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請善知識們,能否在經典中或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說出答案來共同分享?? 善哉!?
參考經文
1,涅槃經續譯部分的佛性說:卷二七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
佛性。
2,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常樂我淨,不作不生,煩惱因緣故不可見,當知是人謗佛法僧。
3,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名隨自意說。一切眾生不斷不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隨自意說。
4,云何名有(佛性)?一切悉有,是諸眾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焰,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
5,一切無明煩惱等結,悉是佛性。何以故?佛性因故。從無明行及諸煩惱,得善五陰,是名佛性。從善五陰,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星州大德:除了涅槃之外,又有甚麼不是緣起的呢?
《奧義書》思潮就已經在使用了,原先涅槃係指回歸於包含一切且常樂我淨的清靜梵我,這個在耆那教教義中可以看明。 而佛陀覺悟後,明白「因緣法」,對涅槃一詞有新的定義和解釋。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世間集,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是隨無明貪愛因緣驅動支持而有生命現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前一切,所以不會說一切都沒有。
世間滅,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隨著無明貪愛因緣滅除,而不再有生命現象,所以不會說一切的存在都是實有永恆。
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義的涅槃,必須先了解因緣法。生是依因緣支持而生,不是本來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會隨其賴之生起的因緣滅而滅,不會恆常存有。而隨著因緣的滅盡,稱之「滅」,此為佛陀所定義的涅槃。
感謝!!
「佛法」著重於現實的理解,惟有認清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以緣起法為依止,成立生死集與滅。在修行的前提下,多說惑業苦與戒定慧;對究竟理想的涅槃,點到為止,這是證知而不可以言說、表徵的,多說是會引人想入非非的。這是以「眾生」──人類為本的佛法。
釋尊為甚麼要建立這三法印呢?我們要知道:佛法不是甚麼神秘,它只是適合眾生的機感,給予正確而適當的指導。眾生所要求的是真實(我體)、美滿(樂趣),善存(常在);所厭惡的是虛妄(無我)、缺陷(苦)、毀滅(無常)。但它們所認為真實的,含有根本上的錯誤。它們的真理,在不斷的否認過程中。宇宙人生的大謎,鬧到今天,依舊是黑漆一團。它們心目中的快樂,沒有標準,也缺少永久性,
跟著心情的轉移而變。它們適應的善存,自體與境界的貪戀、追求,結果還不是歸於毀滅。在釋尊的正覺中,真(我)美(樂)善(常)不是不可能,不過,世間一般人,因著認識上的根本缺陷,引起行動上的錯誤,卻是再也走不通,這非要別開生路不可,一般人所認為真美善,先給它個一一勘破,是無我,是苦,是無常。 倘能「無常故苦,苦故無我」,一個翻身,才能踏上真美善的境地,這是真美善,依印度人的名字,叫它做涅槃。依這樣的見地,沒有通過無我(第一義的),那無常、苦、無我(對治的)是正確的,一般人心目中的常樂我是顛倒。通過了無我,那常樂我是正確的,無常苦無我反而是顛倒了。
本題之啟發,原出自「佛教的自性和印度教的真我、的有何差別?」與靜修大德法食交流中的一段文,「朋友與末學所悟不同: 朋友(觀嚴)認為「佛,是因緣所生法」,所以朋友(觀嚴)只修因緣法、不修佛。 末學(靜修)認為「佛,非因緣所生法」,所以末學(靜修)修佛、也學習因緣法。」
靜修問:佛者覺也。 佛是因緣所生法?合理嗎!第一義智,是有還是無? 就是一個蠢問題,既稱第一,就離有無。
觀嚴回應:合理!肯定佛也是因緣所生法,佛不是神,上帝,第一因,佛是覺悟的聖『人』!第一義智,是因緣有,需因緣生(修學佛法)才有!不修學佛法就沒有,不是『本來就有或本自具足』!既稱第一,就離『實(本)有 實無』。
又!今之回應:不應該妄言「佛是因緣生、佛不是因緣生」 。
感恩靜修大德,法供養。
16 個解答
- 5 年前最愛解答
除了涅槃之外,又有甚麼不是緣起的呢?
