、出世間的智慧都等同 佛陀即可。
覆:不管世、出世間的智慧,都是無法比較孰勝、孰等、孰劣的。
舉例:
一人溺水,當場誰有辦法救起,誰就有智慧(此人不一定是佛陀)
現場起火,當場誰有辦法滅火救人就有智慧(此人不一定是佛陀)
誰在沙漠找到水源供大家喝水解渴就有智慧(此人不一定是佛陀)
智慧的顯現,要看當時的因緣如何!
而不是空說有無上智慧,結果連baby哭鬧都不會處理與解決。
(當前誰能幫baby換尿布餵奶而讓哭鬧止息…那才有智慧可言)
2015-01-26 03:42:13 補充:
第二,會有可能(或機會)完全相同嗎?
星洲回答 ~ 有可能,但機率非常的低..云云。
這意思是...若Current與殘天2位朋友若都為漏盡者,那就有可能相同。
這種可能,不敢排除,只是種種跡兆看來,又不具漏盡者的特徵。
所以說~ "機率極微"。
理解嗎?! Current 朋友。
覆:正解是不可能,完全沒有機率會相同。
說明:緣起的諸法,不會有二法會是一樣相同的。
為何不會相同呢?>>>>>>>>因為緣生法無常
2015-01-26 03:45:44 補充:
但當朋友要判準經典,要非常小心。
覆:大念處經,即是部派佛教時期的後世學人整理出來的。
星洲朋友只要有詳讀相應部、雜阿含經
即會很容易看出來,太多皆不符合經教說法。
基本上,依靠個人理解,可能還不夠。
可能要對律、五部尼柯耶多研究;
覆:佛法在相應部、雜阿含經(七事相應教)
此外,對於止觀,更要下功夫。
可知朋友對於 "止" 的見解,基本上,會讓朋友大幅降低對經典的理解能力。
覆:「止」不是重點,止只是方便攝心念住,還得轉念到觀四念處的集與滅,才是如來的禪法。
- 6 年前
得此智即是,無生法忍。
個人的看法是;親證才算是成就無生法忍。
若依文字、對照、推演、思考等方式推比而理解者,則是甚麼也不算。
就比如:
學人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知道歸知道,但仍是三毒熾盛的凡夫。
另外,
可以單憑斷「思惑」就能解脫嗎?
換個方式說;
若能到達貪嗔癡永熄不再生起,算不算解脫呢? 當然算。
比較可惜的是,
現今,北傳的法,大都闡述觀念為多,實修次第之法比較少人弘揚。
否則,對於佛法的諸多見解,相信很容易銷融。
2015-01-24 00:20:34 補充:
意見029,Current朋友的論點,
佛法只有一乘法、一乘菩提道,沒有分解脫道與菩薩道。
並不能說錯,因為經典中,確實沒有這兩種法的分別。
但是,事實上,
喬達摩太子,證悟成為 佛陀;
阿難達尊者,證悟成為阿羅漢,
此二聖,其智慧深度,決不一樣。
既然智慧深度不同,修行方式是否完全相同? 應該稍有不同。
因此,無生法忍的出現,是很合理的推斷。
雖然傳承不同,
但不宜只依自己的傳承,而完全推翻其他傳承的說法。
這一點,須要個人、諸有多加自勉。
2015-01-24 20:11:45 補充:
意見066,Current朋友,
雖然 佛陀與阿羅漢都證悟涅槃、其解脫的證量是相同的,但智慧的深廣...確實有差異。
就以朋友所說~佛陀無師自覺,就可以看得出來 :
1. 佛陀能自己覺悟,其智慧深廣程度會亞於、或等同任一位阿羅漢嗎?
經證: 雜阿含498經 、或SN.47.12 (舍利弗相應。弟子記說)
舍利弗,善哉。所說第一之說,能於眾中作師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 過去、當來、今現在,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佛菩提等者,況復過上.....
朋友若仍不認為 佛陀之智,其深廣程度高於阿羅漢聖者,
星洲再行舉證。
2015-01-25 13:44:11 補充:
回 意見077,Current朋友,
朋友所認同的經典,相當少,幾近主觀。舉證的經典,想來將被歸於偽作。
世間的聰慧,這種比喻並不夠好。佛陀、聖者之智,是含有出世間法的,並非只有世間之智,若論世間之智,也可以,下列有一個項目,就是世間解,朋友可以試答。
此外,小部經典,朋友也應該是不予認同了吧?!
