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香港電影業的衰落的原因?

香港電影業的衰落的原因?會否關於BT的下戴電影?請列出論点,THX!!!

1 個解答

評分
  • 明B
    Lv 7
    1 十年前
    最愛解答

    一、香港電影的衰落與人才有關

    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曾經說過,香港有兩點錯配,這兩點錯配實際與香港電影業都有關聯,先講第一點,他講香港強調高增值及知識型經濟,但只有不足兩成人口持有學位,更有一半人口的教育程度在中三或以下。我們都知道,電影業的不論是導演也好,編劇也好,還是場務工作人員也好,都需要相當的文化基礎(當然極少數的天才不在此列)。那怕是演員,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定蘊,看不懂劇本,歸納不出中心思想,理解不了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那也會被我們稱為花瓶,稱為擺設。而香港並沒有培訓這種人才的專業機構。號稱香港最大型影視人才培訓機構的香港電影學院有限公司(聽聽名字就能明白),1987年成立至去年止,把各類影視製作專科班, 基訓班, 專題講座, 示範演講活動都算上,也只培訓了16,200人,每年不到一千人,這當然遠遠滿足不了號稱“東方荷裏活”的香港電影業的需要,香港電影人才的青黃不接也就成了自然。

    二、香港電影的衰落與港府的開放程度有關

    梁錦松講的第二點,香港與內地的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一直只是單向流動,只有香港流入中國內地,沒有中國內地流入香港,未能相互流通。九七香港回歸之後,僅按GDP總量,香港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的經濟中心,但是在我們大陸人民的心目中,經濟中心是哪里?上海。香港雖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香港還是大陸也好,相互之間來往還要只有中國才有的諸如“回鄉證”這類准護照類型的證件。在大陸人民心中,至少是在我心中,到香港就像出國一樣。除了演員,很少能有從事電影工作專才到港。本來,內地大量的人才儲備是可以化解香港電影青黃不接難題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發揮作用。香港政府堅信僅是一個金融中心就可以養活香港,例如倫敦、紐約,但港府也簡單的類比都忘了,香港有倫敦繪聲繪色的經濟輻射力嗎?前期就有報導說深圳的一些商鋪拒收港幣,英鎊美金有拒收的嗎?香港本來九七之後加強和大陸的聯繫還是有機會的,但現在雖然也採取了不少舉措,但在一種患得患失之中,遲了。

    三、香港電影的衰落與香港與內地的差距逐漸縮小有關

    九十年代以後,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香港對於內地和東南亞的經濟領先優勢縮小,已經不存在數量級上的差異了,所以文化輸出也難以為繼。例如深圳市以前城市的定位是香港的後花園,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深圳經濟的快速騰飛,深圳兩會就已經傳出聲音,深圳城市要重新定位,做中國的金融中心和高新技術中心,連深圳都開始向香港挑戰了,那麼上海等其他一些城市的雄心會更大。再拿電影節的數量來說,按照國內電影業的規模、拍片數量和國際影響,中國最多只能有一個電影節,但目前的現狀是在大中華圈中比較有影響的電影節就有四個,分別是香港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長春電影節、臺灣電影節。多了個吃飯的,不管搶吃的飯量大不大,香港碗裏的食當然也就越來越少了。此前,因為經濟領先,香港還可能承擔文化橋樑的角色。等周邊地區紛紛開放,可以直接接觸到日美文化潮流的時候,觀眾的品位也得到提升,來自香港的一些品質不高的影片必然沒有市場。這一點,也可以歸位於全球化帶來的結果。

    四、香港電影的衰落與時代的演進有關

    八十年代,香港頂級影星片酬只有一兩百萬,現在是多少,聽說都已經有九位數的了。別看現在投資一部電影動輒幾億,但大部分都給演員發片酬了,再除去宣傳費用,真正用到電影製作上的,我估計用物價因素來比的話不一定比八十年代的一些影片投資的多。

    八十年代的消費結構相對單一,電影、電視、唱片、演唱會,這些是主體。這種結構下,電影比較容易獲得自己的市場。尤其是經濟向好的年代,人們也願意走出家門,在電影世界裏尋找自己的夢幻。如同卡拉OK的崛起對於流行音樂有很強烈的打擊作用,網路的興旺也給電影業帶來了挑戰。網路的世界裏,資訊的獲取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娛樂樣式的多元化意味著族群的分化,消費市場的細化,投資巨大而且製作週期漫長的電影工業,如果沒有龐大的有效消費人口作為支撐,怎麼可能一直紅火下去?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3-31 21:04:28 補充:

    是什麼原因導致香港電影迅速盛極而衰?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不少製作公司只圖眼前票房,粗制濫造,而演員疲于奔命應付了事。在當年,一部電影常常半個月拍完,沒有劇本,全靠臨場發揮。甚至一部僵尸片成央A接著就拍100部僵尸片;一部英雄片成央A接著就拍100部英雄片。對此,成龍坦言︰越來越多的粗制濫造、跟風模仿之作嚴重敗壞了觀眾胃口,也讓電影必然走向死亡之路。

    2009-03-31 21:05:59 補充:

    其他資料

    http://gbcode.rthk.org.hk/TuniS/www.rthk.org.hk/m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59595.html

    資料來源: blog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