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人生道路上如何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人群中 哭著 你只想變成透明的顏色

你再也不會夢 或痛 或心動了

你已經決定了 你已經決定了

你靜靜 忍著 緊緊把昨天在拳心握著

而回憶越是甜 就是 越傷人了

越是在 手心留下 密密麻麻 深深淺淺的刀割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你決定不恨了 也決定不愛了

把你的靈魂 關在永遠 鎖上的軀殼

這世界 笑了 於是你合群的一起笑了

當生存是規則 不是 你的選擇

於是你 含著眼淚 飄飄盪盪 跌跌撞撞的走著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傷從不肯完全的癒合

你站在你左側 卻像隔著銀河

難道就真的 抱著遺憾 一直到老了

然後才後悔著

你值得真正的快樂 你應該脫下你穿的保護色

為什麼失去了 還要被懲罰呢

能不能就讓 悲傷全部 結束在此刻

重新開始活著

祈問板上諸德,何謂在佛法上得到真正的快樂???

更新:

愚下感謝諸法友提出精湛的見解。

於此後學不才,說出此提背後的本懷。

居士步入佛門修行都有其根性及善跟福德因緣,因緣;皆由某事某境之中逐漸族觸發其宿世因緣而發芽。但佛法不是關起門來修,不是萬念俱灰;灰飛煙滅。相反的是活活潑潑生機盎然地安身立地的活著。如同眾法友提到,生命,便是從這種業力而發生;基於業的本身,當造作之時,所有時、地、物、人、事的情況各有不同;所以,造作成業的內容也不同;因此,從業力而發生的生命,所受的感報也就不同。

  

更新 2:

因此,從業力而發生的生命,所受的感報也就不同。造作成業,為什麼會有如此複雜的現象?只因每一生命的過程,於數十年寒暑中,從事各種不同的追逐,養成各種不同的習氣;或者說,於時空中的起心動念,造作出種不同的言語和行為,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因果關系,以至產生出各種不同的不可說與不可思議的事和理。生命,在旅程中是流轉的;流轉時,有著各種不同的變遷;變遷中,發生各種不同的作用;作用時,造成各種不同的結果。當每一結果,於未來的時空中,業力的推動,因感而應,因應而受,於是發生了生命的因果關係。也因此因果關係,很容易發現生命的價值,確定於自我的造作;即所謂,一切操之在我。是以,佛陀降世之時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更新 3:

人就像 晴,時多雲,偶陣雨的日子

人,如變幻的風雲。事,如風雲中的故事。人與事,活躍在藍天與風雲裡。

多少是非,多少善惡;多少應該與不應該,多少相對的分別。

多少對錯,多少好壞;多少能與不能,多少永遠的無奈。

或許,應該退一步想,屈與辱的給予和接受,原本是單一的生起,相互間的接觸;可以觸而發,避而止;更可以受而忍,臨而釋!逆境,依於人的習氣,總是必然的抗拒;就像是飢餓而覓食,似乎是不能否定的現實,因此,人與事的問題,人是為什麼的問題製造者。事,是為什麼的問題開端。人與事的關係,就是一連串的為什麼?使得這個世界成為問題世界。

更新 4:

於是人,是彈奏者。事,是一架琴。人與事的組合,完成了旋律的功用,音符的值率,編製成各式各樣的樂章;無論是感性或理性的,總歸避免不了自我意識的情化。

我,是人與事關係密切,免不了活躍於現實給予的情緒化裡;加上自己的,自然就會發生----「觸」和「受」的問題。日昨的已不復記憶,即使有著太多的苦;現前的等待我去追求,包含了業的清淨,道的薰習,以及無始因緣的了脫。於是--

像眼前的天候:晴,時多雲,偶陣雨。應該感歎嗎?!還是唏噓。

更新 5:

煩惱即是菩提,菩提發掘於煩惱之中。

因此,可以發現:

煩惱是業的去來之相。

菩提是道的修養之功。

因此,可以肯定:

身的觸感,因自我而影響分別。

受的分別,因自我而發動染著。

心的染著,因自我而確定意識。

法的意識,因自我而突破造作。

苦樂何來?誰交付給你承當?