否則,小部經典、無礙解道、智論,就針對這些不共智說明的很清楚。
朋友傳承所主張的~ 佛陀、阿羅漢,二者智慧深廣無別,可能是唯一的一脈。
那麼,換個方式,以下的問題,朋友是否可以舉證,證明阿羅漢的所有智慧與 佛陀無別無二呢?
2015-01-25 13:44:51 補充:
1. 世間解,請舉證阿羅漢能堪稱此號。
2. 無上調御者,是否也請舉證 哪一位阿羅漢的智慧能得授此號?
3. 阿羅漢的悲智,也同於如來大悲之智 ? 是否能請舉證?
4. 朋友應該不否認 佛陀俱備神變智吧? 那麼哪一位阿羅漢聖者的神變智,等同如來? 可以舉證嗎?!
5. 制戒,為何 唯有佛陀才能制戒? 是因為智慧無上? 還是尊重導師而已?
阿羅漢為何沒有制戒?
6. 請隨意、舉證朋友所認同的經典,證明 阿羅漢聖者在各方面的世、出世間的智慧都等同 佛陀即可。
如果朋友的舉證屬實, 星洲也會認同,並改變原有 "佛陀智無上" 的見解。
2015-01-25 13:48:11 補充:
第二,會有可能(或機會)完全相同嗎?
星洲回答 ~ 有可能,但機率非常的低..云云。
這意思是...若Current與殘天2位朋友若都為漏盡者,那就有可能相同。
這種可能,不敢排除,只是種種跡兆看來,又不具漏盡者的特徵。
所以說~ "機率極微"。
理解嗎?! Current 朋友。
該回復的,星洲已回復。
註: 時光源長,經典難免有參雜改寫、甚至是杜撰。
但當朋友要判準經典,要非常小心。
基本上,依靠個人理解,可能還不夠。
可能要對律、五部尼柯耶多研究;
此外,對於止觀,更要下功夫。
可知朋友對於 "止" 的見解,基本上,會讓朋友大幅降低對經典的理解能力。
以上隨筆。
2015-01-26 01:34:52 補充:
看了一些後續意見,諸友,請聽星洲一言。
析論法義,仍以舉律證、論證、經證為主,但不應涉及抨擊。
那對整個論義事件毫無幫助。
可以不認同Current朋友認同的教法;但不應對Current朋友個人抨擊。
事實上,Current朋友所認同的經典中,有極大一部分,星洲也認同;只是解釋經典的傳承、角度不同罷了。
其次,感謝原來人朋友舉證唯作心,可惜在此處不易引起共鳴,但仍感謝。
該機率極微者,除同是漏盡者的機率極低之外,其實,世間中仍有 "等心天神,samacittā devatā " 也或有此可能,但也是微乎其微。
夜深,諸友平安。
- lycLv 66 年前
一、【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得此智即是,無生法忍。】經查此說全錯。因「知法無自性,本不自生。」只是諸法因緣生,緣起性空,終必敗壞,虛妄無常;此乃二乘解脫道在蘊處界現象界法裡的觀察修證,從斷我見後進斷我執,能取證涅槃,解脫生死苦而已。祖師稱此二乘涅槃的「無生」是「將滅止生」,不是大乘佛法中的「本來無生」法。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如«心經»云:「不生不滅」原來就「無生、不生」,這才是「無生」真義。就此大乘「無生」而言,聞知時只是知識;悟見此「無生」心,親證知領會時,才具實相般若智慧。但「無生法忍」則是悟後進修長久後的修證內涵,因此法為入菩薩地後的修行,要完全轉依真如心自住境界來看一切法無生,如心經所云:「無……。」無一切法; 也如般若經所揭示:「無佛、無法、無僧、無阿羅漢,無一切。」這是悟後起修的長遠「標的」。由是可見,前揭之說是不如實的錯誤認知。二、意識上的「了知」,只是從語言、文字上見聞而來,不是就等同「證得」。所謂「證得」是某種法要依於某個「本體」的觀察才能理解、了知時,你要先悟見那個本體,才能從而加以實際觀察而得知。 