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中國人何時才改變席地而坐的習慣?為什麼中國人會有如此改變?

中國人在漢唐時代都像韓國日本般席地而坐,相傳日韓席地而坐的習慣都是學效中國的。但後來中國人反而改變了席地而座的習慣,改為坐椅子。究竟1:中國人何時由席地而坐改為坐椅子呢,是突變還是漸變呢?2:中國人為何不再席地而坐?反而日韓兩國席地而坐的習慣卻能維持到近代?

3 個解答

評分
  • ?
    Lv 6
    1 十年前
    最愛解答

    中國由古代的席地而坐轉變至今天的“垂足坐”,其實是慢慢演變而成的。在最古代的時間,傢具的高度是配合坐姿而做;但自從“胡床”的出現,就反過來被傢俱影響了坐姿。

    其實要回答保羅君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一些古物,古畫,與及古墓中出土的傢俱去分析和研究。

    * * *

    中國商代已流行跽坐

    1976年夏天,人們發掘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其中,一尊出土於墓中的小玉人真實地再現了古人的坐姿:由於當時椅子之類的高型坐具還沒有出現,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就是膝蓋跪在地上,臀部依靠著腳後跟,上身挺直,以示尊重。這種跪式坐姿有一個專門的稱謂——跽坐。如今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著這種跪坐的姿勢。

    圖片參考: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為了配合這個標準的坐姿,所有傢俱都以適於這種坐姿者來製造:

    1. 如一件周代用來擱置器物的青銅禁,高度只有30釐米,古人坐在前面可以輕鬆地拿到上面的器物;

    2. 再如一件戰國諸侯國君墓葬中出土的青銅案的架子,高度也不過36釐米;

    3. 1977年曾侯乙墓的發現,出土古代漆木傢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身量都不高,如漆几的高度尚不足半米。

    從滿城漢墓出土的扶幾跪坐的小玉人,它說明即便是止於此時,我們先人的跪坐姿態也保持了幾千年。

    圖片參考: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但這時已開始使用倚靠功能的圈几。弧型的圈几可以擱置在身體的不同方位,古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到一個舒適的位置上。

    圖片參考: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 * *

    魏晉胡風影響了坐姿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分裂割據長達300多年。這個時期,不同民族開始融合,一些西北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漸漸影響到中原地區,最典型的是坐姿的改變。早期的跽坐式逐漸演變成了箕踞坐,類似于僧侶的盤腿打坐,這是當時中國最流行的一種坐姿,在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上,這樣的坐姿幾乎是隨處可見。

    圖片參考: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 * *

    椅子的出現

    也就在同一時期,另外一種獨特的坐姿也開始流行起來。專家把它稱為“垂足坐”,這也正是今天最常見的坐姿。這種坐姿的出現要歸功於一種如今人們仍在使用的坐具——“馬紮兒”。“馬紮兒” 最初是西北馬上民族的用具,有著便於攜帶、隨時可以打開使用的優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馬紮兒”傳入中原地區,因為是胡人的用具,當時被稱為胡床。當 “馬紮兒”在中原地區流行起來後,出於舒適的需求,工匠們又對其進行了改進,為它加裝了扶手和靠背,發展成了後來的交椅,類似於今天帶扶手的折疊椅。

    圖片參考: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 * *

    宋代以後椅子的發展

    宋代之後,交椅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皇室貴族和官紳大戶外出巡遊或者狩獵,僕人往往要攜帶這樣一把交椅,便於主人隨時隨地休息。正是這種以主人為尊的涵義,後人又有了“坐頭把交椅”的說法。

    可以見得,垂足坐在宋代是一種尊貴的坐法。

    傢俱亦於此時由“低矮型”開始了向“漸高型”的轉變。但椅子的普及,一直都受到國內優質木材供應的限制,直到明代才能普及至民間。

    鄭和七下西洋使各國使團源源不斷地把當地的特產朝貢到中國,其中就包括一些非常名貴的木材。當中的優質木材一大特點就是密度大、硬度高,因此被稱為“硬木”。鑒於硬木十分難得,而且生長期長——非數百年難以成材、出材率低——做傢俱只能選用原木的芯材部分,通常硬木長到30年以上髓芯才開始出現,因此,後人對硬木便有了“木之黃金”的美譽。

    明式傢俱的製作工藝,經歷代工匠不斷琢的磨與發展已日漸成熟,主要表現在複雜的卯榫結構上。當時的工匠根據不同傢俱的受力角度,不僅設計出了多達 20餘種卯榫構件,而且還掌握了一種用深海魚鰾熬製成粘度極強的天然魚膠的複雜工藝。

    另外在明代,椅子在造型及尺寸上也漸趨有了一個科學的規範:椅子和凳子的高度要在40到50釐米之間,大致是人小腿的長度,這樣,雙腿可以自然的垂放下來;椅子的靠背大多與人的脊背高度相等,不僅根據人體曲線設計成S型,而且還有一個向後3~5度的傾角。直到今天,現代傢俱的製作依然沿用明式傢俱的尺寸。

    由於中國的文化流都是主要在唐朝流進日本和朝鮮,所以在宋明以後才在中國流行的坐椅子和垂足坐,就沒有對這兩個地區做成重大的影響了。不過日韓的坐姿也不是千年不變的。

    * * *

    韓國為何流行盤坐?

