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四果羅漢之來去是誰規定的?

須陀桓天上人間極盡七有而般涅槃;斯陀含又稱為『一來』;阿那含又稱為『不來』;阿羅漢則是當生捨報就入無餘涅槃了!

請問這修行高低與往返次數是"誰"規定的?為甚麼這麼規定?

2 個解答

評分
  • ?
    Lv 5
    9 年前
    最愛解答

    (1)你問四果羅漢之來去是誰規定的?就是自己的「煩惱」感應而來,不是誰規定你要不要來。

    談到小乘四果,我們要先知道眾生不斷的生死輪迴,根本原因就是本身的三種迷惑,即是三種惑業:「見思惑(執著)、塵沙惑(分別)、無明惑(無明)。」

    這些迷惑障礙自性清明,造成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因造業而輪迴不休。

    (2)因為是討論小乘四果,所以要知道什麼是見思惑(執著)?見思惑又稱「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

    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分作九地,三界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是八十一品思惑。欲界是一地,色界四禪是四地,無色界四空是四地,總共九地,有八十一品思惑。

    由於字數限制,我只寫出見思惑的大綱:

    ﹝1﹞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

    ﹝2﹞思惑:貪、瞋、癡、慢、疑。

    因為我們的想法、看法錯了,所以造成生死輪迴的現象。如果我們要出離生死輪迴,一定要把這些錯誤的想法看法改正過來,就是要「斷煩惱」。然而「斷煩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真的很困難。

    (3)小乘四果

    ﹝1﹞初果須陀洹(預流果):

    須陀洹梵語譯為入流,即「入聖人之流」,就是「轉凡成聖」,已非凡夫,是聖人裡面地位最低的,剛入聖人之流。

    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才能證得初果「須陀洹」。

    須陀洹已不執著金剛經所言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雖然證得須陀洹果,可是還在六道,為什麼出不了六道?因為六道的緣還沒有斷。

    須陀洹斷了八十八品見惑,但還有思惑,所以出不了六道。然而須陀洹三惡道的緣斷了,因此絕對不墮三惡道。

    須陀洹永不墮三惡道,他只是在六道裡面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七次往返以後,「思惑」斷盡,一定證得阿羅漢而超越六道輪迴,絕對不會有第八次。

    須陀洹天上人間到第七世,如果這個世間沒有佛法,他就成為「獨覺」,證辟支佛果,他是無師自通,跟阿羅漢的地位完全相同,也是超越六道輪迴。第七世如果遇到有佛出世,就證阿羅漢果,叫「聲聞」。

    所以要「拔生死之苦」實在非常艱難,不是普通人在一生當中能做到的。

    ﹝2﹞二果斯陀含(一還果):

    斯陀含梵語譯為「一往來」,什麼叫「一往來」?天上人間還要再一次。

    為什麼還要再一次?三界共有八十一品思惑,欲界一地有九品思惑,斷了欲界前面六品思惑就證斯陀含果,可是他還有欲界三品思惑,所以他跟欲界還有緣,必須再來欲界一次,來斷欲界後面三品思惑,因此叫「一往來」,一次往返。

    ﹝3﹞三果阿那含(不還果):

    阿那含梵語譯為「不來」,「阿」翻作無,「那含」翻作來,不來了!這個「不來」是什麼意思?不到人間來,不到欲界了。

    阿那含在哪裡修行?在色界修行。色界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他往來就在這個範圍。

    阿那含沒有欲界的緣,所以他不到欲界來。就是欲界的九品思惑斷盡,所以他不來欲界。

    可是阿那含還有色界四地三十六品思惑以及無色界四地三十六品思惑,所以他仍然繼續修行斷煩惱證阿羅漢。

    阿那含多半住在第四禪淨居天,也叫五不還天。淨居天裡面不但有小乘阿那含,也有大乘權教菩薩,通通稱為淨居天人,這些都是修行人。

    ﹝4﹞阿羅漢(四果):

    阿羅漢已斷盡見思煩惱,出離六道輪迴,入四聖法界。

    阿羅漢梵語譯為「無學」,小乘初果、二果、三果都叫「有學」,就是在求學的階段。四果阿羅漢叫「無學」,是小乘畢業了,小乘應該修學的他全學完了,沒得再學,所以叫「無學」。

    阿羅漢叫正覺,已經不迷了,所以佛告訴我們:「證到阿羅漢以後,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

    你沒有證得阿羅漢,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要依佛的教誨,才不會造業搞生死輪迴!

    (4)你說:阿羅漢則是當生捨報就入無餘涅槃。

    ﹝1﹞涅槃是梵語,又名泥洹,是寂靜安穩自在的意思,涅槃有四種。

    <1>自性清淨涅槃:眾生雖然被煩惱蓋覆,但是本性並沒有被煩惱染污,自性仍是清淨不染、不生不滅的理體,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

    <2>有餘依涅槃:身體存在叫「有餘依」。譬如當年佛在世,弟子們已經證到聖果,但是他們的身體還存在世間,所以稱為「有餘依涅槃」。

    <3>無餘依涅槃:沒有所依的身體,叫做「無餘依」。修行人內心解脫,同時也捨棄色身,入到空寂境界,叫「無餘依涅槃」。

    <4>無住處涅槃:

    無住處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這是大乘聖人獨有的。

    小乘聖人所知障沒有破,不了解生死和涅槃本來沒有差別的道理,所以只求了生死,但是貪涅槃之樂。

    大乘人煩惱障、所知障已經斷盡,證到實相般若,來去自如,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稱為「無住處涅槃」。

    ﹝2﹞眾生只有第一種「自性清淨涅槃」,小乘極果聖人有前面三種,唯有大乘聖人破了無明,證得法身,才具足四種涅槃。  

    ﹝3﹞經典上說阿羅漢是一星期出來托缽一次,吃一餐,這叫「有餘依涅槃」。「有餘」是他有肉身在,可是他真的已證到阿羅漢果。

    如果是乘願再來,那他的飲食是示現的,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每天到舍衛大城托缽,那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要懂那不是真的。

  • ?
    Lv 6
    9 年前

    沒有人規定,隨其因緣而如是,依據其法次法向而正性決定....

    佛陀指是把其可能性說出來罷了,重點還是自己證悟....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