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所謂「轉識成智」的現起,最初是在菩薩的哪一位階?
請加入討論的諸位大德
多舉經論為依據,以明推索有據 ...
..................................................
前五識頌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
以上為唐三藏法師所作《八識規矩頌》
關於轉八識成四智之頌文
其餘尚有三性、繫屬、助伴等頌
與主題無關者則行略去
據此頌文,可以了知:
前五識及第八識
於佛果位方得轉識成智
第六識及第七識兩識
於菩薩初地即得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
...........................................
今有正覺會蕭老師獨排眾議
主張七住位菩薩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不知有何經教為證?
若據《八識規矩頌》
六七識轉皆是菩薩初地事
三賢位三十心皆無其份,何況七住位?
故頌有云:
「發起初心歡喜地」及「極喜初心平等性」
文句之中,有「初」字是為明證!
「初」者,起初、開始也
豈有歡喜地前能有發起「初分下品」道理?
所言若無經論教量為證
則不可輕信,學人當有此一共識!
...........................................
..............
無患子大德晚安
隨喜贊歎您的說法!
嚴謹的法相唯識學
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許多淆訛
進而自利利他,共成佛道 ( ̄︶ ̄)↗
............................
.........................
我又來了大德:
您引用《菩薩瓔珞本業經》此段
乃為蕭氏舊說
早已公認不足為據
七住位正觀現在前,仍是觀行位
十行十迴向猶未能轉識成智
何況七住位?
觸證不同於觀行
修行要由觀行方能進至觸證
但觀行不等於觸證
兩者意義有別,不可躐等混淆
...........................................................
.........................
說七住位是見道位
縱令蕭徒門盡力搜尋大藏
仍舊無法自圓其說
祇能說服自己會內中人而已
原因在蕭師主張七住位見道
能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此說本於虛妄建立見
經論皆共許初地方能「轉識成智」故
所以不是玄奘菩薩所作《八識規矩頌》錯了
更不是《成唯識論》錯了
而是正覺會蕭平實先生自已錯了!
.........................
..........
感謝諸位大德不吝參加討論!
.............
8 個解答
- 8 年前最愛解答
小吉大徳,阿彌陀佛
大德說:所謂「轉識成智」的現起,最初是在菩薩的哪一位階?
無患子認為:「轉識成智」是依大乘而說,因為二乘人不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
即使大乘菩薩,尚未證得「法無我」之前,也還不可以說「轉識成智」。
所以,佛陀在《佛地經》說: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終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捨,乃與一切聲聞、獨覺無有差別。有二想故,彼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若已證得無生法忍,遣二想故,得平等心,遂與聲聞、獨覺差別。
窺基法師也在《成唯識論述記》說:法空智者,謂無分別智入法空觀時。果者,即是此正智果,謂法空後得智,及依法空後得智入滅定位。無分別智所引起故,名法空智果,此時第七識必起平等智。
所以「轉識成智」的現起,最初是在菩薩的「初地」的通達見道位。
2013-11-16 09:53:58 補充:
小吉大徳,阿彌陀佛
大德您問:菩薩最初的「轉識成智」在哪一位階?
無患子補充:那必定是「初地」的六七識。
而五八識,必須到佛地才有,於菩薩位沒有。
至於有人說:七住位菩薩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無患子認為:這種說法不如理。
因為,「初地」才是證得「下品妙觀察智與下品平等性智」,如大德舉的「八識規矩頌」所說一般。
2013-11-19 06:15:26 補充:
樓下5的「我又來了」大德,阿彌陀佛
大德您舉《菩薩瓔珞本業經》的見道位在第七住,
無患子認為:大德可能錯解了,因為菩薩的第七住所證,與二乘所證的見道是一樣,都是證得「人無我」,所以都可以說「見道」,但這不是大乘「初地」通達見道的「轉識成智」。
因為「轉識成智」必須證得「法無我」,如世尊在《佛地經》說「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終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捨,乃與一切聲聞、獨覺無有差別」。
請大德再對照,之前後學所舉的《佛地經》與《成唯識論述記》。
- 8 年前
樓主說:
阿賴耶識離真如之外豈能有體
諸法離了真如體從何來
倒要請您說看?
=========
《成唯識論》云:「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
樓主所說, 違聖言量, 是為惡慧之人也!
2013-11-19 04:24:42 補充:
樓主說:
今有正覺會蕭老師獨排眾議
主張七住位菩薩有「初分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不知有何經教為證?