似乎沒有道理,即使有,也諉過於命運;備其中的究竟,有誰去刻意的承當?!

當「我」如何?如何!當問題發起之時,於「我」的心念中

早已湧現出一連串的為什麼?問題但求答案答案的本身仍是問題?

就像是雲、陽光、氣流,必須加上無邊的大海!

更新 6:

於是說:

雲飄飄,因風而動,

風的動態,因雲而顯;

風雲會合,物相作用,

風雲離散,物相寂然;

其實,

森羅萬有,原本因緣聚合,

緣聚緣散,在在不離心識分別;

執著成迷,喜捨則覺。

認識自己,多瞭解自己;於認識和瞭解的過程中將可以發現許多許多!染,是意之動。著,是心之欲。如果,有所起心動念時;不妨作一番自我熟悉。清淨,於身、口、意而為之戒。莊嚴,於財、色、名而為之定。澹泊,於貪、瞋、癡而為之慧。

如此或可?在佛法上得到真正的快樂獲得重新的人生。

18 個解答

評分
  • 6 年前
    最愛解答

    佛法講心。心性。心,就是每個人的我。性。就是談『我』的本質、本體。

    清淨。不是強忍。不是逃避。從業力的形成的心性。轉成趨向道業的清淨心性。

    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自我意識,以自我為中心,「我」不淡化不調理;是難以成就的。

    從業與道之相上做認識,即使我們對佛法的理法上有所認識,但是行為上不一定是道。有時看來好像是在業上的行為,如果它的結果是好的,反而是道。比如日常生活中,總會跟人或事打交道;如果心沒跟人與事打交道,心是平靜的。一但打起交道,心就發生的作用,這些作用如果沒有佛法上的薰習,即使是道;我們所做的還是業。因為佛法不在乎過程,而是在乎它的結果!!!過程中或許有些不圓滿,如果結果是對自己或他人都有好處,當然行為都是道。

    上述這首歌,或許道盡了戳破學佛修行的我們。心可以造業也可辦道。心在運作時是造業還是行道?是真的快樂嗎?是真的放下了嗎?還是~~~~放下!!僅僅還是自我意識範圍中的放下。

    忍。不是抑制自己。而是忍而化之。不單單化解問題,還要化解內在的自我意識。

    我們人都有業,業代表著無明、煩惱、怨恨、不平。清淨是於心性表現上缺失越來越少;少到最後就是『我』不見了,就是清淨兩個字。世間事,誰也無法下定論,一切的「對」與「否」,全都裁決於環境中的事實;絕對不是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個人的直覺感受!

    論及「對」與「否」,一般人都認為自己是「對」,別人是「否」;但是,評斷的過程中,究竟依據什麼而判斷?其標準為何?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一味地斷論是非對錯,卻忽略了事實所呈現的利與害,那只不過是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的感受罷了。自我的情感(五蘊)表現,原本就是各種不同的分別意識;人,一直在分別意識中不斷的錯,不斷的悔!心淨不是淨心,心原本清淨,只為造作生業,漸聚污垢;因此,行者的修學,便是諸業隨緣了,切莫造新殃,去污除垢,即是淨心

    所有的有情眾生原本都如同明珠一般清淨明亮,但卻在無數的行為中染污了自己,若想要恢復原本面貌,則必須將染垢逐漸褪去,才能顯現原有的晶瑩;所以,業必須清淨,而清淨的方法就在於每個現前,已經遭遇的唯有承受,己經發生的必須化解,凡事多思量,方能不再造新殃!

