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請各別述說佛教與耆那教所說的涅槃之義

請各別述說佛教與耆那教所說的涅槃之義

請各別述說佛教與耆那教所說的涅槃之義

謝謝分享

8 個解答

評分
  • 觀嚴
    Lv 6
    6 年前
    最愛解答

    1'耆那教所說的涅槃'已有先回覆2佛教所說的涅槃:'涅槃”境界是一種擺脫了人的情感、慾望等的與世俗世界有本質差別的境界。在後來的一些小乘佛教的典藉 中,涅槃還常被描述為熄滅無物的狀態,認為涅槃是“如燈涅槃,唯燈燄謝,無別有物,如是世尊,得心解脫,唯諸蘊滅,更無所有。” 總之,早期佛教和後來的一些小乘佛教常把涅槃描述為“灰身滅智、捐形絕 慮” 的狀態,並且經常把涅槃看作是一種徹底死亡的代稱,它與世間是完全不同的。在早期或小乘佛教中,儘管有些佛教文獻中也談到佛與世間的關係,如《長阿含經》卷第一中說:“佛出於世間,轉無上法輪。”但這裡主要說的是佛存在於世間,並在世間宣傳佛法,還沒有明確說佛法與世間是密不可分的。小乘佛教認為世間是不淨的,若要達到涅槃,就一定要出家,過禁欲的生活,而且特別重視求取個人的解脫(即所謂“自利”),而對于輔助說明世間其它人解脫(即所謂“利他”)則並不特別強調。這也是小乘佛教把涅槃和世間明確(絕對)區分開的重要因素之一。佛教中在論述涅槃時,還有一些分類,較常提到的一個分類就是“有餘涅槃”(有餘依涅槃)和“無餘涅槃”(無餘依涅槃)。所謂“有餘涅槃”主要指作為業報之因的煩惱已斷,但還有作為果報的現受色身(所受五眾之身)存在。所謂“無餘涅槃”則主要指不僅作為業報之因的煩惱已斷,而且作為業報之果的現受色身也斷滅了。佛教在小乘部派中就對“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有解釋。如《大毗婆沙論》 卷第三十二在解釋這兩種涅槃時說:“雲何有餘依涅槃界?答:若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猶存,大種造色相續未斷,依五根身心相續轉,有餘依故,諸結永盡,得獲觸證,名有餘依涅槃界。……雲何無餘依涅槃界?答:即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已滅,大種造色相續已斷,依五根身心不復轉,無餘依故,諸結永盡,名無餘依涅槃界。”這種分類的基礎是把有無現受色身作為涅槃狀態的區分標誌。在小乘佛教中,擺脫世間是徹底的涅槃。這樣,無餘涅槃自然是較徹底的涅槃。佛教在後來的發展中,對“有餘涅槃” 和“無餘涅槃”的解釋與小乘佛教的一般解釋還有一些區別。印度大乘佛教興起後,對先前佛教中原有的許多重要理論進行了較大變革。在對涅槃的解釋方面,大乘佛教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不同的發展階段佛教對涅槃的解釋也是不斷深入或變化的。《俱舍論》卷六,《大正藏》第29卷,第35頁上。《大正藏》第1卷,第9頁上。《大正藏》第27卷,第167頁下—第168頁上。《大正藏》第9卷,第43頁中。《大正藏》第14卷,第551頁上中下。《大正藏》第30卷,第36頁上。大乘佛教形成之初在理論上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反對把涅槃與世間絕對對立起來,強調二者之間的密不可分的聯繫。如《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等經典中都有相關論述。《妙法蓮華經》卷第五中說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我常住於此。” 此處說的“方便現涅槃”就是指涅槃並不與世間隔絕,涅槃了還要住於世間,因為還要為眾生說法,要教化眾生入佛道。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具體修行目的有差別:不少小乘信眾的修行目的是求自我解脫,求“自度”,而大乘的目的則是不僅求“自度”,還要求“度他”。在一些小乘佛教中, 所謂涅槃是要斷生死的,也就是說,涅槃就是跳出有生死的輪迴狀態。但在大乘佛教中,佛或菩薩為了拯救眾生,即便達到了涅槃也不能完全脫離世間,因為這樣才能“度他”。所以雖然涅槃了但仍“實不滅度”。因而,大乘中說的涅槃與世間是密不可分的。《維摩詰經》(羅什譯本)卷中說:“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生死涅槃為二,若見 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生不滅”,“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顯然,在這裡,一些小乘佛教樹立在涅槃與世間之間的絕對化的界線被打破。在大乘佛教看來,關鍵在於人的認識,若達到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如“性空”等),涅槃與世間也就沒必要作絕對化的區分了。存在的差別是人自身的認識,涅槃與世間本身不是兩個隔絕的狀態。中觀派出現之後,對涅槃問題也十分重視。此派的根本文獻《中論》卷第四中說:“涅槃與世間,無 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中論》說:“世間與涅槃,無有分別。涅槃與世間,亦無分別。”“究竟推求,世間涅 槃實際無生際, 以平等不可得故,無毫釐差別。”這裡通過反複論證的方式強調,所謂涅槃並不是離開現實世界的另一個清淨世界,而是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契合實際的認識。青目在對《中論》卷第三的注 釋中說:“諸法實相即是涅槃”。這也就是說,認識了世間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實相),也就達到了所謂涅槃。不存在那種離開世間或與世間無關的涅槃。中觀派這種涅槃觀念與小乘佛教的涅槃觀念有明顯不同。