這就是佛法的第一義實相法,學佛人需要開悟證得第八識真心時,才能確實領會了知。譬如«心經»起首「觀自在菩薩」裡的「觀自在」,就講說:悟見第八識真心、本心,從而能現行「觀」察此心「自在」性的學人; 若未具開悟證量,就無法證知此心是如何「自在」法,縱使用文字詳細說明,也無法使人確實領會,得要親自去實證而證實。 三、解脫道的要領就是從斷我見(見惑)為前提,以進斷「我執」(思惑),從而得以願意、能夠滅盡自己五陰身心,取證涅槃。目前佛教大師們,幾都無法在此根本上來著手教導徒眾,只落到無止盡的「事惑」上,要人不執著錢財、家庭、名位等我所,這就是未斷我見(解脫初果)的凡夫。只要能斷「思惑」,我執都斷了,就無我所「貪愛」附身餘地;就像樹根都斷了,屬於枝、葉的「事惑」就無隨之解決。這才是根本之道,否則「事惑」無止無盡,何時得以除盡而解脫?四、此題回答007所說甚是,學佛必以尋求真善知識為首要之務,就如古時學道者為訪求證悟禪師而跋涉千里,往來江湖一般。「qoo」師兄所說道理極為如實,如今現代資訊發達,當然無需如此辛苦,末學就藉以補充一下為人之處:請有心修學如來正法的道友,點閱「成佛之道」網站瀏覽相關弘法內容與資訊,試看看自己的機緣是否相應。另,由「小葉子」師兄意見內容,可見顯然已對佛道真實內涵具有正知見,實證菩提當可期待; 盼他常來此佛版發表心得、感想。
2015-01-25 16:38:53 補充:
Current:【佛陀與阿羅漢的證量無有差別,其智慧也無法分孰勝、孰劣。】
======
這種講法太離奇、荒謬,顯然說這話者極度無知而愚迷、頑劣有餘。
佛世的大阿羅漢們,個個對諸菩薩敬畏有加;菩薩一說話,阿羅漢就沒開口餘杝因為阿羅漢所知所修的境界範圍,都只囿於現象界的五陰十八界法裡,對大乘佛法內涵的法界實相,未曾有絲毫理解與實證;菩薩說法時,只有聆聽接受指教的分。而諸大菩薩對 佛卻是永遠畢恭畢敬,深知佛地大圓鏡智等境界非自己所知,無法想像,遠遠不如故。
由是智慧境界:佛遠勝妙於菩薩,而菩薩般若修證,阿羅漢不知不證;則 佛證量會與阿羅漢無差別乎?除非頭殼壞掉,才會有那種認知與妄語。
2015-01-25 17:56:21 補充:
一、「次草」師兄:【只能說他沒有能力去了解菩薩道。】
=======
他(current )何只沒有能力去了解菩薩道,其實連二乘解脫法道也無能入門
因為他既否定有一真實常住的自性、真實心,即是否認了二乘法涅槃解脫修證的前提條件,那還能有修證可能?
因眾生若無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不生不滅,真實常住,則阿羅漢捨壽後,與凡夫無異,都是一了百了,無有一法存在;這樣的斷滅空無,就是斷見外道的見解,怎能說是佛法的解脫道?都斷滅了,怎稱「涅槃」解脫?
可見他所說的二乘解脫道,無非自意妄想。
2015-01-25 18:00:48 補充:
二、「星洲」師兄:【但不宜只依自己的傳承,而完全推翻其他傳承的說法。】
==============
他(current )這樣的現象,雖符此處所說,實際卻頗有混淆、錯會
佛法是 佛世尊開示的聖教,稱「佛法」就不能悖違 世尊的旨意
佛陀何曾開示過current所講的法教?
有邪師誤會、錯解了佛旨,無智徒信眾盲目信受追隨師的邪思邪想,於佛法而言,那堪名為傳承?一票人的自意妄想邪見罷了。
- ?Lv 56 年前
在欲行禪知見力
===
沒有考驗那來證得
哈 哈 哈
2015-01-23 12:26:03 補充:
後世修習佛法的學人
若能深入了解佛法是如何的傳承與演變
則對手中讀誦的佛經
到底其中有沒有佛陀的教說!
是不是佛陀的原教說!還是後世弟子個人意見與主張!
才能夠清楚明白!
