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請問各位賢德們要如何詮釋:「老鼠動玉缽,碧峰出定救」呢?!

圖片參考:http://image.51hejia.com/UserFiles/Image/20081121/...

圖片參考:http://blog.yimg.com/2/ULLJg.d7s5.HXAb5330NVcVL3B4...

古代有一位金碧峰禪師,他是一位明心見性的禪宗巨人,在他悟道以後隨即入定。本來他早就應該圓寂了,壽限早就過期,閻羅王好幾次派小鬼前去捉拿,金碧峰祖師都在入定之中,所以捉拿不到,白受閻羅王的責罰。

此時金碧峰禪師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如虛空遍滿、解脫,鐵鍊乃物質的東西,怎能束縛得了他。虛空火不能燒、水不能淹、毀譽不動,不為一切所壞,不著一切相,心若能如虛空般清淨、解脫、無住相,不被一切境界左右,如如不動,當下出三界,即多一位聖者,少一位凡夫了。因此,就有「老鼠動玉缽,碧峰出定救」、「若要抓我金碧峰,猶如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抓我金碧峰。」這個公案傳於後世。

《六祖壇經.咐囑品》云:「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

《大寶積經》亦云:「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不捨眾生。云何為四?即所謂『不捨弘願、忍於疲苦、不惜身命、恒修四攝』。如是『四法』,即所謂菩薩摩訶薩四法。」

請問吾輩習佛者要如何兼顧『玉缽、虛空』,又能做到『空有不二、中道直觀』呢?!

請各位前賢大德們法佈施分享法喜,感恩!

更新:

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士為知己者死,信已彰彰明甚,毋庸贅述!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

更新 2:

.‧   ‧° .   . .  

 .       ˍˍˍˍˍˍˍˍˍ ‧..  

 . .   /\︽﹨︽﹨︽﹨︽﹨︽\...  

  ‧.  /新 \︽﹨︽﹨︽﹨︽﹨︽\ .. 

      │年 ║﹌﹌﹌﹌﹌﹌﹌﹌﹌│.▲. 

      │快 ║ 田 ╭┬╮ 田 │◢█◣ 

  @   │樂 ║   │││   ◢███◣

  ║  ╓╥╥╥╥╥╥╥╥╥╥╥╥╥╥╥▊╖ 

╔═╩══╬╬╬╬╬╬╬╬╬╬╬╬╬╬╬╬▊╣

放炮嚕~~快閃快閃....哇哈哈~~

更新 3:

. ★ *  ★..

.*★ *. *..*  ★ 

★ 願大家     

* ★   新年  ★’

‘*.     快樂 *

  ‘★ ★  *..★'*-衷心祝福....

更新 4:

《東降藥師:子洛凡生》大德前輩您好:

明珠塵封,好事多磨,後學很感激前輩您寶貴的意見,感恩!

更新 5: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提供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感謝《東降藥師:子洛凡生。》、《無上瑜珈行者》、《命電逝業久長.法穩演思》大德前輩的妙語法施,後學承蒙大德前輩的指導,獲益良多,感恩!再感恩!

更新 6: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蓬畢生輝!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法佈施」功德無量!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sponsor_lis...

更新 7:

本題已接近尾聲,後學將於農曆正月初三日子時初刻進行結案,如有「回答採用率」問題的回答者,可於時限前自行決定去留,謝謝各位精湛的回答與意見,感恩!再感恩!

8 個解答

評分
  • 最愛解答

    大德法安

    末學只是方便分享不是答題,請見諒。

    末學看了一下大概的故事,感想如下

    一、

    「老鼠動玉缽,碧峰出定救」

    老鼠(或小鬼)動了玉缽,碧峰禪師

    為了心愛的缽而出定,

    這似乎是貪念,跟眾生無關。

    二、

    「若要抓我金碧峰,猶如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抓我金碧峰。」

    碧峰禪師記取之前玉缽「貪欲擾定」會被抓走的教訓,

    為了不被小鬼抓走,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

    並且留下如上述的一首偈,進了高深的禪定,

    故事說是無住涅槃(與佛學常識不合)

    末學自己認為或許是空無邊處定。

    感想如下

    1、

    (1)貪欲擾定,值得凡夫借鏡。

    (2)有極深禪定不一定表示見道行道,如石頭壓草。

    2.一般說碧峰禪師開悟,但不是一悟即了,似仍有貪愛。

    (或許有佛教徒說是示現,末學淺見認為此釋不佳)

    3.末學不知禪師避死的動機?

    為何?為誰?末學實在無法解釋為菩薩行。

    末學目前對【久住世間】認知如下

    一、神通定力不敵定業

    (1)目犍連是佛陀大弟子之一,

    神通第一,還是被外道亂石壓死?