    2015-04-21 11:21:37 補充:

    接佛教所說的涅槃之義!!

    但大乘佛教中對涅槃的解釋也不是完全一樣。例如,《大般涅槃經》中的一些說法就和先前的小乘佛教及一些大乘佛典的論述有差別。《大般涅槃經》把涅槃分成兩種,一種是小乘(二乘)說的涅槃,另一種是大乘(該經中)說的涅槃(大涅槃)。如 《大般涅槃經》(北本)卷第二十三中說:“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何以故?無常樂我淨故。常樂我淨乃得名為大涅槃也。

    2015-04-21 11:22:36 補充:

    佛教中早就有一種“四顛倒”的理論。早期及一些小乘佛教認為:凡夫把世間事物的無常看成常,此為“常顛倒”;把世間的諸苦看成樂,此為“樂顛倒”;把世間中不淨的東西看成淨,此為“淨顛倒”;把世間中無我的事物看成有我,此為“我顛倒”。這是凡夫的“四顛倒”。而《大般涅槃經》則認為,如果只看到對世間的顛倒,看不到對涅槃境界的顛倒就是“二乘所得”。因此,如果不知道在涅槃中有常樂我淨,那麼這也是顛倒,這種顛倒往往是二乘的 “四顛倒”。及至大乘經典《大般涅槃經》則對佛教中所言的“顛倒”作了新的界定,將其區分成“凡夫四倒”和“二乘四倒”。

    2015-04-21 11:24:28 補充:

    從強調涅槃與世間的差別來看,《大般涅槃經》與小乘佛教關于涅槃的觀念有相近之處,但也有不同。小乘佛教的涅槃一般指一種完全脫離世間的最高境界。《大般涅槃經》則沒有像一些小乘佛教那樣完全把涅槃與世間割裂開,但它對涅槃的論述與中觀派的涅槃觀念也有不同。中觀派強調涅槃境界與世俗世界無本質“分別”,不絕對否定也不絕對肯定世俗世界。

    2015-04-21 11:25:10 補充:

    《大般涅槃經》實際上把中觀派已打破或淡化了的涅槃與世間的界線又重新確立起來。然而它也不是簡單地回復到小乘佛教的立場上去,而是提出了新的觀念,認為涅槃境界中是常樂我淨,不是像小乘佛教那樣講“四顛倒”。相對而言, 大乘中觀派對涅槃的看法在佛教後來的發展中影響更大一些,成為佛教涅槃思想中的主流觀念。

    資料來源: 網路
  • ?
    Lv 6
    6 年前

    華嚴部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 (40華嚴)

    毘瑟底羅居士曰

    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

    唯除 為欲調伏眾生 而示現耳。

    大集部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七 虛空藏菩薩品

    阿難言善男子。

    汝何時當般涅槃耶。

    虛空藏言大德。

    阿羅漢者 無般涅槃。

    知一切法 究竟是涅槃 亦無涅槃相。

    凡愚之人 有如是 分別戲論行。

    言此是生死 此是涅槃。

    阿羅漢者 無是戲論也。

    2015-04-21 23:41:44 補充:

    法華部

    妙法蓮華經 卷第五

    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涅槃部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善男子。