但是,一旦陷入哲學思考、語義辯證、無聊揣測的情境時,
是否緣起,就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已然深陷心的陷阱、邪見的綑綁、遠離解脫之道了。
願諸友如意
備註 :
無意批評華雨集,
但依照尼柯耶的精神來看,
涅槃,雖然可以解釋成另一種 "非緣生的常"、"無刺之樂"、"無愛渴之淨",
但是,涅槃依然是 "無我",卻不能解釋成另一種 "我"。
因為,非緣生法、無刺、愛渴止熄,是切實的定慧之路,
是實際的觀察、而毫無哲學的隱喻。
但是,"我",就有點反喻的哲學成分,
因為在修證的過程中,從初、中、後際來看,都是 "無我"。
而,一旦,"無我" 被理解成 "我" 的話,將會稗草叢生。
現代的佛教紛沓雜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星洲個人以為,
涅槃,依然是 "無我"。
而不當以用任何形式來喻為 "我"。
如意
- ?Lv 65 年前
白雲老禪師:
因與緣合,是種子生現行
自然性,是現行薰種子
種子,非因非緣非自然性
現行,是因是緣是自然性
補充1.
所謂「佛性」,是指「覺悟的性質」也就是覺悟的本質、本能
眾生皆具佛性,便是說眾生皆有覺悟的本能,而不是說眾生皆是佛
您要能覺悟了、覺行圓滿了,那才是佛
而在經典上談到的「佛性」,大概有三類說法
「二佛性」﹣理佛性、行佛性
「三佛性」﹣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
「五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果佛性、果果佛性
看起來,似乎非常複雜,事實上,都只是在陳述覺悟的一些性質分別
我們常會引述「唯一佛乘」,便是講到「覺悟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而覺悟的方法、面向有很多分類,如此而已
如果把「佛性」當成玄妙、虛無飄渺的怪力亂神來談
那不符合佛陀的教法,佛法,是依於現實,有立論而且可被實行的
補充2.
另外來說明一下上述所說的「自然性」
我們就抓sam大的回答來舉例說明一下:
(經典說 【佛是佛性 佛性是常 不是因緣生法】 參考經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
十二因緣法生死流轉,所有的事物是否會跳出這種道理?
如果不會,這種不變的道理、迭相因由、相互緣藉便是其自然性,也可說是常
那麼,覺悟,也是跟著法在流轉時,而自然引出的,不論是以二、三、五佛性
這種覺悟的性質(佛性),它不可能被改變,也不可能因此法滅,這種本質就不見了
所以,看完sam大的答案,便可很容易的了解這段經文其內涵在說什麼
而對於佛性,為何是不生不滅,應該也能有所體會
- ?Lv 75 年前
經典說 【佛是佛性 佛性是常 不是因緣生法】
參考經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善男子。
我觀諸行 悉皆無常。
云何知耶 ? 以因緣故。
若有諸法 從緣生者 則知無常。
【是諸外道 無有一法 不從緣生】。
善男子。
【佛性】 無生無滅 無去無來。
非過去 非未來 非現在。
非因所作 非無因作。
非作 非作者。
非相 非無相。
非有名 非無名。
非名 非色
非長 非短。
非陰界入 之所攝持。
是故名【常】。
善男子。
【佛性 即是 如來】。
如來 即是 法。
法 即是【常】。
善男子。
【常者 即是 如來】
如來 即是 僧。
僧 即是【常】。
以是義故 從因生法 不名為常。
【是諸外道 無有一法 不從因生】。
善男子。
是諸外道【不見佛性 如來及法】。
是故外道 所可言說 悉是妄語 無有真諦。
2,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常樂我淨,不作不生,煩惱因緣故不可見,當知是人謗佛法僧。???
