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六祖壇經》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請問:若識本心''學法何益??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或本性是佛陀一代教法的宗旨嗎??? 期望得到有正見体悟的最佳解答''而不是在[依文解意]上作文章!! 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感恩靜修,Michael,波,無心是道,橋東,走跳江湖,峟林,天行者,藍水晶,Ko,安安,無心相心 LYC,等先學對本題細心真心的解答...
末學智慧有限,但受益良多,. 再次的感恩!
心性本淨,客塵煩惱。這句話,文字上並不難懂,因為,學佛目的就是〔回家-識本心〕,若不知道,家裏住在那裏,家,長著什麼樣子,那麼,汽車性能再好,開車開得再快,健步如飛,其疾如風,也回不到家!
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出家〕呢?
19 個解答
- 6 年前最愛解答
這句話老實說, 似是而非!!
因為不識本心者, 他可以學得世間善法,
他如果又真正下去照本宣科做,
則善因配合助緣成熟會得善果, 怎麼會無益呢?
識本心者, 學法有益嗎?
讓我們看看最近這幾年迅速成長的正覺同修會,
他們常自言明心見性達百人,
然而,
他們的導師卻在明心見性後觸犯國法被判了毀謗罪,
你說這樣的識本心在學法上又有何益處呢?
而在達摩血脈論中更是誇張的說:
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欲。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欲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余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污不得。”
有沒嚇到?
原來是只言見性不言淫慾? 原來有淫慾余習也不能害?原來有淫慾也可以成佛?真應該把佛陀制訂第一條戒律也就是淫慾戒的緣由拿出來再好好細讀一下.
學習佛陀的教育還是要當心謹慎, 似是而非的說法太多了.
學佛目的不是〔回家-識本心〕, 樓主被漢傳佛教的諸多經論美化的詞彙給騙了. 學佛是幫助你真實地認清世間真相, 進而接受這樣的真相, 緣起的真相, 心念隨概念起作用的真相. 跟您所謂的回家或識本心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若說有本心有家可回那也只是你知道心念不該隨概念去亂起三毒作用而已, 此處的心念講的是心法色法跟心所法的相互作用.
但緣起並無法以回家或本心這樣來解釋或貫穿, 因為緣起是真相, 不是你要不要回家可以解決的. 就如百丈禪師說的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罷了. 你無法以回家或識本心這樣偏向精神層面的思路來對治真實的因緣果律.
所以可以得知, 佛陀原本的教法是有無兼備, 但到了識本心或回家這樣的說法時, 卻變成偏無或偏空去了. 宜謹慎小心!
- 波Lv 66 年前
萬安 :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 - 離法見義,一如您所述[不依文解意]。
[本心]本無失離,只是不識。[本性]恆常自在,只是未見。性自淨,據相生心。心本寂,因慾起妄,自心起的善惡生的分別。但是 ! 一切善惡並非心自起,是隨境,相而起。此 ! 即自心本[空],因[空]所以不知無覺。然則 ! 據相起念時,卻是識心的契機。一如風無影,見樹搖塵起便知風動。惠能禪師一句[不是風動,不是旛動,是仁者心動],真實的顯示心動萬相的真義。風與旛就是[萬象],引心生[萬相],所以 ! 動念者是心。風動旛動是象動,心隨象動。如惠能禪師一句[心動],若返觀自照,即能離象見自本心。
[見性] ! 也可說是[現性]。真性無分別相,善分別是心智。實性無影無相,只能自覺,也就是需要由自心去啟發。明心者知緣覺,了聲聞。直入究竟實性,更需透見一切因緣生滅,而能隨緣無執。此心歸於至淨,即能現性無為。無為卻有所作為,是自心無有私慾起妄念。於一切生滅中實見恆生的無止,能恆變無礙者即實性。
生命 ! 本是無止盡的輪變,迴轉。若說 ! 因果輪迴,就顯示著無常顯相的恆常性。雖是無聲無影,卻又生聲有影。若是迷人,隨影逐流。覺者,卻能隨境生影,因其隨緣。具善見必存心惡,惟至淨能明善惡而無別見。
法法皆心,相相皆性。法滅心不滅,相變性不變。生而老死,此身異變,卻依然故我。
若為捨情去擾,出家精修是個方法。若是執認[出家]相 - - 自本有家,何以 ! 出家更尋個家 ? 但是 ! 真的,出家不容易啊 ! 真不容易。捨愛離慾 - - 真是把自個兒的一切都給拋下了。沒個真決心,深意志,青燈難伴喔 !