==========
七住位為大乘見道,有什麼經典上的依據?
答:《菩薩瓔珞本業經》云:“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上引經文最後一句:“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既然講“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也就是說第六住以下是凡夫;反過來說,第七住以上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當然是見道位以上的佛弟子。而且,這是“正觀”般若波羅蜜,常住不退。經文說:“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因此這個不退,是特指不退失菩提心而言,既能不退菩提心,當然是大乘見道的不退轉菩薩。經文說:“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所述的正是入第七住“不退失”者的功德,自此之後,“畢竟無生,必入定位”,功德遠勝六住位的退分,自然是大乘見道,並非到初地才是大乘見道。
而且,不只《瓔珞本業經》如此說,在《菩薩優婆塞戒經》(發菩提心品第二)中,也如此說:“一者,觀六住人雖有轉心、猶勝一切聲聞緣覺”,也是說第七住位菩薩不會退轉,第六住位是隨時會有退轉心的。與瓔珞經對照之下,就可以明白:六住菩薩雖然修習般若,卻是常常會有退轉心的。所以明心證得如來藏時,判定為第七住位,是正確的判教。(此段為岳靈犀後來補註)
雖然有些經典談到,初地名之為見道,這是指通達位的見道。因為明心是菩薩道中很重要的關鍵點,特別是明心證第七住,已經了知菩薩道的不共二乘的心法,又能夠現觀我空和我所空,所以也同時證得小乘的初果。如果小乘初果是見道,七住菩薩自然也是見道。而且七住菩薩於大乘道心得決定,不退失菩提心,說他是大乘見道,是沒有過咎的。《成唯識論》說:“已入見道諸菩薩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所指的即是初次證解阿賴耶識的行者, 世尊為這些人演說唯識的經典。............
《瑜伽師地論》說:“言觸證者,是現見義。”“現見”,意謂不須經過比量思惟,即能現前觀察得知,此與《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說的“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並無不同;不可因為經文用“正觀”之觀字,即謂系觀行位。觀行位的觀察是比量,而見道位的觀察則是現量、證量,並非見道位行者即不作觀察,更不可因見道位行者的觀察,而判其為未見道。
............
此外,見道有真見道與相見道的差別,如果觸證阿賴耶識的真見道是初地,真見道後進修相見道的無數劫中也是初地,是不是意味着《成唯識論》說錯了?那就免不了成就誹謗玄奘地上菩薩的重罪了!所以初次明心時不可能是初地,只是第七住位罷了!真見道與相見道的義理,請詳見《燈影》,書中有根詳細的說明,這裡不另外引述.
---摘自 電子報2
2013-11-19 22:02:11 補充:
《菩薩瓔珞本業經》: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
七住菩薩已入不退, 是不退住菩薩, 入三賢位, 已非凡夫
但這位樓主認為, 七住至初地前菩薩(三賢位), 沒有智慧
是這樣嗎? 各位網友可自行判斷
2013-11-19 22:02:39 補充:
《菩薩瓔珞本業經》: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
七住菩薩已入不退, 是不退住菩薩, 入三賢位, 已非凡夫
但這位樓主認為, 七住至初地前菩薩(三賢位), 沒有智慧
是這樣嗎? 各位網友可自行判斷
- ?Lv 48 年前
如果不論修行..
轉識成智....
隨時都可以
隨時都有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子曰:學而時習之
....
都是教人要反覆練習與學習
在習慣於這樣的動作以後
很多道理與觀念
都會很自然的成為你生活智慧的一部分
...
差在心念上是非觀念能不能放下而已
先從生活中觀察起
再以此轉入修行的心態
不一定就是佛菩薩才有這種智慧
也不一定是明白人才會轉識成智
- ?Lv 78 年前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善男子。
一切菩薩 住九地者 見法有性。
以是見故 不見佛性。
若見佛性 則不復見 一切法性。
以修如是 空三昧故 不見法性。
以不見故 則見佛性。
=====================================
九地 見法有性 不見佛性
所以應該是十地 才有辦法
- ?Lv 68 年前
所謂「轉識成智」即第六識意識心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前五轉成所作智,第八轉大圓鏡智。這種現象作用在開悟見道時,六七識已開始生起,前五及八皆未生智,稱為下品「轉識成智」;而於菩薩八地時轉成「中品」,直至佛地,所有八識才完全轉成,稱之上品「轉識成智」。
所以可說在菩薩七住位時,「轉識成智」開始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