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中醫診斷治療的思路與方法并標本觀念的釐清:
中醫診斷治療的思路與方法并標本觀念的釐清:
人之致病,血液心氣為之紊亂,病證因是而出。
素問、靈樞,言人血脈經絡志意之情狀。
傷寒論,審證用方通閉解結,秦漢醫家致用之道,後世中醫診治之所從出。
「從生理機能的反應與徑路,推測內在臟腑。(就勢力推測物質)」
治病(標)------
從證上細辨,審正氣與邪氣之勢力,因其勢之所處而導之,則治不至於逆。
------不傷本(復常軌)
《傷寒論太陽病篇》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發汗後心陽衰,捧心如西子,復其陽即可;當做心臟病治其本則誤。
《傷寒論陽明病篇》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當須
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腸膽汁皆可為導。
只是津乾,導之可也,不需承氣誅伐胃氣。
《素問靈蘭祕典論》
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脾胃為本,大、小腸傳道受盛化物,糟粕最後從肛門出。
「臨病有據,施治無違」
治標與治本的意義,標去本復,從這裏體會。
補充:
華生意見
標:木梢之最上且前部份
事物之末、目的、著意點-----也就是,本來正常生理運作失衡所顯現出來的病徵,就是標。
例
靈樞決氣篇:
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
本:草木根際
草木之根曰本、事物之根原曰本、凡底皆曰本。
生理正常運作,是性命之本。
例
靈樞本藏篇: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經脈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因而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治:治理、整理、修建、懲處、診療
診療、治病、診治、療治、醫治------
治標不治本的意思
治療有病徵的,是實證醫學;
不治標治本,卻是誅伐無過。
5 個解答
- 5 年前
補充回答,兼對
「對於理法方藥的堅持」一文作回應
「方藥是依據生理病理、治療方針而確立的;單獨討論方藥性能,即使不是無制之師,至少也是畸形發展,肢體失衡。」
確實,執方治病苟不得其解,臨疾安能知所取裁。
喻嘉言說,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
治病必先識病,識病之道,要在明生理病理。------待續
2016/2/3 11:06 AM
「日本盛極一時的漢醫專家,以方藥為主,探討它們的各種適應症狀---去頭談腳(廢醫存藥)支離破碎,嚴重違背中醫的基本精神,------新版許多大部頭的藥物學方劑學的教科書,也患同樣的毛病。------許多國家級的中醫藥科學研究,根本就脫離中醫理法方藥一貫作業的基本精神------不足以利群眾,益中醫。現代許多西醫或藥學系的學生研習中醫藥也不談理法,只用西藥成分組織的方式理解中藥,或者把中藥當西藥的補充,看能不能提煉出什麼新藥;這些做法,都偏離中醫精神------」
用現代化學知識,分析中藥的化學成分,有益於知不須非,
但是,如果以化學分析所得,據以為用藥之道在此,則非。
甚者,把成方配上現代西醫疾病名稱,然後說:
小柴胡湯
本方退熱,調整肝臟和膽囊、膽管、奧狄括約肌的活動,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調理胃腸的蠕動,增強免疫功能。用於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胰腺炎、支氣管炎、腎盂炎、腮腺炎、心肌炎、膽囊炎、肺炎、頸部淋巴腺炎、中耳炎、扁桃腺炎、產褥熱、盆腔炎、睪丸炎、肋膜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不食症、小兒虛熱、麻疹、肺氣腫等。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動脈硬化症、腦溢血、心臟瓣膜疾病、梅尼爾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官能症、癲癇、失眠症、巴塞杜氏病、更年期徵候群、高血壓、慢性腎炎、禿頭、綠內障、耳鳴、重聽、肥胖症、帶下。
就好像在骨頭上架衣服,不見中西(醫)的血脉。
------豈僅是偏離中醫精神
~生理、病理醫之道;不先格知人身窮理,而後審證用藥,直是偏離科學精神~
2016/2/5 8:58 AM
「許多人認為中醫是對症療法,這句話需要謹慎分析。藥需對症,藥需相當;中醫治療的過程是理法方藥,而其原始的根據就是症狀,症狀是醫療行為的根基。從這個觀點說,中醫確實是對症療法,它排斥藥不對症。然而一般人(尤其是許多西醫)說這句話,隱含別的意思;他是說中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所以只是對症療法。」
這一段的分析有誤
1、 不是只有中醫排斥藥不對症,所有的臨床治療都排斥藥不對症。
2、 中醫治病原始的根據不是症狀,而是就生理與病理理頭緒。
標、症狀,有諸內而後形諸外;本,生理常軌,性命之本然常態。
治病,當然是視標用藥(審症施方)。
任何的學說,都是由點而線積漸而面
治療學《傷寒論》,融合在它之前的知識,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脈---開創以證論治之法。
其間,最少從先秦時代算起(西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到後漢成書,又因兵火散落,至晉太醫令王叔和收拾撰述,已歷七百餘年。
後人只見其融合後在治療上的便捷性,始終用其成規,朗朗口誦「理法方藥」四個字,背後的生理、病理與藥理,思乎?
