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
Lv 5

何為五禪??如何修持??

最近!領悟蠻多的,理論的方面已經沒有問題!突發其想!!來發問一下關於實修與理

論相互配合的問題!

就如標題!何為五禪??如何修持??

更新:

感謝菩提好友提供五禪支,也有稱五停心觀為五禪,不過我問的五禪範圍比較大,如:獅子

奮迅,九次地定,超越三昧 八背捨,不淨觀(此為天台宗的).

此五種我除了超越三昧實修的部份不理解,但是不能自私的只有自己知道,想藉由大眾討

論中去理解.說明!!

此外大少好友,別只贊助分數,來意見中閒談,順便跟你說密法的原理.(只有大約,不能詳

說,就靠您的智慧去領悟了)

更新 2:

給KISC:佛說的如是如是!!但是有多少人能學會真實禪呢??

能否五蘊.六入.七大.十八界見真實空呢??此為真實禪!!

更新 3:

給融空:法無定法.心無相,很難用文字解說,能感受覺知,為十二處,又如六根,要沒佛法解

釋,我看~是根本沒人能察覺的把!

8 個解答

評分
  • ?
    Lv 7
    7 年前
    最愛解答

    阿含真實禪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九二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谷精舍。爾時世尊告詵陀迦旃延。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 如強良馬。繫槽櫪上。彼馬不念。我所應作.所不應作。但念穀草。 如是丈夫 於貪欲纏 多所修習故。彼以貪欲心思惟。於出離道 不如實知 心常馳騁。 隨貪欲纏 而求正受。瞋恚.睡眠.掉悔.疑多修習故。於出離道 不如實知。以疑蓋心思惟 以求正受。 詵陀。若真生馬 繫槽櫪上。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駕乘之事。 如是丈夫 不念貪欲纏。住於出離 如實知。不以貪欲纏 而求正受。 亦不瞋恚.睡眠.掉悔.疑纏。多住於出離。瞋恚.睡眠.掉悔.疑纏 如實知。不以疑纏 而求正受。 如是詵陀。比丘如是禪者。不依地 修禪。不依水 火 風 空 識 無所有 非想非非想 而修禪。 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見.聞.覺.識。非得 非求。非隨覺。非隨觀 而修禪。 詵陀。比丘如是修禪者。諸天主.伊濕波羅.波闍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禮 而說偈言南無大士夫  南無士之上以我不能知  依何而禪定 爾時有 尊者跋迦利 住於佛後。執扇扇佛。時跋迦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云何入禪。而不依地.水.火.風。乃至覺觀。而修禪定。 云何比丘禪。諸天主.伊濕波羅.波闍波提合掌恭敬。稽首作禮 而說偈言南無大士夫  南無士之上以我不能知  依何而禪定 佛告跋迦利。比丘 於地想 能伏地想。 於水火風想.無量空入處想.識入處想.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想。此世 他世。日月.見聞覺識。若得若求。若覺若觀。悉伏彼想。 跋迦利。比丘如是禪者。不依地水火風 乃至 不依覺觀 而修禪。 跋迦利。比丘如是禪者。諸天主.伊濕波羅.波闍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禮 而說偈言南無大士夫  南無士之上以我不能知  何所依而禪 佛說此經時。詵陀迦旃延比丘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跋迦利比丘 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跋迦利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楞伽真實禪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爾時世尊 重說頌言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2014-01-03 20:48:42 補充:

    因為很多人不學經就禪 禪出境界 反修成顛倒

    如果像楞嚴經五十蘊魔 禪成斷滅 這就不好了

    所以儘量用了義經來說 以免這種憾事繼續發生

    造成您的困擾 真抱歉

    2014-01-04 11:26:15 補充:

    會覺法性 聽到禪定

    禪是動 定是靜 這是二法

    不動 不定 是不二法

    =========================

    金剛三眛經

    禪 即是 動。

    不動 不禪 是 無生禪。

    達摩大師 悟性論

    凡夫 一向 動,

    小乘 一向 定,

    謂出過 凡夫\小乘 之坐禪,名大坐禪。

    這概念套用在三藏十二部

    你就會看出 佛說所有法 都是不二法 直指本心

    給您參考

    2014-01-04 11:32:24 補充: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三〇〇)