- ?Lv 66 年前
師兄安:
佛法,是從相對中去發現絕對,從「有」中去突破,而達到「無」的境界
古德有云:「煩惱即是菩提」,而煩惱卻不會是菩提
它是意義是從認識煩惱的內容內涵,而能突破,使自已沒有煩惱
相同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們也不能用相對的話語去解讀
用「識得本心,學法有益」去倒著解釋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本心」是什麼?本心是個清淨的自性
如果學法學的很多,心卻無法清淨,那麼學了那麼多法也是白學了!
這就是這句話很單純的意思,六祖用修道的終極目的,去提醒行者修行是要做什麼
不要偏了只在法上鑽研,而忘了法的作用在清淨自心
打個比方就是:「買了車票不上車」,忘了買票是要到那兒去?
那麼,若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有缺失的
突破了,應該是『業清淨,道也無用了』~~
補充一:
所謂的「絕對」的意義已經不會有「相對」的出現,否則違背其文字上的意義。
在佛法上所的相對﹣>絕對、有漏 ﹣>無漏、有為﹣>無為⋯⋯等等
這些過程,我們便稱之為菩提,也就是解脫之道
而,所謂的佛法的功德利益,它的一個最大的前提是「要與解脫生死有關」
才不會有背向的思考產生,如菩提又變煩惱、絕對又變相對,實質上對修行無助益
那麼,師兄另一個問題「出家」,我想並不是在問出家人的出家
應該是「家」是本來心性清淨之意,而即然清淨又為何又會出離這個家呢?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麼師兄可以試著拋開一般人的思考模式,用另一種方式想想
「時間的序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思考模式,過去、現在、未來」,是否如此?
「物理學家說:時間,是空間的連續」,空間依大爆炸的理論,空間是被創造的,所以時間⋯⋯
「十法界依正莊嚴」,作為一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要挑戰所有的空間時間理論,也是如夢中大作佛事
經云:「十二因緣,皆一心作」,看起來,這會是一個好答案~
- 匿名6 年前
.................................................
如果見解不透徹,認為清淨才是道,認為不清淨、不空則不是佛法,於是,自己把自己給障礙住了,對於不垢不淨的自性沒有認識清楚,執著於第八識如來藏,執著於清淨可得,不能自在,不能稱是「覺」。
六祖慧能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如果不知道種種雜念、妄想、煩思的要源本自內心,想去外界去尋找清淨,無論學到多少修行的方法,都是沒有用的。
如果識得本心清淨,就不用去求清淨,就像有病的人不用去求醫一樣。如果刻意求清淨,一定是因為心裏又不清淨了。
.
- ?Lv 46 年前
看了大家的回答...
感覺大家都說得好複雜
我試著用簡單的方法來說明
1.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請問:若識本心''學法何益?
-- 若從俗諦的角度來看, 可以把"本心"換成"良心"
這樣來解釋大家就比較清楚了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不問良心, 求學無益...
就好比現在社會上...有人懂得很多很多的知識...但行為卻很偏差...常常做出昧良心的事來
縱使讀到了"碩士 博士", 如果連基本的良心都沒有...那又有甚麼用?
而六祖壇經上所說的"本心"...比良心還要再深入一層....是可以讓我們脫離輪迴的心
可是和俗諦上的"良心"類似
如果本心是我們的"家"...當我們的"行為或想法"有了偏差...要時時刻刻懂得"回家"
而這個"家"...一直都在... 只要我們願意回過頭來...."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2.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或本性是佛陀一代教法的宗旨嗎?
