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請問各位賢德們如何詮釋:「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呢?!
圖片參考:http://new.arts365.com.cn/UploadFile/2009/8/6/2009...
《道德經.老子》云:「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白話翻譯:
攪和陶土來燒成器皿,要做成中空狀,才能當容器用。房屋要鑿空門窗的部分,才能有房室的功能。所以,萬事萬物都是在『無』的狀態處置它,而在『有』的狀態達成目的。
大道的完美好像有欠缺,但運營施展的作用不會衰敗;大道的充實好像很空虛,但運營施展的作用無窮無盡,因為沖和謙虛不自滿,才能使大道源遠流長、綿綿不絕;大道的直路好像很曲折,大道的靈巧好像很笨拙,大道的善辯好像很不善言辭。,另外,運動可以消解內在的的寒凝僵結,守靜又可以消去因運動而產生的熱濁。正道使柔弱靈動中保有的諧和穩定,是天下動盪搖擺所最應追求護持的理想狀態。
請問吾輩習佛者要如何做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呢?!
請各位前賢大德們法佈施分享法喜,感恩!
《阿傑》大德您好:
『弄巧成拙,弄假成真』,容有誤會,容有未洽(玩真的而不是玩假的)!《道德經.老子》云:「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無身,夫復何患。」不是嗎?!
請參考:
《Photo》大德您好:
『在佛教網,散布外道經典』誠非吾輩學佛修道人之所為,請參考:
意見欄004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
留言者:
《aa》大德您好:
『真實心才是真正的「太極」,才是學人要修證的標的。』後學感激前輩您的撥機顯化,感恩!
《羊》前賢前輩您好:
『返觀自照,莫若以明,三世一切佛,指的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因為一切有情皆本來具足了與過去佛,現在佛平等的能夠具足種種功德法,能出生一切法,本性清淨無漏無為,本來解脫的心,這個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說得好!說得太好了!
真是令人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受益良多!後學非常感激您! ^^
《老叟》大德您好:
『大直若屈,其用不阿;大巧若拙,其用不贅;大辯若訥,其用不爭;版主以為呢?』哈!哈!哈!佛曰:「不可說!」是以,法無定法,說即無說,故設若有人妄作言念,即形同謗佛!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提供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蓬畢生輝!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法佈施」功德無量!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後學預先通告結案時間~★★★★★
本題已接近尾聲,後學將於農曆正月十二日巳時三刻或十三日子時初刻進行結案,如有「回答採用率」問題的回答者,可於時限前自行決定去留,謝謝各位精湛的回答與意見,感恩!再感恩!
8 個解答
- ?Lv 78 年前最愛解答
佛友您好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佛友以道家引題 起爭議也....
萬物都有道 佛友何必宗教我執...自圍籬笆
孤陰不生 孤陽不長 有之無之圓滿也 聖人不由 而照以天 謂者道樞 道體○在其中 齊一用之無窮
返觀自照 莫若以明
朝三暮四 或朝四暮三 其體量不變 都是七
為何起爭 不平心 感受前後不同
道體 是不變 透過齊物論就有爭 有分別 在堅白論 之眛終
堅白論起 後一念蓋過前一念 何是是起念 何處是終念 無有論處
只能用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不以有且的而用 一與言為二 二與一為三
自此以往 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故自無適有 以至於三
而況自有適有乎 無適焉因是已 一語道出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等
才有用功能也.... 羊後學以佛學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以身心 作用來回應 讓佛友省思
阿彌陀佛 《華嚴經》偈贊曰: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此偈之唯心之旨 即能所一如 心物一元狀態下之心也.
三世一切佛 指的是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因為一切有情皆本來具足了與過去佛
現在佛平等的能夠具足種種功德法:
能出生一切法 本性清淨無漏無為 本來解脫的心 這個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五陰十八界 涅槃如來藏 般若道種智 函蓋一切法
一切最勝故 與此相應故 二所現影故 三位差別故
四所顯示故 如是次第現 具足解脫道 及佛菩提道
一切應受持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羊後學祝福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感謝《停 看 聽 》前輩大德 ~
《道德經.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2013-02-26 12:30:44 補充:
是以,為何『強名』?即為此玄妙之理難以言諭,故勉強給它取名為『道』,故不可持此『名相』,才會隨緣自在,故不生煩惱。此外,《金剛經》亦云:「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亦同此理。
我國即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先生亦云:「聰明才智越大者,當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智略小者,當服百十人之務,造百十人之福;至於全無能力者,當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故替眾生服務如能『隨緣』自在,自不生『煩惱』,因為此時煩惱已轉成『菩提』了!
2013-02-26 12:31:07 補充:
後學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提供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 8 年前
聲明:道德經並沒有所謂的宗教色彩,所以它並不屬於道教書籍.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一'以文字之便利,作為開發智慧之用.
二'以有形之四大假合的肉體之便利,作為無形無狀之自性修真之用(借假修真).
是以不執有'不執無,才有發揮"利"與"用"之空間.
看道德經如能跳脫宗教的框框,將會有更大格局的體悟.
2013-02-19 00:11:34 補充:
請問版主:
一般所謂的"經",大部份都在敘述一個故事,或是一個歷史的典故,您覺得道德"經"是在敘述什麼?
文中有提到"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請版主動動腦,啟發智慧.
2013-02-19 19:43:20 補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一個道者在大道之前永遠是不足的,必須深入再深入而不會自滿,正所謂極中極(太極裡面還有太極),佛中佛(諸法都有實相).
所以道德經是用來啟發本性(開發智慧),不是用於念頌的經典.
大直若屈,其用不阿
大巧若拙,其用不贅
大辯若訥,其用不爭
版主以為呢?
2013-02-21 00:05:36 補充:
我相信佛陀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他的自性佛,而不是動不動就"佛曰"吧!
既然法無定法,又何來謗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是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虛無的,不用去追求,祂告訴我們"無",我們卻離不開"有",這不也違背了佛陀的本意嗎?
佛陀說法49年,卻說"若有人說祂說法,那就是毀謗祂",這又是為何?
- aaLv 68 年前
老子講的道,是道教,不是佛教; 道教的層次還未達到諸法的實相,所以學佛人要追求開悟明心,實證法界實相心,不需以老子的法教:『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為修學的標的。
道家有「太極生兩儀,萬法由茲生」說,但並不知道「太極」究竟是什麼?從佛法裡,卻可實證萬法的本源--眾生第八識心如來藏,故此真實心才是真正的「太極」,才是學人要修證的標的。
- 8 年前
不"是"太瞭解,題供一些言論希望能"有"助您思考
弄巧成拙
弄假成真,
如"果"說,
to be ....去"是"
be+come=變成,變"得"
換心=re+mind(提醒)----- 逆向思考
無到有即一"道",由屈至直,拙到巧,木訥到能辯皆"道"
逆之也是道
"道"教了些什麼? 道+教=道教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退之以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