2016/2/10 10:25 AM
如果說上一段的分析有誤
那麼,這一段可說是觀念夾纏
「中醫不重視細菌、查不出細菌;如果病菌是致病之主要原因,那麼不重視細菌或查不出病菌,當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頂多只能消除症狀;只能是治標,而不會是治本了。在此觀念下,說中醫是對症療法,也不算汙衊,可以說是客觀符實的描述,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細菌是否是治病的主因?中醫西醫,到底誰是治標、誰能治本?這個問題,各方意見頗為分歧,還有討論的空間;我雖然有自己的看法,實在也無意加入戰局,但是很明顯的一點是:中醫治病的基礎固然是症狀,但是他重視的是眾多症狀,不是單一症狀;毋寧說,它是以症候群為主。因此,說它是辨證論治的醫學還好,說它是對症療法,就有點矮化,給人穿小鞋了。」
須知
細菌、病菌或者是病毒,都是病因,也就是說細菌、病菌或病毒使人感染而致病;並不等同細菌、病菌或病毒是病本。
明確的說,知道細菌、病菌或病毒,不是在治療上說這就是治本。
病本,人體稟賦,有的人病本厚,有的人病本薄。
細菌、病菌或病毒使人感染而致病,致病必有症狀;
中醫說辨證論治,西醫稱對症療法,對於對症療法也有以支持性療法稱之。
不須要太在意名詞,才不會被名詞鎖死:
辨證論治、對症療法;都是從生理、病理作辨別判斷而後處(置、治)。
------重要的是識病用藥的「歷程」------
2016/2/16 10:21 AM
「把中藥做成化學分析,這叫中國醫學現代化嗎?現在中藥成分分析的資料一大堆,也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用、對中醫能發揮什麼功能?許多人主張中國醫學電腦化,剋實言之,那只是資料處理的問題,與中國醫學的內容沒什麼相關。------
中醫是中醫,西醫是西醫,各是一套,各成系統。------」
中西醫都是一樣,醫學不是藥學;然,用現代化學分析得到分子結構式語言的中藥新知識,對中醫也非全然無益,但,卻須在中醫的指導下,不得反客為主。
中西醫學各自成形於東西文化的架構下,當然各有各的系統。
系統不同,不表示不可共通,共通處~生理
2016/2/19 5:36 PM
「生理病理已定,而方法方藥不定,由理而法而方而藥,一以貫之,有機整合,這是中醫的基本精神。中醫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呢?此中有常有變,而且萬變不離其宗。對於理法方藥的堅持,不失為一個依循的法則,和未來指導的方針。合乎理法方藥之基本精神的就是中醫,值得倡導和肯定,背離理法方藥之基本精神的就不是中醫,應該堤防和譴責,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理法:理論法則。(血脉)
方藥:對策實踐。(致用)
理法方藥的意義,由規矩以擬方圓,用繩墨而置曲直;格知生理病理以審疾用藥。
任何系統,都有體用之道;吶喊「理法方藥」,不如實究「生理、病理、藥理」,下學上達是古今中外任何系統的基本精神。
2016/2/22 9:01 AM
「中醫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中醫,什麼不是中醫?中醫將朝那個方向發展?時代在變,醫學也在變。中醫藥須隨著時代改變,但不知是越變越趨近理想呢?