    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變化,經分別意識生起,思慮抉擇,而完成行為結果,表現出人們理性與感性不同的自我情感;然而,各種分別意識生起時,捨了分別為什麼?內涵為何?人總在分別意識生起時不清不楚,思慮抉擇時糊里糊塗,因而在莫名的分別意識中不斷錯了又悔,悔了又錯!煩惱發生的時刻,也就是計較、執著的時刻,由自己的自我來定義任何的人事物,可是卻忽略別人的自我,在這種難以放棄的堅持之下,不論走到那裡,日子都是那麼艱辛,這個世界總顯得格格不入;若想跳出自我的圈子、掙脫自我纏縛,唯有憑靠自我調理。人,如果有一天能夠跳出「自我」的圈子,那末,所有的無明煩惱都將離你遠去;以後的日子便是真正的常樂我淨,道地的大自在人!開心的活著!!!

  • May
    Lv 7
    6 年前

    有三種路 坡路 窪路 平路

    坡路 如同人追求樂 一樣 想永遠一直往上爬 樂還要更多樂

    ~~ 坡堆太高 將攀爬不動 ~~樂有(坡至高陡 無人能爬上坡)

    窪路 人追求樂 挖地成坡 所形成的另一種窪洞

    地本來無動是平的 一動就另處成坡 另處成窪 (窪至深 無人能出窪)

    ~~窪太深 將深陷不動

    但還有一種路~~平路

    不取不捨 最好走 不取樂不取苦 二邊不要 平路成 自由自在隨處走

  • ?
    Lv 5
    6 年前

    What is it that can bring real happiness in your life?

    Try and understand yourself. Something is there within you to

    give you happiness. What you have always been waiting for is dancing

    in you.

    2015-01-06 21:41:44 補充:

    Know that.

    Recognize that.

    It came when you took your first breath, and it will be there until you

    take your last breath.

    - Prem Rawat

  • ?
    Lv 7
    6 年前

    快樂,有甚麼好追求的呢?

    欲求片刻樂,享盡半生苦;

    何日成解脫,苦樂皆是福。

  • 奉獻
    Lv 7
    6 年前

    利他就會利己

    先讓別人真正快樂,自己就會真正快樂

    南無阿彌陀佛

  • 6 年前

    這時,還請樓主您深思之

    什麼才能帶來真正的開心呢?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真開心(上)

    前一陣子,常聽見年輕人掛在嘴上的是:「開心就好!」韓劇中的一句台詞:「一定要幸福喔!」早成為韓劇粉絲們耳熟能詳的祝福語.至於哈林臾澄慶的「dont worry ,be happy!」還不時在大家口中哼唱!電視上有一個訴求本土觀眾的維士比飲料廣告,最後的「ㄚ…福氣啦!」更是因貼近底層民眾心聲而名噪一時……

    這說明了追求快樂、開心、幸福,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涵蓋老中青三代、男女兩性、各行各業共同的心聲,芸芸眾生所求何事,不外就是滿足一己情性的需求罷!人隨著身心的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情性的發展也有其階段性的轉進,但整體來講,每一個階段的情性滿足,都需要透過遊戲來完成。童年時喜歡的是扮家家酒之類的遊戲;青少年則開始了追逐明星偶像等遊戲;到了青年期則喜好體力活動如運動、飆車,也開始了異性交往;至於壯年則進入婚姻、親子、工作、社會等角色扮演遊戲;及至老年則轉變遊戲內容,如參加國內外旅行兼買藥、號子裡投資老本兼消磨時間、公園裡各種康樂活動中尬一角兼交朋友聊天、當然一定也少不了要固定到醫院中報到拿藥……

    如果以上這些人生戲碼不讓遊戲者覺得開心,為什麼大家要一窩蜂地進場呢!?然而大家真的開心嗎?!小朋友、青少年的快樂,很快就會終結;某某大少飆車一時的快意可能換來一場車禍後傷人傷己、毀人家庭的悲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讓開心變得越來越不容易;至於工作領域中的開心時間往往很短,提心吊膽的時間多,因為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而到了老年,其實能玩遊戲的本錢已不多,回顧起前大半輩子那些小小的快樂時光如此易逝,就開心不起來了……

    原來人的開心遊戲就像愛麗絲夢遊仙記般看似繽紛有趣卻不真實,醒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夢幻一場。然而人們想開心難道錯了嗎!?其實這句話問錯了,如果把問句改成:「人們會不會追求錯誤的開心方向了!?」這樣好多了!如果以上這些內容不能帶給人們真正的快樂與開心,那什麼才能帶來真正的開心呢?