==
佛陀沒有這種教法
2015-01-23 12:32:04 補充:
後世弟子有沒有解脫才是重點
如果假想別人都沒解脫
自己的法順理成章是唯一的正法
但是又沒辦法確認別人有沒有解脫
所以犯了無慚無愧的言論
不知而下定論
為什麼
因為我最真
我最大的貪在趨動可貴的生命
浪費在無止境的PO文
2015-01-23 12:36:28 補充:
這種行為大大降低佛教的水準
有膽量的人
應該自己發問
接受別人的質詢
目的不是宣導正法嗎
沒有知己知彼
如何宣導正法
還是自信不夠
只能在意見欄
滿足貪欲
2015-01-24 01:17:57 補充:
一個不知他人體證如何
確論定別人不是正法
這種人因為太自大
所以需要的是自醒
而不是自勉
平常就是自勉太強
才會自大斯狂
無慚無愧
2015-01-24 01:30:43 補充:
佛法只有一乘法、一乘菩提道,沒有分解脫道與菩薩道。
===
不能說他錯
只能說他沒有能力去了解菩薩道
如果他有能力了解
他就能指出他認為的菩薩道非正法之處
他的心越來越像木石
顯的非常呆板
這是求真過重
自縮的結果
2015-01-25 20:47:00 補充:
說明三:若言誰的智慧較為深廣或勝等劣之見,則是我慢。
==
這正好指出某人的我慢
因為某人認為他的法才是正法
代表他的智慧較為深廣才能了解什麼是正法
時常說正法已經隱沒2千多年
到現在才出現智慧奇高之才
發覺什麼是正法
但是這位奇葩實在也笨的可以
為什麼浪費時間在網上PO文
因為別人永遠不可能擁有他奇高智慧
不然正法不會隱沒2千多年
我們只能默默的哀悼他的孤寂
為什麼他的智慧會如此奇高
2015-01-26 06:56:39 補充:
一個人大膽到能決定佛知道什麼 不知道什麼
完全是以自己的能力為標準
所以自縮的人卻不覺得自己的我慢
一直找架構自己對的理由
但是並不能抹滅無慚無愧的事實
口水正法
- 6 年前
本書第三章第三節中已舉示諸多大乘《般若經》中,世尊分明開示說「一切有情皆是如來藏、金剛藏、正法藏、妙業藏」,說「如來藏阿賴耶識本來常住,無始以來不曾間斷,不從緣起、非因緣所生法」,說「般若波羅蜜皆是依於證悟自心如來藏而說,非僅是說諸法無自性」,更明白地說「般若波羅蜜多是依於如來藏之本來清淨自性而修」。此外,最為精要的濃縮本般若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更明說當你找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實心,現觀這不墮任何一邊的真實心時,就是有般若波羅蜜,有時則稱為智慧到彼岸;有生死的蘊處界法則是此岸,本來即無生死的涅槃性如來藏才是彼岸。何謂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就是法界實相的智慧。般若波羅蜜這個智慧就是親證如來藏──親自觸證第八識,從此能體驗領受祂的不生不滅等自性。所以,尚未實證如來藏的小乘阿羅漢,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若如藏傳佛教中觀應成派等人,不但未實證不生不死的如來藏,甚至還否定之,並且都認定雙身法中的意識是常住心,墮入我見而被三結繫縛於欲界中,連二乘斷我見的解脫智慧都沒有,當然更無有般若波羅蜜。
詳細,請恭閱:
《邪箭囈語》上.下冊
——破斥藏密外道多識仁波切
《破魔金剛箭雨論》之邪說
-陸正元親教師菩薩著-
第五章 藏傳佛教應成派之「緣起性空」中觀見背離佛法解脫道及佛菩提道
第二節 般若中觀之世俗諦、勝義諦皆依於第八識而有,
完全不同於藏傳佛教外道六識論之緣起性空觀
第一目 八不中道是第八識如來藏之體性
本書第三章第三節中已舉示諸多大乘《般若經》中,世尊分明開示說「一切有情皆是如來藏、金剛藏、正法藏、妙業藏」,說「如來藏阿賴耶識本來常住,無始以來不曾間斷,不從緣起、非因緣所生法」,說「般若波羅蜜皆是依於證悟自心如來藏而說,非僅是說諸法無自性」,更明白地說「般若波羅蜜多是依於如來藏之本來清淨自性而修」。此外,最為精要的濃縮本般若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更明說當你找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實心,現觀這不墮任何一邊的真實心時,就是有般若波羅蜜,有時則稱為智慧到彼岸;有生死的蘊處界法則是此岸,本來即無生死的涅槃性如來藏才是彼岸。何謂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就是法界實相的智慧。般若波羅蜜這個智慧就是親證如來藏──親自觸證第八識,從此能體驗領受祂的不生不滅等自性。所以,尚未實證如來藏的小乘阿羅漢,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若如藏傳佛教中觀應成派等人,不但未實證不生不死的如來藏,甚至還否定之,並且都認定雙身法中的意識是常住心,墮入我見而被三結繫縛於欲界中,連二乘斷我見的解脫智慧都沒有,當然更無有般若波羅蜜。