這三段要一起說
才不會跟搞成佛的一樣 鬧世紀笑話
大般涅槃經卷三六
善男子。
若有人言:
一切眾生 定有佛性【常樂我淨 不作不生 煩惱因緣 故不可見】。
當知是人 謗佛法僧。
若有說言:
一切眾生 都無佛性【猶如兔角 從方便生 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
當知是人 謗佛法僧。
若有說言:
眾生佛性【非有 如虛空】【非無 如兔角】。
何以故。
虛空常故 兔角無故。
是故得言【亦有 亦無】。
有故 破兔角。
無故 破虛空。
如是說者 不謗三寶。
- 5 年前
眾生輪迴生死,都是由於帶妄的見精有兩種見妄;又叫做兩種顚倒;這見妄是由於本心發生出來,隨業受報的。
一是別業妄見(惑與業俱全的不共業);二是同分妄見(單由惑所現起,並沒有業成分的共業)。
假使見性要靠緣,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或者所謂的明緣、空緣、根緣、六識緣、境緣、末那緣、種子緣、作意緣以及阿賴耶緣?諸如以上所說的是指世間的因緣相,是世俗諦,而不是佛所說的第一義諦。
而佛所言的第一義諦,能見之性,徧滿十方世界,湛然止水,不動不漾,不生不滅。能見之本體是不變的,故此不是因緣生。其本體是純一無雜的覺體,其功能具有寂照雙含的妙用。其本體是不變的,故此就不屬於因緣,其功用是隨緣的,故此也不屬於自然。
真性就真性,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能見之性;是指這個見精,離於明、暗、空、塞,才是第一義謫,其理至明。
真見離於看見;看見的<見>,不能攀緣到真見之<見>,真見之見尚且離於見精之半分妄見。
是故聲聞中人,若言因緣或自然生,乃至什麼和合與不和合?虛妄的猜度就如同手掌抓摩虛空,徒勞無益!
末學 合十 供參考
- ?Lv 65 年前
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請善知識們,能否在經典中或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說出答案來共同分享?? 善哉!?
...........
答 :
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
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此兩句 ..
謗佛而相轉生故 ~ 。非佛所說 : 法 。
- 東正旅行 啟明星下的十字路口Lv 65 年前
善知識法喜
不才引用【雜阿含經】第249經
其中一段
....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
六觸入處盡
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虚言
無餘耶此則虚言
有餘無餘耶此則虚言
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虚言
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
離諸虚偽得般涅槃
此則佛说..
…………
Lyc3318師兄法喜
汝所疑問,不才不敢不答…
因不才無智,難解眾生心,而以經文題答…
若是師兄能提出您對不才答題的疑惑處,不才或能回復師兄所問…
……愣伽經…與師兄分享一段經文………
大慧,我憶有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至我所,遽問我言:「瞿曇,一切是所作耶?」我時報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又問我言:「一切非所作耶?」我時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第六世論。」彼復問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皆由種種因緣而受生耶?」我時報言:「是第十一世論。」彼復問言:「一切有記耶?一切無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是剎那耶?非剎那耶?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是所作耶?非所作耶?有中有耶?無中有耶?」
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皆是汝之世論,非我所說。婆羅門,我說因於無始戲論諸惡習氣而生三有,不了唯是自心所見,而取外法,實無可得,如外道說,我及根、境三合知生,我不如是。我不說因,不說無因,唯緣妄心,似能、所取,而說緣起,非汝及餘取著我者之所能測,分別不生
- 5 年前
有學生問車怎麼開
自然就有老師依照學生的需要提供開車的方法
這就是因緣
要是大家都會開車
老師也沒必要站在講堂上教那些會開車的人開車
這是因緣生法
如果是因緣生法
有生就有滅
也就是老師教會你開車之後
師生不會繼續在教室裏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老師不依因緣去教不會的學生(非是因緣生法)
那不是很奇怪嗎
好比大家都會開車(究竟圓滿成佛)了
那老師(佛)還要去教誰開車呢
- 半山 清Lv 75 年前
此乃屬於佛家偈語了,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一樣,只有體會到空與有之間的差距,才能讓研習佛法的人達到空的境界。佛法本來就是講究因果循環的道理,只要放空就能除卻因果循環,一切遁空不再追求俗事。這便是智慧也是法,如普賢菩薩一般擁有智慧來救濟眾生。
沒有因緣如何衍生智慧呢?善知識才能衍生智慧解決面對的困境,藉以達成圓滿的境界。
- 平凡Lv 75 年前
佛是覺悟者的稱號 悉達多若無覺悟則如何成佛 他從老病死等種種空痛之下了知無常 毅然放下王子的身分去修道 最終證悟成佛 若無因緣怎會修行 若憑空而得成佛 那麼眾生如何依循 八萬四千法又如何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