    現在韓國是流行盤坐的。據說這是由於500年前李氏朝鮮時期,屋內火炕開始普及,盤坐的坐姿就方便人們坐在火炕上取暖。而古代朝鮮人衣著為了適合這種坐姿,亦作了相應的轉變:從三國到李朝時期,普通男褲在三國及高麗時期都很短,褲腿也很瘦,到李朝時期,褲腰、褲襠及褲腿都變得很寬,方便盤坐。

    日本為何流行跪坐?

    據說,日本跪坐的方式,始於室町時代(1336–1573)末期,在這之前,日本人的坐法跟韓國人相同,男人是盤坐,女人是豎立著單膝半跪坐著。後來茶道茶室被設計為很小一個房間,盤坐會碰到鄰人膝蓋,才改為跪坐方式。另一種說法是,室町末期的女人和服下擺變成直筒式,無法保持豎立單膝的坐法,才改為跪坐的。

    參考資料: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7070...

    http://blog.cz001.com.cn/index.php/899/viewspace-9...

    http://www.riyut.com/riyut_article/7e/337.html

    2008-02-09 15:55:51 補充:

    是我打錯字了, 不好意思, 多謝指正.

  • ka wai
    Lv 7
    1 十年前

    其實應該是從五胡亂華時代談起。

    以前中原地方,一直都是席地而坐,胡人是與中原相反。

    東漢年間,胡不人不斷進入中原地區,三國時代,曹孟德統一北方後,任用胡人為兵。八王之亂時,晉室絕大多數將領都使用胡人為兵。以使胡人得以進入中原。以使其文化亦帶入中原地區。也因此,漢人多與胡人混血,變得不純正。

    及後因胡人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最終變得有高度文化,一些胡將更因此而起兵,如劉聰等,建立了正胡十六國時代。東晉只得在南方安穩生活,而中原人士亦在南方生活,以避免戰禍。

    北方被胡人占領後,一些將領都推行漢胡融合,使到漢胡文化互相交合,改變中原人士的生活習慣,席地而坐也改為坐矮凳,睡高床,高足家具不斷出現在中原地區,影響漢人生活習慣,故是由五胡亂華前後使中國人改變席地的習慣。

    由於胡人將領推行極深化的漢胡融合的政策,特別是孝文帝,以使改變中原習慣。當席地而坐的習慣傳到日韓後,日韓為何要維持至今,我也答不到你。

    2008-02-07 22:23:45 補充:

    果真利害,小生甘拜下風矣。小生就此謝過大話兄賜教

    2008-02-08 19:24:24 補充:

    小弟甘拜下風。可是文章有錯字。應是傢具,而非傢俱。俱乃讀區,跟具是不同意思的。

  • 1 十年前

    1.早在史前時期,先民們就創造了供人席地而坐的最古老的家具--席,以及以此為中心的各種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幾等,成為低矮型家具的源頭。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床(低矮型),為後世各類床具首開先河。秦漢時,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此時期可視為中國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家具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上承兩漢,下啟隋唐。這時從少數民族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漸高家具圓凳、方凳等等開始漸露頭角。臥具床、榻等也漸漸變高,可垂足坐於床沿。但從總體上來說,低矮家具仍佔主導地位。隋唐時期是中國古老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轉變的過渡時期,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經出現,並且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這時期是高型與矮型家具共處的階段。到了宋代,高足床、高幾、巾架,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到民間,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而坐的習俗。宋代也是中國家具史中空前發展、空前普及的時期,為明清家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中國古代家具的演變可以看出,古人起居方式從席地而坐完全轉變為垂足坐只是宋代以後近一千年來的事。難道古人從來沒有想過能坐得高點,腳垂著會舒展一些?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和創造,是現代人都難以想像的。古人真的必須由胡床的出現才意識到自己可以坐在凳子上嗎?其實,從黃帝向廣成子求道開始,就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修煉的文化。那時的讀書人要打坐,提筆前講運氣呼吸,各行各業講究靜心、調息,全社會都處於這樣一種修煉的環境。如果我們追尋中華民族的修煉史就不難看出,道家的興衰恰與凳子的出現相契合。當胡床在魏晉時代傳入中國時,道教中提倡儒家孝道的亂法行為也就在這時開始出現,這個時代的修道人已開始遠離塵世,進入深山老林中修煉。當椅子、凳子在宋代完全普及時,這時的人世已容不下真正的修煉人。三教合流已成為大勢所趨,亂孔子法的程朱理學已佔領中國人思想的主導地位。民間修煉的風氣從此蕩然無存。

    從席地而坐演變到垂足坐似乎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殊不知這其實正是人類思想、道德偏離正道,走向敗壞的一個標誌。

    2.自中國人普遍地從地上站起坐到椅子上去以後,中國人的思維從此走向僵化,曾經有過先秦的深邃、魏晉的靈睿、盛唐的飛揚,而自宋以後,則漸趨僵死、老邁、枯燥、壓抑。中國人一貫擅長的東方思維能力亦步亦趨地下降,只有在禪學中還得到了幾許繼承,而邏輯思維更是自古以來的弱項,從此以後,中華文化呈萎縮不前之勢,蓋因中國人的優勢思維正在減弱,而劣勢思維也未能增強之故。當中國人全部習慣坐椅子的時候,這時的日本人突然又模仿起中國古人的跪坐了(注:日本自唐朝學去了跪坐,但在國內推廣卻是十二世紀以後的事。另外,朝鮮人更習慣盤腿坐)。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