    ========================

    義說法說。

    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中道=佛性

    所謂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有此起=佛性起

    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

    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

    這就是中道說法 不二法 直指本心

    2014-01-06 08:03:04 補充:

    佛說修禪 是想寂滅 止息道

    =======================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四七四)

    =======================

    阿難白佛言。

    云何世尊 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

    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2014-01-06 08:03:28 補充:

    阿難白佛言。

    世尊。

    云何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

    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

    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

    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

    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2014-01-06 08:13:47 補充:

    禪不是往外做的功夫

    目的是 捨離心相 想寂滅 想止息

    而無上止息 就是 已知佛性作用

    而楞嚴五十陰魔的症狀

    就是不明究裡 習禪貪念起 反給陰魔著身

    舉凡禪出有境界 有地獄天宮 甚至說自己是菩薩佛

    禪成如此 我都是奉勸同修遠離 以保平安

    給您參考

  • ?
    Lv 6
    7 年前

    不學般若經 先不覺六根無性 後不覺法無性

    著相修 臨終妄念果位 成菩薩成佛 是末法最悲哀的事

    奉勸別拿二乘論誤人誤己

    2014-01-05 16:37:56 補充:

    to 風中的瑋

    從阿含到涅盤 七覺支 三十七道品 是覺法空 無自性 不是修成有

    學習般若 就是三乘法的鑰匙 直入一乘道

    般若法性道不學

    等於未入佛門 等於三藏十二部根本看不懂

    我執要破 從六根無自性 開始起覺

    法執要破 從法無自性 開始起覺

    平地蓋起的基礎 就在這裡

    千萬不要蓋成違章建築

    2014-01-05 16:46:17 補充:

    其次!我所理解的世間與出世間,差異點以我所理解的來說:

    就是有沒有覺而已,

    無覺不證空性,就算修到九次地定也只是八萬大劫後再輪回而已.

    因為五蘊沒破,只是停熄而已.

    ====================================

    五蘊無性 不需破 不需壓制

    還有九次地定想 也是佛學障

    人生短短 學點真的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http://kisc88.blogspot.tw/2013/08/blog-post.html

    紅字經文 先學就知

    2014-01-06 00:53:03 補充:

    如果不是倒修 成菩薩成佛

    佛也不會稱現在是末法

    無性執著有性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5995...

    倒修佛法成無明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10.h...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及脫有情生死眾苦 令獲究竟常樂涅槃 無有是處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6668...

  • 匿名
    7 年前

    還是要去 http://aaashops.com/ 品質不錯,老婆很喜歡!

    冺伵反光仄卜僗

  • ?
    Lv 5
    7 年前

    不會不會!因為真相是越討論越明,很希望能請大德就您所知的竟量說出,否

    則佛法就淪於理論,到後面就變成文字辯論.

    2014-01-04 22:37:26 補充:

    給米粉好友:我沒有創新,我一切都是遵從佛陀的教法,我所提的三昧名稱都

    是佛經中說過的,舉獅子奮迅在近代中,虛雲的弟子具行載入滅的時候就用

    過了,而原理我也知道.以我目前的智慧不可能超過聖者.菩薩.如來.

    所以!我不可能有所謂的創新.讓您失望了.其次!我很希望您能努力學習實修

    目前您所說的佛法,因為很簡單!有的事情親證,就會了解.

    法眼淨就是如此.感謝您的意見提醒.

    2014-01-04 22:46:45 補充:

    給無心:佛陀當時說三乘法在法華終歸一乘,在法華藥草品中就已經說的很

    明白,四聖諦是佛陀的智慧結晶,當中加入七覺支三十七道品,就已經是一乘

    法的第一階段了,假使都只討論學習般若而沒有覺法的步驟,我執不破又怎

    能提到破法執更甚提到覺法性空呢?