還是越變越脫離本質、邁向毀滅之路?他依循的法則何在?,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而且事關重大,當事者不可不深長思維也。」
中醫的本質是什麼?
中醫的本質跟其它醫學沒有兩樣,治療疾病是共同的本質。
什麼是中醫,什麼不是中醫?
醫學是整體文化的部分,中國文化架構下產生的醫學稱為中醫。這樣,什麼不是中醫就很明確了。
。
中醫將朝那個方向發展?
朝治病的方向發展。舉流感言:
「流行性感冒病毒,至少包含A、B、C三型,不管是那一型,都有---發燒惡寒、肌肉酸痛、頭痛肢疼、鼻乾咽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拒食、皮膚發疹等。」
現代醫學承認沒有特效藥,只能預防,勤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
而,
辨證論治或者說對症療法,「客觀」的審視人體對抗病毒的反應,就其所呈現的證候,因病施治,往這一面向發展,管它時代變不變,中「醫」有值得現代醫學借鏡的地方。
但是,如果施行者不圖治療的方向,而是朝保健、預防、養生、瘦身的路子走,---脫離本質,隨著時代而喪失理想,將來可能會被歸類於民俗。
他依循的法則何在?
究生理、病理,明證候機勢進退。
~務本,本立而道生。~
------事關重大,當事者不可不深長思維也。
「當事者」,司掌中醫藥職責者、教與學者,及施行醫事者。------
2016/2/27 9:06 AM
這是一則真人自訴的生病歷程
某日,我由於氣喘而去看醫生,但在服用醫生開的藥方之後,我卻因為發高燒、發抖和嘔吐,於當天下午三點掛急診,在幾小時之後才逐漸回復,第二天就好多了。兩個星期過後的某日上午十點,我再度病發,我和醫師都認為先前的治療並未根除病發原因,所以重複了相同的藥方:標準的可體松,先服用高劑量以使我回復正常,然後維持一星期極低的劑量好讓我儘快免服藥物。此外,還有抗生素,因為我們都覺得我的氣喘可能是由胸腔或鼻腔的感染所引起的。
在服用第一份藥劑後,頗有起色,我回去工作並在主持部門會議。到了下午兩點鐘左右,我的體溫又開始上升;四點時,我回到醫師那兒打點滴並接受多種血液試測,我的體溫不斷升高,而且發抖得很厲害;到了午夜,甚至要蓋上冷凍的毯子才能降低體溫。當然,我被施以大量的藥物治療。然而,奇怪的是,不管各種檢驗、診斷,或是照X光,都找不到我有任何傳染病的徵兆。我已不咳痰,白血球數也很正常,身上任何取樣都顯示不出我有什麼毛病。
我於星期三住院,星期五早上在顯著的復原後回家。雖然我的肺部並無跡象,------病歷「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疾病」。------
之後回家服錯藥又再度入院,就省略了,有興趣者請讀原著。
病人~《心科技》作者 唐納‧諾曼
黃賢楨編譯 時報出版
2016/2/29 9:24 AM
此例;病人喘、發高燒、發抖、嘔吐、惡寒------
此類病患甚多,在流感期更是塞爆急診室。
各大醫院多有中醫系統的醫師,學以致用應進入急診室,
在臨床上展現理論與運用的最佳驗證場所證明中醫藥實效之用,
這樣,才能得到現代醫學的尊重以及民眾的信任。
如果,現場不許施行中醫藥,
那麼,「當事者」應極力爭取,
要不然,那麼多的學校設立中醫藥學系是要做什麼?
~「當事者」,要有勇於挑戰的企圖心~
2016/3/1 9:04 AM
- 匿名6 年前
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擔心的不是走的太早,而是活的太久的醫療費用問題
根據衛生署健保局公布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相關統計資料
國人所繳健保費每100元就有27元是幫助重大傷病患者的就醫需要
癌症一直都蟬聯國人的十大死因第一位
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價格非常的昂貴
一旦進行治療,藥費動輒數十萬或者上百萬不止
當明知道有藥可用來治療,卻不符合健保給付的標準
就陷入了該不該救的兩難之中…
提早為自己做準備,可以避免突然發生時的手足無措
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按此免費索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