    想要探索真正的開心,就得把開心的意涵先界定清楚,當我們說開心時,一定是因為有一個心,這個心有感受,能夠領受眼前的情境,當心與情境相接觸時,產生了感受,而這個感受如果是順於心意的,我們就說這樣叫開心,一直以來我們都需要這樣的開心感覺。但是可以領受情境的覺知心,它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會隨著情境變化而改變感受,必須藉著各種遊戲繫住如猿似馬的心,如果暫時沒有目標可以攀緣,心就會漫無目標而覺得無聊、苦悶、發慌,所以覺知心永遠不會真正的快樂,因為快樂的強度將會隨著時間與情境的變化而成等比級數下降,就像吃口香糖一樣,剛入口嚼起來清甜有勁,不一會兒就淡然無味了,需要ㄆㄟ,吐掉,然後再來一片!如果這樣的心就是我們真正的心,那麼我們怎麼可能真正開心呢?

    請續恭閱:

    ✪生活中的佛法~真開心(下)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6427-...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2015-01-06 09:40:14 補充: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求證真實佛法

    《佛藏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資料來源: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 6 年前

    人生道路上如何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快樂不是追求而來

    快樂不是本自俱足

    快樂不是本來就有

    快樂不是品嚐佳餚

    快樂不是擁有甚麼

    快樂是沒有貪念、沒有願望、沒有希求、沒有渴愛、沒有期盼

    快樂是在當前做好該做的事

    >>> 不思過往為如何 盡力而為於當前 無有期盼於未來 <<<

     

  • ?
    Lv 7
    6 年前

    佛教起源於佛學,道教起源於道家。

    佛學知四大皆空,道家悟順天而行。

    當你知道生命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你就領悟今世重在學習、凡事皆空,

    唯有享受學習的過程,才真能快樂。

  • 6 年前

    大德您好

    ㄜ彌陀佛

    請試著如是觀

    人生如一幕幕的電影

    身雖在螢幕上演著生離死別

    一切的喜怒哀樂

    卻由如觀眾席上的心所決定

    一幕幕譬如片刻生剎那滅

    而幕幕之間的劇情相扣

    這一幕的劇情是您心的反影加上上一幕的劇情

    您此刻選擇了光亮

    下一刻就會比較光明

    反之則會是幽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您若信佛

    請您不妨

    一心專念

    南無ㄜ彌陀佛

  • 6 年前

    過去心不可得;

    幼小的時後心智純樸、畢竟已經消失殆盡、追也不回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純樸的心智已經消失殆盡、剩下來的只是一堆行屍走肉、所以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剩下來只是一堆行屍走肉而已、那裡來的會有未來可言、所以未來心不可得!

    【改變思想、就是改變未來!】

    你 不 能 改 變 生 命 的 長 度

    但 可 以 決 定 生 命 的 寬 度

    你 不 能 改 變 天 氣 的 變 化

    但 可 以 決 定 心 情 的 好 壞

    你 不 能 改 變 天 生 的 容 貌

    但 可 以 決 定 愉 悅 的 心 情

    你 不 能 改 變 他 人 的 行 為

    但 可 以 決 定 自 己 的 態 度

    你 不 能 預 知 未 來 的 進 展

    但 可 以 把 握 當 下 的 作 為

    你 不 能 萬 事 享 通 皆 如 意

    但 可 以 善 盡 職 責 盡 心 力

    友善的意見請作參考!

    資料來源: 人生經驗
  • Lv 6
    6 年前

    版主大德法安,~~~所有的回憶都有毒~~~。

    祝福大家身體安康,幸福如意。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