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
Lv 4
? 發問於 藝術與人文歷史 · 1 十年前

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

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有關南宋興衰

8 個解答

評分
  • 葦翔
    Lv 5
    1 十年前
    最愛解答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創建者為宋高宗趙構。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攻佔北宋都城開封(今屬河南)。次年二月,廢宋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皇族康王趙構,在金軍退走之後,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是為宋高宗。南宋新立,當務之急是選賢任能,革新軍政,制定積極進取的戰略計劃。然而,宋高宗昏聵無能,任用佞人,排斥賢相李綱,改積極抗戰方針為消極防禦。結果導致李綱建國十策難以完全落實,宗澤經營的開封基地前功盡棄,中原抗金義軍的活動遭受打擊。隨後,宋廷採用棄淮守江的戰略,放棄兩淮,南逃臨安。結果造成臨安衛軍政變,金軍亦乘機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險些亡國。金軍窮追宋高宗不獲,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韓世忠部攔截在黃天蕩,北撤金軍險遭滅頂之災。此後,金軍不敢輕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統治穩固之後,實施了幾項戰略舉措是較為成功的。一是加強川陝防禦,阻擋金軍入川之舉;二是建立以長江中游地區為重點連結淮東的江淮防禦體系,以阻止金軍進攻;三是實施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的戰略方針。同時,南宋還重視發展軍事技術,改革軍事制度,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使國防力量有所增強,從屢戰屢敗到勝多敗少,戰略形勢逐漸向有利於南宋方面轉化,曾一度出現北進的較好形勢。但南宋以妥協求和,偏安自保為基本方針,貫徹以文制武的軍事指揮原則,極大地抑制了領兵將帥才能的發揮,妨礙了軍事的發展。尤其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14年)採取的解除三大將兵權、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縮編軍隊等錯誤措施,無疑是自毀長城。結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興起之後,蒙古、西夏、金三國在北方激戰,此時是南宋向外發展的最佳時機。但是,南宋統治者在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對北方三國廝殺作壁上觀,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待西夏滅亡,金北方盡失,戰略轉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應戰。南宋雖能阻止金軍南下,但兵力受損,蒙古勢力也進入黃河以北,南宋再無力北攻。金垂亡之際,南宋尚不知唇亡齒寒,大禍將至,竟作出聯蒙滅金的決策,結果寸土未得,實力暴露,最終走向滅亡。

    南宋共歷九帝,前後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為界,東南、西南同北宋。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襲北宋,但行政機構較北宋精簡集中,適應於新形勢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首先對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三省六部進行了調整,合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為一,以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宰相;改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廢尚書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設長官或副長官,主持部務;所屬司級機構,除戶部以事務繁多未減少外,其他五部通過兼領、合併而大量省併。地方府、州、軍、監級和縣級機構,基本沿襲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統御體制前後有所變化。建炎初,以御營司掌兵權,由宰相和執政兼任御營使和御營副使,御營司實際成為統領全軍的最高軍事機構。建炎末,恢復北宋樞密院管軍舊制,樞密院又成為最高軍事機構。南宋還曾在臨安設置諸路軍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軍事機構。南宋建立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先後設置招討司、宣撫使司、鎮撫使司、制置使司等軍事統御機構,對維護地方治安和抗擊金軍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政權趨於穩定後,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起來。儘管南宋國土比北宋減少五分之二,但農業生產發達地區都在南宋境內。因此,南宋農業生產的總體水平並不亞於北宋。由於軍事的需要,南宋重視軍器製造、採礦冶煉、造船等手工業的發展,因此南宋手工業生產的技術、規模方面都超過北宋。

    在文化方面影響最大的是理學逐步取得了官學地位。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克臨安,宋廷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廣東重建小朝廷,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新朝在山敗亡。

  • 匿名
    7 年前

    >這家不錯 lv333。cC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偽俧

  • 匿名
    7 年前

    >這家不錯 lv333。cC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僘吖

  • 匿名
    7 年前

    >這家不錯*****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卅叙呭唀

  • 匿名
    7 年前

    >這家不錯*****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僱儚厓僳乹

  • 匿名
    7 年前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414.pixnet.net/blog

  • 1 十年前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史稱南宋,與金朝沿淮水(今淮河)——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和金朝為並存政權。

    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軍事相對較弱的王朝之一。

    南宋的建立

    公元1127年,金國從汴京撤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

    宋室的戰事與偏安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輕力壯,有意抗金,收復河山,重用主戰派,以李綱為相、宗澤鎮守汴京。曾多次大敗金兵,令局面稍為穩定。但後來高宗沒有抗金的決心,罷免了李綱、宗澤等人。

    後來金兀朮揮軍南人,高宗乘船出海避難。宋將韓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黃天蕩優勢力挫十萬金兵。金兀朮歷經辛苦,火燒宋軍船隻,才能狼狽北返。從此金人不敢輕言渡江。高宗定都於臨安(今杭州)。