且般若諸經中亦處處明說此第八識如來藏為「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無住心、無所著心、真如、法界、法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無性界、無相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空性、涅槃實相……等」,這個法爾如是、具有無為實性、具不生不滅等八不中道之不二法性,又能出生一切世間有為蘊處界諸法之如來藏,方是真實之中道法;能證悟如來藏,能證驗、觀察到此如來藏含攝無為法及有為法,才能稱得上是真實的中觀。而多識仁波切所認同的雙身法境界,從來都是意識境界,都是生滅境界,永遠不可能成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的中道法。
被稱為中觀共主的 龍樹菩薩在他所造諸論中,同樣是以如來藏阿賴耶識本來具足真如佛性的中道空性為立論之根本,而破斥執著惡取空者。例如《中論》卷一開宗明義即先依此如來藏之中道性而說八不中道:「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唯有第八識如來藏方是無始劫以來就有中道的體性、功能、種子、界性,是故說阿賴耶識心體「不生」;因為是本住法,從來不生故,永遠「不滅」,無有生滅現象。
阿賴耶識本體自性清淨,但是於因地中卻含藏有七轉識的染污種子,隨著眾生所造作善惡業而對現世世五陰出生、受用與死亡的果報;因為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有善惡染淨的變異性,故說阿賴耶識「不常」。也因為種子有這種變異的體性,所以修學佛法、行菩薩道時,於歷緣對境中才能將染汙的種子轉變成清淨的種子,而使修行之功德都能功不唐捐,乃至最後才能究竟清淨,圓滿佛地功德。然而阿賴耶識心體,至佛地時亦不會消滅,原來的清淨自性及能生萬法的自性亦不會消滅,唯是清淨其原來所含藏種子的染污;雖然至佛地時,此第八識改名為佛地真如──無垢識,然而無垢識心體的真如法性仍然跟因地時的阿賴耶識心的清淨體性是完全一樣的,仍是第八識心體常住不滅,不曾改換變異過,是故說阿賴耶識如來藏「不斷」。
又阿賴耶識能夠出生一切法,七轉識亦為其所出生之法,若單以七轉識這一方面來說,七轉識性空、無有自性,因為七轉識都是三界有法..
請續恭閱:
《邪箭囈語》上.下冊
2015-01-23 08:13:52 補充: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求證真實佛法
《佛藏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資料來源: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 charlieLv 76 年前
[無生法忍]的本意是在說明,菩薩摩訶薩可以證入涅槃[無生指不再輪迴]...但為了能更貼近眾生救度眾生..所以[忍]著不入涅槃....!!
用原始佛法的意義來解釋...會很清晰簡單!
至於所問...
***可以單憑斷「思惑」就能解脫嗎?
(意味不必修斷「事惑」,只要單憑斷「思惑」就能解脫?)**
原始佛法的經典中,很直接的說明釋迦佛的弟子中有[[俱解脫阿羅漢]]與[[慧解脫阿羅漢]]...
2015-01-22 20:18:53 補充:
慧解脫:
Paññāvimuttā:1.與「心解脫」連用時,兩者視為同義詞,表示「解脫」,雖然《雜阿含710經》說「離貪者心解脫,離無明者慧解脫」但實際上「離貪者」必離「無明」,離「無明」者必定離貪,兩者是一體的。2.若與「俱解脫」相對使用時,北傳的看法是,不具初禪(含)以上定力的解脫者,南傳的看法是,不具第四禪(含)以上定力的解脫者,菩提比丘長老引註釋書說,這是「沒有禪定的」(nijjhānakā)「乾觀者」(sukkhavipassak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dry-insighters),「只是以慧解脫」(paññāmatten’ eva vimuttā)。這樣的解說與北傳相合..
- ?Lv 76 年前
去電影院看電影
(了知) 知道劇情 也知一場戲 也知自己不是電影演員 只有見而以
(這個見覺性不動)
而電影本來就是虛幻 百年千年後看過的電影在那? 早就不存在了 下一秒就不見了
泡泡依空間出現又消失 也沒有一個自己在電影裡頭 要證什麼?
~~~~~看只是看(自性) 無己在電影內(解脫) ~無所得
知是~見自性 無所得~是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