-- 是! 橫說..豎說...說權...說實...說了"三藏十二部"經文...最後還是要我們..."明心見性"
因為懂得回家...才不會迷失 才不會走得太遠.........
達摩祖師悟性論: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
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這裡說的何等清楚...懂得的人就懂得....
再借六祖的一段話: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
3. 我們為什麼會〔出家〕呢?
-- 或許..我們一直都沒離開過...這個家。
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楞嚴經: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看得破, 放得下...觀念念即住, 覺妄妄皆真.............
- 6 年前
這首偈子,傳誦千年,在漢地已如佛敕般地奉為修行圭臬。
但是,星洲卻抱持著有別於歷來諸家修學先輩們的看法。
首先,這句話,不肯定、但也不否定;只是單純地以四大教示比對。
比對之後,有兩層意義會浮現 :
本心,只能是兩種,一種是緣起、第二種,則是涅槃。
但是,第二種的涅槃,佛陀不討論,
因此,只以緣起法來演示這首偈。子
所以,這首偈子,可啟發兩種人,分別如下 :
1. 啟發凡夫
不認識緣起法者,修學無益。
反之,若真識緣起法,則能入聖道跡。(SN.12.3,以及12.4~12.10的七佛品)
2.啟發初入聖道之人
只識膚淺的緣起法、而不識得真實而深入之緣起法,則之前所學,只是來生導至善趣,於此生究竟解脫無益。
反之,若真識得真實而深入之緣起法,則此生解脫有望。(長部,大品、大緣經DN.15)
以上,是針對偈誦的解說。
其次,是本心、本性之問。
本心、本性,是後期佛教的演繹;
在前三次集結時,尚無此學說跡象。
這可從尼柯耶部、以及長老偈、長老尼偈中去證實。
第三,則是勸比。
若從邏輯推演、想像創意的發揮來看,
那麼,這首偈子,確實可以帶來文字嬉遊的滿足感,增添筆戰的依據、給自己一個憑弔此生解脫無望的愁思。
深入一探,這些都只不過是貪嗔癡的陷阱,修學的障礙而已。
可是,只要稍稍深入正確的止禪、以及觀禪的薰陶,就能擺脫這種偈子所衍生的羈絆與傷害。
這首偈子如此、公案如此、都是一樣的道理。
正所謂 "法爾如是",其實也就是 "緣起法" 的簡稱罷了。
以上,略說。
如意
後記 :
有關於出家一事,許多玄之又玄、創意無限的說法,常常模糊了出家的實際性。
為何出家 ?
實際上,是根據世俗的實際困擾而來。
簡單說,佛陀深知這世間上的一切治生行業,對於解脫來說,都是障礙遠大於助益。
因此,在各行各業的行當之外,開闢另一條路,就是離家、出家。
但有別於其他宗教出家的盲點,因此, 佛陀 頒制了史上最繁複的戒律,用以清淨出家者的三業、以及莊嚴在家者的視聽。
出家,是最迅速、最安全的解脫之道。
所謂四種解脫素質,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者,
這世上有哪一種行當能如此貼近這四種解脫要素呢? 沒有。可以找找看,根本沒有。
只有....隨正法出家,這一路而已,不是嗎?
希望有緣的看眾,能多參考,捨棄錯誤的觀點。
補充 :
觀嚴朋友,
所舉的經例,都有一個共通特徵 ~ 就是...解釋無明的來龍去脈,以彰顯 "本、本有、本來" 等等的 "佛性" 問題。
為了強迫性地去解開這個不當的問題,更創造了許多名詞,更加令人目眩而產生更多問題。
這個特徵,事實上,與聖諦、緣起教法格格不入。
非但在世俗的邏輯上有些矛盾,尤其在止禪、觀禪當中,更為明顯。 例如 : 止、觀的共同業處~ 四大。
因此,學習聖教法的弟子,一般都不予理會上述這些論點。
唯一的解藥,只有緣起法。
如果把悖於緣起法的部分先行擱置,那麼,就很容易在修學路上過關斬將,
否則,不是淪於邪見、就是變成創意寫作。
若想進一步理解者,可以自舉止禪一例而深入解剖。
這樣最實際、也最容易明白為什麼。
以上簡覆
如意
LY朋友,
確定是否有禪支等諸心所,只是修學止禪的檢驗基礎。
朋友,貴宗並無此教導,不是嗎?! 否則何不點出訣竅呢 ?