    空中是不能蓋起樓閣的,總是要從平地蓋起.

    2014-01-04 22:54:16 補充:

    其次!我所理解的世間與出世間,差異點以我所理解的來說:就是有沒有覺而

    已,無覺不證空性,就算修到九次地定也只是八萬大劫後再輪回而已.因為五

    蘊沒破,只是停熄而已.

    2014-01-05 23:34:26 補充:

    同學~認真點,這麼好修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在痛苦了.

    2014-01-10 23:01:17 補充:

    在路上有個受傷的老伯,四周無人只有一個通偮犯,那個通即犯懼怕自己的

    行蹤暴露,又想救那老伯,請問您是那個通即犯,您會救還是不救??

    一個修禪的人也是如此,一方面想求得解脫,一方面又懼怕自己的習性,讓自

    己在五蘊中迷失方向!!

    那.....是修還是不修.

  • ?
    Lv 7
    7 年前

    禪者,靜慮也.靜謂寂靜,慮謂審慮.由寂靜善能審慮,而如實了知.謂有安住靜慮、引發靜慮、辦事靜慮,即以等持為性.禪有五種︰外道禪.世間禪.離世間禪.大乗禪.出世間上上乗禪。外道禪,蓋為打坐.世間禪者,謂四禪定、四空定。四禪即尋伺喜樂等定.行法皆「心ㄧ境性」.四空定即空、識、無、非想︰此皆尚在六道輪迴禪。出世間禪者,謂五停心觀、別相念觀、四諦諦十六行觀、九次第定、十遍處定、十法、滅盡定,此是小乗禪。四、大乗禪者,謂六度波羅蜜、人空、法空。出世間上上乗禪者,謂華嚴禪,即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諸佛國土大三昧、清淨深心行大三昧、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眾生差別身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無礙輪大三昧。念一境者,心ㄧ境性也,了法性相,離有無境。正念即定,以彼定心,離妄念之亂,入普賢海印三昧大定︰即如來藏三昧、無量方便三昧、菩薩善思惟三昧、菩薩智光三昧、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剎那際三昧、佛華嚴三昧、師子頻申三昧等。

  • 7 年前

    與其把時間寄託在宗教信仰或花錢在命理及風水,還不如把握時間創造生命價值,

    認真打拼工作事業、調劑家庭生活及親情連繫、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閒餘之時,遊山玩水及享受美食,放眼天下;博學多聞,增進智慧才藝;

    運用財務及管理分配,退休後得以樂逍遙、免煩憂!

    有意義的人生才能為生命帶來真正的富足,迷信只會讓人淪陷。

    ●如果您是疼惜自己、照顧家人、孝順父母、敬老尊賢者;

    人生不想意外頻傳、不再徒留遺憾,請您務必趕快看:《人生大挑戰》,就能找出你所有對鬼神的疑惑!

    --全文免費閱讀--http://blog.xuite.net/heroic.figure/life/172618432

  • ?
    Lv 7
    7 年前

    何為五禪??天地君親師

    如何修持??靜心悟 + 行尊敬

  • 7 年前

    何為五禪?

    (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第五禪)於五法中,由於鎮伏諸蓋為有尋、伺、喜、樂、定五支的初禪。自(初禪)以後,止息了尋而成為四支的第二(禪)。此後離了伺而成為三支的第三(禪)離了喜而成為二支的第四(禪)。再自彼後捨斷了樂而成為定與捨受俱的二支的第五(禪),當知便成五禪。依彼等(五禪)的支而有五定。如是依五禪支而為五種。

    ?如何修持??

    (定):即以淨戒及已住立於遍淨戒中的(比丘),(一)破除那十種障碍之中的障碍,(二)親近教授業處的善友,(三)順適於自己的性行,(四)於四十業處之中執取何種的業處,(五)捨離不適合修定的精舍而住於適合的精舍,(六)破除細障,(七)不離一切修習法而修習。

    住戒有慧人

    修習心與慧

    資料來源: 清淨道論 第三品,執取業處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