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傷寒論可以應對新冠病毒嗎?
新冠病毒徵兆證候:
多見:
發燒、咳嗽、喉嚨痛、味覺嗅覺喪失、眼睛刺痛,肌肉痠,倦怠四肢無力,胸悶呼吸急促
甚者:
心肺失能,意識不清昏迷,痙攣抽搐,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系統失衡,器官衰竭
請問:
舊知識《傷寒論》可以應對今年大爆發的新冠病毒嗎?
欣霑化雨如膏------
醫道多歧路,請指導~
2020-4-6
關於「觸類旁通引而申之」
請舉實際事例明辯證會。
2020-4-14
請舉實際事例明辨證會。
跳出中西框架來思考
據事循理—通
2020-4-21
1 個解答
- 1 年前最愛解答
指導,不敢當;如切如磋相琢磨。
醫學史概論 戴榮鈴譯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出版
「今日一般人所受到的醫學照顧比以往任何時代誠然為多,很矛盾的,一般人對於疾病的意義與治療反比前代人士更感迷惑。
早期老學說與我們今日頗多差異,但須勿忘,它們也曾發揮過功能,做好過工作,若從此一觀點研究醫學史,便可產生一種啟迪性的而且正確不惑的效果,同時也可令氫彈世紀驕傲的人們減少幾分自鳴得意的心理。」
舊約傳道第一章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從東漢光武到獻帝一百六十年間,明確的記載發生十七次的大疫;
十次發生在春季,四次發生在冬季,兩次發生在秋季,一次發生在夏季。
十七次大疫的病毒都是在演化中。
面對不同的病毒,顯現不同的徵兆及症候群,因病而施方,積累一百六十年臨床實證的治療法則所完成的《傷寒論》,在新冠病毒大肆虐的現在,當今學界理應重新審視。
醫學史概論
「現代醫學的大的阻礙之一是它的複雜性,錯縱繁瑣,包羅萬象,因而帶來分工專精,而分工專精又增強了它的複雜性。------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科學主要的是分析,而藝術主要的是綜合。」
醫學不能僅僅是認識人體的構造、疾病的原因及其過程,必須要能治療疾病。
《傷寒論》固然不能盡愈諸病,唯,觸類旁通引而申之,可濟分工專精之偏。
2020-4-8
病毒性感冒
「發燒、惡寒、肌肉痛、眼灼痛、喉乾喉痛、頭痛,結膜炎及怕光。
支氣管炎及病灶狀肺炎,或見嘴唇青紫、氣急、快速不整脈等心臟負擔過重現象。或見全身乏力常嗜睡。
或見,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食慾不振拒食現象。
影響腦及腦膜,感劇烈頭痛、失眠或昏迷,甚至神智不清。」
《病之謎》第295頁 沈顯昌譯 徐氏基金會出版
新冠病毒徵兆症狀
呼吸急促、發燒、乾咳、畏寒及全身疼痛、消化道系統出現問題、結膜炎、失去嗅覺和味覺、異常疲勞、頭痛喉嚨痛及鼻塞、突發性知覺混亂。
傷寒論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或少氣,或嘔吐。
陽明病,身熱煩渴、目痛鼻乾、不得眠、潮熱譫語、腹痛、或能食或不能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身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語言難出,劇者如驚癇、時瘈瘲,若火薰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今年中醫國考.中醫基礎醫學(一)傷寒、溫病、金匱、證治、診斷。第24題
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身體灼熱,四肢厥冷、舌蹇、舌色紅絳鮮澤脈細數,辨證上下列何者最適宜?
(A)熱陷心包 (B)陽明熱熾 (C)痰熱擾心 (D)內閉外脫
中醫的學習與運用,不宜在名詞的分歧上紛擾,
傷寒論、金匱要略,明朝溫疫論,不見(A)〈B) (C)(D)的名詞。
都是究生理病理藥理「因病而施方」。
這個題目,適宜用申論來敘述,詮釋自己的選擇。
古今中外的大疫,總是呈現多重系統症候,心肺性、腸胃性、神經性等
生病時所顯現的證候總是根源於人類生理的共通性。
對於症候的描述,中西醫學沒有甚麼大差異。
治療上,現代科學致力於特效藥、疫苗的研發,克制病毒以消除病狀。
傷寒論、溫疫論的法則是疏導的方式,觀察疾病徵兆走向,用發汗、催吐、洩下、清宣等方法因勢順導,使生理回復常軌。
傷寒論、溫疫論,中醫「醫家」治療大疫的臨床實證生死錄,原文不見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的字語。
在還沒有特效藥、疫苗之前,審視「傷寒論」的治療法則,對現代醫學支持性療法,可以產生啟迪性的創意治療法。
《醫學的藝術》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醫學」意思是治療藝術——既是科學,也是藝術。
醫學藝術的挑戰在於,整合訊息,以找出正確醫療方法。
將知識重組起來,讓書本上的知識轉變成實際有用的學識。
20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