只要朋友踏入真正的止禪修學,星洲可以分享給朋友。
朋友的問題,並非不能解答,而是...那將容易陷入文字的糾纏,
對朋友現況,非但沒有一絲幫助,反倒是憑添三毒炙盛而已。
因為,彼此對戒、定、慧三增上學的認識不同,
修學之道也完全不同。
星洲所宗者,
以四大教示為標竿。
戒學,
標以巴利律為宗、律注為輔、初學者至少先學戒半年以上,知道沙門規範、居士規範、進而莊嚴沙門、照護居士、辨別正法、律。 (諸惡莫作)
定學,
舉以身念住之安般為主、進以四大、身至、或九不淨;從內身而取諸色遍、再輔以隨念法、威儀路、明覺、慈心、悲心、喜捨諸禪,遍習色禪、無色禪。 (此為真正的眾善奉行)
慧學,
師以見、度疑、道非道智見清凈、行道智見清凈、智見清凈為道次。 (自淨其意)
這樣的三增上學,在朋友眼中,或許只是雕蟲小技、不值一哂,
但是,這種入門技巧,卻足以解開 貴宗標舉之禪法至寶的不傳密要。
以下的入門技巧,或許可以讓朋友攜回大樓內,討論研習。
1. 如何自證自知地,肯定地確定、辨別諸禪支,而無礙地確認自己所處的禪地?
2. 如何不借外力、不借諸色曼陀羅,直接轉青黃赤白等諸色遍禪?
3. 如何在諸禪中自由轉入、轉出諸禪地?
朋友,不要輕視這種入門基礎,祂必須是具備一定的正見、三學基礎。
更能幫助貴派,在學習禪法時,獲得貼近 佛陀真實教法的好處。
如果上述都沒問題了,相信朋友在學習瑜伽師地論時,
更能切身體會....論師在說甚麼 ?!
論師想說甚麼?!
論師沒有說的,又是甚麼?!
隨筆
註 :
不要再作無益的文字往返,那一點都不華麗,只是浪費時間,
這已是朋友第三次的拒答。不嫌累嗎?!
註2 :
江湖朋友,
朋友的說法,星洲沒有意見。
朋友可以再深入研讀教典之後,再檢視自己的說法,如何?!
如意
如意
- 6 年前
※究竟上,法名寂滅。
學法上,畢竟是個意塵,計著、不計著皆是方便生。
※若不識自本心,生死根結不清不楚、渾渾噩噩,即便學遍一切法,也只
是個識心計度,不但不能入法,更成法縛,故說無益。
好比醫者,不知病理,即便學了一切醫術,也是枉然,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又有何益處。
問:若識本心,學法何益?
答:識自本心,則一切心病乍現,皆能當下立覺。
覺自過失,依病取藥、學習諸法對治,這是正途,也能事半功倍。
問:本心或本性是佛陀一代教法的宗旨嗎?
答:當然。
「名」無我,佛說法所用諸名,皆隨順各年代眾生識見而說。
不同的名,有不同的識境界描述,但義上並無二說。
而一切名,皆不可執著,立真是過失,並非佛說。
問:識自本心,到底在識甚麼?
答:首要,識五蘊六根,陰界一切都該識之。
(或說識自七大)
(或說識自四大)
(或說識自十二緣集)
(或說識自虛矯心、忌妒心)
(或說識自心所持犯戒儀)
(此對應的是「世間法」)
次要,是自性,透知自心攝所攝,謂之「覺自心所現」。
(此對應的是「世間法、出世間法」)
終要,起自覺聖智,甚至達到「空所空滅、寂滅現前」。
(對應的是「世出世間上上法」)
此三要,是一非三,只是深淺有別,皆是識自本心。
以上是末學當下的邊見,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