    如本法師解釋如下

    神通濫使用,而逃避不受因果報應,非聖賢之所為,

    因為聖人比誰更清楚,不會以

    神通故意逃避業力果報,因而坦然接受因果律,

    若故意以神通避開果報,是對自己行為道德不負責任的表現,

    是自己開演因果律又破壞因果律的大妄語者,

    但事實不然,聖人一舉一動的因果,

    皆完全頂擔不推托,這就是聖人有別於凡夫心境之異端處。

    目犍連尊者正是典型表率,

    值得千千萬萬無數的後人所尊仰。

    (2)神通難抵業力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講經弘法時,

    城中一梵志家裡有兄弟四人,個個都已經證得五種神通。

    所以知道自己的壽命僅剩下七天。

    但是他們都認為:

    憑他們的神通能通天遁地,移山倒海,

    連太陽月亮都能摘下來,

    天底下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難事,

    怎麼可能逃不過死亡這一關? 於是

    第一個說:

    「我要潛入大海,不浮現水面,也不沉到海底,

    一直潛游在海中,好讓奪人性命的無常鬼找不到我。」

    第二個說:

    「我要鑽入須彌山中,這麼一來,無常鬼一定找不著我。」

    第三個說:

    【「我要讓身體隱藏在虛空中,讓無常鬼找不到我。」】

    另外一個說:「我要藏身在鬧市的人群裡,

    讓無常鬼很容易抓到另一個人代替,就不一定非抓我不可。」

    四人商量妥當後,特地向國王辭行說:

    「大王!我們兄弟四人在世上的壽命只剩下七天了,

    現在我們要逃避無常鬼的逮捕,找個安全的地方

    度過七天。事後再回來拜見您,

    希望您這段時間多愛民護國,修集功德。」

    說完後,各人按照自己的計劃去避死。

    【但是七天一過,每一個都死了,

    【就像熟透了的果子,時間到了就落地一般。】

    當市長來禀告國王,他們當中的一個已死在街頭時,

    國王一聽,心想:

    他們兄弟四人一塊逃走,其中一個死在街頭,

    其它三人恐怕也難逃死神之手。

    於是決定去請示佛陀:「佛陀!

    我國有兄弟四人,神通廣大,

    能預知自己壽命將盡,企圖一起逃走,躲過大難。

    請問他們都能逃過死亡嗎?」

    佛陀說:「人生有四件大事是逃避不了的。

    一、每個人死後都將去投胎;

    二、出生後漸漸會衰老;

    三、衰老後,不得不隨時接受病痛的折磨;

    四、害病以後必然難逃一死。」

    國王聽了佛陀這一番開示以後,

    讚歎道:「太好了!誠如您的教諭,

    梵志兄弟企圖以神通逃避死亡,

    如今其中一人已經死了。

    【世間的功名、壽命本是因緣決定,】

    其餘三人也必然如是!」

    二、佛陀不久住世間的理由

    「爾時大愛道瞿曇彌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白世尊曰:『願世尊長化愚冥,恒護生命。』

    世尊告曰:

    『瞿曇彌,不應向如來作是言:

    如來延壽無窮,恒護其命。』

    是時大愛道瞿曇彌即說此偈:

    『云何禮最勝,世間無與等;

    能斷一切疑,由是說此語。』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瞿曇彌曰:

    『精進意難缺,恒有勇猛心

    ;平等視聲聞,此則禮如來。』」

    《佛般泥洹經》

    「阿難即對曰:『佛為無上正真聖尊,

    將不得自在耶?當須吾言乎?

    設佛在世一劫之間,彌勒至尊從得作佛?』

    聖眾默然。」

    僅供分享參考,請恕文不對題

    願 身心自在

    末學 法穩 合十

    2013-02-07 15:39:51 補充:

    滄海一聲笑 大德法安

    末學聽說滅盡定為阿羅漢(若是大乘經說八地菩薩)以上的定功,

    流傳故事中的禪師貪愛玉缽真的不像,除非打碎玉缽後真的得無生智了。

    故事中的個人的解讀,見仁見智吧!

    末學不如禪師定功見地怎可說此,

    只是末學認為不是罷了,若又說是示現,末學無話可說。

    已是感想而已,死或不死得道者應不在意,

    心中禪師分別為何?非是末學凡夫所知。

    不用太認真,末學個人認為重點在於

    【貪欲擾定廢道,值得凡夫借鏡。】

    願 身心自在

    末學 法穩 合十

    2013-02-07 15:40:20 補充:

    滄海一聲笑 大德法安

    末學聽說滅盡定為阿羅漢(若是大乘經說八地菩薩)以上的定功,

    流傳故事中的禪師貪愛玉缽真的不像,除非打碎玉缽後真的得無生智了。

    故事中的個人的解讀,見仁見智吧!