    若我所有 聲聞弟子 說言如來 入涅槃者。

    當知是人 非我弟子 是魔伴黨。

    邪見惡人 非正見也。

    不知佛方便說........很危險

  • 6 年前

    剛剛看了維基百科,貼一些文供參考~

    ps先前的意見因為記憶錯誤,所以刪除,請見諒~

    耆那宇宙觀

    耆那教中不存在作為宇宙創造神,保護神和破壞神的概念。另外,神為了降伏惡魔而投胎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認為世界是由極微構成,不由神造

    信仰和實踐

    大雄解釋道:「無始以來,所有的生物(靈魂)都是在業的束縛中,而業是善或惡行為的積聚。在業的影響下,靈魂習慣於在物質財富中尋找快樂,從而就有暴力的想法、行為、憤怒、怨恨、貪婪及諸如此類的罪惡在心中紮根。這些結果也導致業的進一步積聚。」

    2015-04-20 18:25:48 補充:

    大雄教導:「正知(samyak-jnana)、正見(samyak-darshana)和正行(samyak-charitra)是自我解脫的真實之路。」

    正行由五誓言構成[6]:

    非暴力(Ahimsa)——不傷害任何生物。

    誠實語(Satya)——只說實話且語不傷人。

    不偷竊(Asteya)——不拿經由不當方法、途徑得到的東西。

    純潔行(Brahmacharya)——不沉溺於肉慾的快樂。

    不執著(Aparigraha)——完全不粘著人、地和物。

    2015-04-20 18:26:42 補充:

    耆那教徒以五誓言作為生活的核心。但如果不明智於非絕對論(en:Anekantavada)和相對論(en:Syadvada)哲學,這些誓言律就不可能被充分且完整的實行。出家人嚴格地、完全地遵守這些誓言;另一方面,在家者也可只遵守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適應的部分誓言。

    關於精神進階的問題,如同大雄所預言的那樣,男女在條件上是平等的[7]。放棄和解脫的魅力也同樣吸引著女性為之奮鬥。很多女性遵循大雄指示的道路,為尋找最終的幸福放下了和世間的關係。這樣,如果她們以正見理解,並忠實地遵循耆那教的原則,就將為他們在此世的生命帶來滿足和內在的幸福,死後靈魂將再生到具有更高精神水平的世界,獲得完全的覺悟

    2015-04-20 18:30:43 補充:

    所以,耆那教其實與印度教有所不同

    先前所提到的教義應是屬印度教

    耆那教有另外不同的教義與修行方式,且與佛教較為接近

    但不論如何,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沒有提及因緣法及緣生法,因為這是屬於觀智的範疇,也是真正欲解脫者必須觀照的部分

  • ?
    Lv 7
    6 年前

    尼揵子:

    耆那教的創始人。

    主張苦樂、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須以苦行償還,

    要脫離輪迴,必須修苦行,

    等苦行成就、舊業消滅,新業不生時,

    生命就回復清淨,捨離肉體、獲得解脫。

    此派與其餘五派相比,較類似佛教,

    但主張命與非命二元論,而不是因緣論所主張的極端苦行也是佛教所反對的。

    神經異常要看醫生

    不是學佛法就有用

    全民健保關心您

  • 耆那教是心外求法的外道。耆那教若言之涅槃,也是妄想。

    \*

    無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脫知見嚴重短缺,何況能證?乃至號稱為導師之台灣佛門有名法師,竟於書中宣稱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說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則證涅槃之緣即告斷絕。今者平實欲令末法時期佛門四眾皆具正見、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脫生死之 釋迦如來正法得以久住,廣利人天,自應寫作此書以廣利之。無智之人謂佛門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則屬此書之所不論。然而末法時代佛門之中今已凡夫處處,大眾既已歸投佛門之中,上焉者,則我實證涅槃之菩薩當令諸人滅愚生智,此世得證大乘本來涅槃;下焉者,則能因斷我見故得聲聞初果,未來無量世......