    宋金和約之訂立、蒙古的崛起及金國的滅亡

    宋高宗趙構,由於害怕軍人戰勝回朝會專橫難制;而且亦擔心欽宗回朝引起帝位之爭奪,所以在1138年任秦檜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首先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1140年,金兵分三路南侵,宋軍在許多抗金名將指揮下,取得輝煌戰果。尤其是岳飛在郾城與金兵將領兀朮會戰,力挫金兵,乘機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與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後來,高宗聽取了秦檜意見,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飛班師回朝,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宋室也曾由劉光世、張浚、韓侂胄、虞允文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抗金北伐,在黃河兩岸也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收復淮河兩岸不少失地。

    南宋在孝宗、寧宗朝時比較安定。寧宗以後奸佞當道,政治腐敗,國勢日衰。

    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據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貢納"歲幣",而此時,金已遭受蒙古的打擊,被逼遷都開封。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佔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則與蒙古聯手抗擊金軍。公元1234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滅亡。蒙古族滅金亡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元。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 ?
    Lv 5
    1 十年前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創建者為宋高宗趙構。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攻佔北宋都城開封(今屬河南)。次年二月,廢宋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皇族康王趙構,在金軍退走之後,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是為宋高宗。南宋新立,當務之急是選賢任能,革新軍政,制定積極進取的戰略計劃。然而,宋高宗昏聵無能,任用佞人,排斥賢相李綱,改積極抗戰方針為消極防禦。結果導致李綱建國十策難以完全落實,宗澤經營的開封基地前功盡棄,中原抗金義軍的活動遭受打擊。隨後,宋廷採用棄淮守江的戰略,放棄兩淮,南逃臨安。結果造成臨安衛軍政變,金軍亦乘機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險些亡國。金軍窮追宋高宗不獲,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韓世忠部攔截在黃天蕩,北撤金軍險遭滅頂之災。此後,金軍不敢輕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統治穩固之後,實施了幾項戰略舉措是較為成功的。一是加強川陝防禦,阻擋金軍入川之舉;二是建立以長江中游地區為重點連結淮東的江淮防禦體系,以阻止金軍進攻;三是實施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的戰略方針。同時,南宋還重視發展軍事技術,改革軍事制度,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使國防力量有所增強,從屢戰屢敗到勝多敗少,戰略形勢逐漸向有利於南宋方面轉化,曾一度出現北進的較好形勢。但南宋以妥協求和,偏安自保為基本方針,貫徹以文制武的軍事指揮原則,極大地抑制了領兵將帥才能的發揮,妨礙了軍事的發展。尤其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14年)採取的解除三大將兵權、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縮編軍隊等錯誤措施,無疑是自毀長城。結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興起之後,蒙古、西夏、金三國在北方激戰,此時是南宋向外發展的最佳時機。但是,南宋統治者在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對北方三國廝殺作壁上觀,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待西夏滅亡,金北方盡失,戰略轉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應戰。南宋雖能阻止金軍南下,但兵力受損,蒙古勢力也進入黃河以北,南宋再無力北攻。金垂亡之際,南宋尚不知唇亡齒寒,大禍將至,竟作出聯蒙滅金的決策,結果寸土未得,實力暴露,最終走向滅亡。

    南宋共歷九帝,前後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為界,東南、西南同北宋。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襲北宋,但行政機構較北宋精簡集中,適應於新形勢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首先對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三省六部進行了調整,合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為一,以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宰相;改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廢尚書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設長官或副長官,主持部務;所屬司級機構,除戶部以事務繁多未減少外,其他五部通過兼領、合併而大量省併。地方府、州、軍、監級和縣級機構,基本沿襲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統御體制前後有所變化。建炎初,以御營司掌兵權,由宰相和執政兼任御營使和御營副使,御營司實際成為統領全軍的最高軍事機構。建炎末,恢復北宋樞密院管軍舊制,樞密院又成為最高軍事機構。南宋還曾在臨安設置諸路軍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軍事機構。南宋建立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先後設置招討司、宣撫使司、鎮撫使司、制置使司等軍事統御機構,對維護地方治安和抗擊金軍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政權趨於穩定後,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起來。儘管南宋國土比北宋減少五分之二,但農業生產發達地區都在南宋境內。因此,南宋農業生產的總體水平並不亞於北宋。由於軍事的需要,南宋重視軍器製造、採礦冶煉、造船等手工業的發展,因此南宋手工業生產的技術、規模方面都超過北宋。

    在文化方面影響最大的是理學逐步取得了官學地位。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克臨安,宋廷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廣東重建小朝廷,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新朝在涯山敗亡。

還有問題嗎?立即提問即可得到解答。