    末學不如禪師定功見地怎可說此,

    只是末學認為不是罷了,若又說是示現,末學無話可說。

    已是感想而已,死或不死得道者應不在意,

    心中禪師分別為何?非是末學凡夫所知。

    不用太認真,末學個人認為重點在於

    【貪欲擾定廢道,值得凡夫借鏡。】

    願 身心自在

    末學 法穩 合十

  •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提供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2014-06-23 22:50:14 補充:

    感謝《比豆梨》大德前輩 ~

    感謝《~*~.. Y ..~*~》大德前輩 ~

    感謝《風中的瑋》大德前輩 ~

    感謝《靜 思》前賢前輩 ~

    感謝《命電逝業久長.法穩演思》大德前輩 ~

    感謝《東降藥師:子洛凡生。》大德前輩 ~

    感謝《羅時強》大德前輩 ~

  • 8 年前

    明心見性者即證得法身大士入佛地位,可以隨類化生,八相成道。

    而若是眼見色(物質),還有貪欲,其實連初果都還沒有證得,

    頂多停留在欲界最頂天,不知此人是如何出三界的。

    雖然是勸人放下的文章,但卻像似「釋、道」混在一起改編的,

    因為與佛理不合,恐有誤人子弟之實。

    公案如不合「義理」就不可取。

    2013-02-08 00:35:59 補充:

    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

    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

    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

    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

    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

    縱有珍饈如山,眷屬如恒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麼?

    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

    2013-02-08 00:36:07 補充:

    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

    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

    若未悟了,不學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忌法。

    如斯等類,說法如雨,盡是魔說,即非佛說。

    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

    但是不見性人,妄稱是佛。

    此等眾生,是大罪人,誑它一切眾生,令入魔界。

  • 法穩

    真是一位罕見的佛學慧眼獨具的者,確實認同所說的法。

    不該由眾生的口舌之辯,而不分享見解。既心海羅盤之外,

    難得有人可以批美。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如來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 ?
    Lv 5
    8 年前

    先修到八地把!!.........

  • 8 年前

    大寶積經之云

    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不捨眾生

    云何為四

    即所謂

    不捨弘願 忍於疲苦

    不惜身命 恆修四攝

    如是四法

    即所謂菩薩摩訶薩四法

    義諦云之

    大菩薩恆依止於四法

    不捨棄弘大誓願

    而忍疲苦之修於多生累劫之中

    不因愛惜己之身心生命

    而恆修四攝法

    如此依於四攝法之修

    方然為大菩薩之法修

    又之

    六祖壇經. 咐囑品之云

    若覓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 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 第一義不動

    義諦云之

    若然欲覓真如本性之

    亦依於恆然之法修

    而持如如不動之真性之

    即於動靜相境之

    亦恆持於如如不動之觀境修

    如如亦如如

    即如自性佛之

    然若無情之下種

    又怎得佛種之植呢

    所謂菩薩如如之心

    亦恆如慈悲大愛之心耶

    儻然

    能擅然分別一切之境相

    如之

    深密第一之義諦

    即依而法修之

    可如如而依於不動之相境修耶

    老鼠動玉缽 碧峰出定救

    之詩偈

    義諦云之

    儻然有鼠動及玉缽

    於行者法修境之際

    其因修境深密而入於定境之中

    依於法眼所得見聞之

    如之於碧峰禪師如如之境界

    亦然甚益須因悲智雙運之

    出於定境中

    而出定救拔其出離苦淵之中

    入定

    即乃禪定境修之一深密境界

    此際之行者之修

    已然恆忘於一切

    即如於自我之一切

    時空已如無存之境界耶

    而出定

    即乃禪定境修之另一深密境界

    因緣所生之相境之

    為依於法因緣之所欲行之

    故而出於定境之法修之耶

    空有不二 中道直觀

    以依止修於

    佛法深密義諦之般若觀之

    佛法第一深密義諦

    乃心包太虛 涵養於一切穹蒼之涵修耶

    心涵藏於一切之法藏之深密境

    而空如妙有之般若藏

    乃涅槃之不二之境相觀耶

    如之中道之實相般若觀

    方然真修實煉之直心境相觀

    ------般若境相觀耶

    所有一切之境相觀修法

    皆恆須依於法藏般若之觀修法耶

    上書之一切

    亦即乃吾之般若境相觀之所得之

    涵於禪定境之耶

    資料來源: gold world 無上瑜珈行者
  • ?
    Lv 7
    8 年前

    沒錯魔本來是磨,是因為梁武帝的體悟把磨改成魔。

  • ?
    Lv 7
    8 年前

    鐵杵魔成繡花針..........><"

    真愛搞怪

    鐵杵磨成繡花針...........正確字眼

    2013-02-07 00:36:13 補充:

    四眾

    2013-02-07 00:37:57 補充:

    這四種給我好好關照一二

    2013-02-07 19:01:31 補充:

    ....等人能悟淨時..........諸八戒一清二楚得...非常刻關..客觀...客官。

    2013-02-07 19:02:20 補充:

    自己不小心誤踩兩邊見..都能自省發覺.......

    2013-02-08 12:20:01 補充:

    對十二部經的關鍵在於.六度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