    詳細,請恭閱:

    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第97期

    1.涅槃(自序、目次)…...大菩薩 平實導師

    正覺電子報第97期第1篇

    涅 槃

    -平實導師-

    自 序

    常見外道、斷見外道等邪見滲入佛門已久,若欲促令佛門四眾廣得實證涅槃而復興佛教者,當務之急即是教育佛門四眾普皆捨棄常見、斷見等邪見,不墮五陰十八界有中,方能生起智慧,爾後欲求三乘菩提之實證,斯可期冀。是故解說涅槃之種種義,令當代佛門四眾週知而生起真實了知涅槃之聞慧,而後如理作意思惟,方可生起正確之思慧,遠離不如理作意之思惟;爾後修學三乘菩提時方有實證之因緣,此乃本書寫作之初因。

    二者,無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脫知見嚴重短缺,何況能證?乃至號稱為導師之台灣佛門有名法師,竟於書中宣稱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說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則證涅槃之緣即告斷絕。今者平實欲令末法時期佛門四眾皆具正見、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脫生死之 釋迦如來正法得以久住,廣利人天,自應寫作此書以廣利之。無智之人謂佛門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則屬此書之所不論。然而末法時代佛門之中今已凡夫處處,大眾既已歸投佛門之中,上焉者,則我實證涅槃之菩薩當令諸人滅愚生智,此世得證大乘本來涅槃;下焉者,則能因斷我見故得聲聞初果,未來無量世中常離三惡道,最後終得解脫生死,以此第二因緣寫作此書。

    然而縱使能知涅槃之理,能否實修而證之?端賴各人離苦之意願與了知離苦之道,然後付諸實修,方能證得涅槃。復次,若是心躁不止之人,性障深重而未曾實修五停心觀,莫說定力未充,其實本無絲毫定力;雖然依此書中正理精心實修,以無伏障得止之故,至多只得乾慧而無證涅槃、獲解脫之實質,於初果之實證依舊絕緣,更恐其犯下大妄語業而致下墜三塗,以是緣故另立專節強調定力之重要。乃因眾生我見、我執、我所執等煩惱極為深重,單憑智慧無以實證初果解脫,更不能得證涅槃,是故經中明載「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是之謂也。若是無智之人及以懈怠之者,即無實證涅槃之分,殆無論矣!譬如《別譯雜阿含經》卷1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我涅槃法,終不為彼,懈怠無智,之所獲得。猶如良馬,上大丈夫,斷除愛結,盡諸煩惱;除祛四取,獲于寂滅;能壞魔軍,住最後身。

    由此證知必須實修獲得定心以為依憑,然後斷除見結、有結,方能實證初果解脫乃至二乘無餘涅槃,並非聞已而知或觀已而知即得謂證,是故本書中特地說明:必須對三乘菩提所說涅槃,得有證轉之能力與功德,方名實證。證轉者,謂已調心而生定力,證得三乘菩提時方能運轉所證智慧而得涅槃。又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

    今為有情結習所蔽,敬受邪教、誹毀大乘,於「空、有」經如言計著,隨印所解互生厭希。設希出要,親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亂授學,懼廣文海,初不趣求;雖樂略經而不能了,於真、俗諦競說有無,心、境法中遞生取捨。

    已屬像法時代之常態,何況今值末法之際,更屬常事。凡此類人,皆屬聰明伶俐之人,世間學問亦佳,然而並未發起菩薩性,仍非菩薩種姓之人,是故今時諸方大師於空經、有經妄生謬判,錯將如來演述法空之唯識增上慧學經教,誤判為有經;於心有境無、心無境有等說競相諍論,至今未得決定之說;故於涅槃之中道法性屢生誤會而爭空有,尚不解涅槃之為何法,何況證之?是故每墮想像之中而強行解義,誤人無數。......

    請續恭閱:

    正覺電子報第97期

    1.涅槃(自序、目次)…………………………大菩薩 平實導師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2015-04-20 14:39:17 補充: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

    資料來源: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 匿名
    6 年前

    《佛藏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卷上

    諸法實相品第一

    「舍利弗,舉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諸念、一切諸見、一切諸結、諸增上慢。不念一切諸所憶念,除斷一切種種語言。我是法中無常無無常,無苦無樂,無垢無淨,無斷無常,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者無命者,無生無滅。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於法都無所得無所滅,故名為涅槃,亦不見有得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為念,亦不貪著涅槃。是故當知是為第一奇特希有。所謂如來所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 6 年前

    佛教的涅槃是指,消除五取蘊的"取",達到五蘊清涼的狀態,死後不再投生的一種無為

    耆那教的涅槃應該是指回到大梵天的懷抱,一切都是大梵天所造,消除罪惡後,回到母體的清淨狀態

    覆:這解釋雖然簡要,不過OK,沒問題。隨喜!

  • 次草
    Lv 5
    6 年前

    請各別述說佛教與耆那教所說的涅槃之義

    ==

    是誰眼中的佛教

    是誰眼中的耆那教

    是誰眼中的涅槃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